第五课 文化创新_第5课文化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5课文化创新”。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姓名________
一、结合重难点,梳理知识 文化创新:为什么? 怎么办?
二、判断正误
1.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源泉是人民群众。
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3.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4.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课堂探究 春节在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恐怕是所有节日都无法企及的,正如俗话所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但是隐藏其中的深层民族和集体记忆、个体情感是无法抹杀的。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请你为2016年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
1.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3.“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 ……”对上述观点正确理解的是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③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进行文艺创新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2014年10月14日,身为中国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姓名_________
一、结合重难点,梳理知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二、判断正误
1.亲身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4.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三、课堂探究 京剧经过2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中国京剧吸收昆腔、京腔、秦腔等艺术成分,在18世纪90年代初徽班进京,至19世纪40年代末,在徽、汉二调皮黄戏的基础上融汇衍变,形成了以唱西皮、二黄为主的北京皮黄戏。随之向外流动,先后传入天津、上海等地。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 如何实现京剧的发展?
1.电影《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视听效果,把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进行了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 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3.每年清明,人们常常要到郊外为亲人扫墓,以寄哀思。如今,一种新的“扫墓方式——网上扫墓悄然兴起”。网上扫墓就是在互联网上建一个虚拟扫墓的空间,人们可在网络上为已故的亲人朋友点烛、烧香、敬酒,还可将他们的生平资料、照片等制成信息,放在网上进行悼念。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 扫墓”取代传统的烧纸、烧物。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 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6.“给力”一词与潮汕方言“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7.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文化创新必须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抵制外来文化
④立足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20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发出了“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的宣言。事实也证明,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己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说明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融合 D.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上述材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1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1.拓展延伸 回望过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学校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电视节目推出中华诗词、汉字书写大会激起了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十艺节的筹办赋予国粹艺术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它历久弥新的炫目光彩。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让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绽放光彩?
18.(2013·安徽卷·38题)(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〇文化创新的作用。〇......
第五课文化创新导学提纲【本单元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是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了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讲义指导单 —高三一轮政治复习(必修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③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3)重要途径之二:(对......
文化第五课自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出题人:1.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工作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报道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