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农村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_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论文
[中学教育]农村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论文”。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
刘寨中学
徐守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农村初中校本教研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富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农村初中校长,根据调查与观察,本人盘点出校本教研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校本教研中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1.教研主体——教师与教研分离。很多学校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年轻教师的“专利”,教研停留在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层次,校本教研中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2.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研当作额外负担。有的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3.教师不能主动参与。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甚至还演变成教师的新负担。
二、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
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一是新课程教学的知行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认同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用教材教”,但仍然“教教材”;知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但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等等,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二为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具体表现为问题意识缺乏,广大教师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捕捉研究的课题;教师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三,是教师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的意识。
三、校本教研时空难以保障
教师负担过重,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的负担普遍很重,由于多数学校教师专业不平衡,所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边学边教,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再者,从当前社会来看,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制约了校本研究的动力。
四、专业引领不够
不少农村初中的校本教研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白萝卜炒红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再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个别校长没有主持,教研室没有经常到校指导,校本教研让教师自行组织、参与,缺乏指导和帮助,游离于教研本质,效果难以保证。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解决专业引领问题?如何发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呢?结合我校几年来校本教研的实践,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校本教研的主体地位
就拿学生作业来说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一定时期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致使许多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检查,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自己的负担无形中加重。学校诸如此类的无效劳动还远远不止于此。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教学;少一些形式的东西,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造、研究之路。只有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与支持,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学校作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二、整合校本教研要素
专业引领。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培养了本校的一批骨干教师,让这批“土专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点评公开课、竞赛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同时,积极组建并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伴互助。我们分学科组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四同”案例沙龙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议一节课,同思一节课。同年段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设计,交流教学心得,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三要素之一。对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而言,更需要强化教师自我反思,因为他们的同伴互助机意识没有形成,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独来独往”,这样自我反思就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自我反思必须做到有自觉意识,有研究意识,有对照意识,有创新意识,有学习意识。
三、保障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学科教研组是教研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校本教研”的体制下,教研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教研组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以及有一定梯度的研究课、公开课,再到课程的开发,教研组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采用多种的形式,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解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整合资源。同一节课,集中教师力量设想各种方案,全方位体验感受相关事件,再以公开课形式集体诊课模式,提高教研有效性。
2.选拔、培养校内学科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首先要确定对象,重点培养,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条件,帮助骨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让他们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推动教研组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研水平。
3.进行课题研究。教研组工作要以科研促教研,把教学上的突出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研组以及有条件的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对几个课题进行研究。教研组要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组织。
4.突破教研模式。①跨学科式教研。教学除了学科特色有差异外,学习方式是可以互相学习参考的。举行校级跨学科实验课例研讨活动,如听英语课,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创设说的情景,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听数学课,学习数学老师如何将刻板的数理运算处理成学生乐学的问题情景……每看到一种优化课堂的做法,老师们都觉得自己的一节课也可以上得更好。②课例反思式教研。每听完一节课,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一篇教学反思,一节课带出一次反思交流,形成“1+1>2”的教研实效。教师及时、不断的反思,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思维,形成了经验,提高了技能,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③跨校区域同伴式教研。针对校内形成通力合作研讨的教学氛围有困难的具体问题,我们开展了“四校联谊教研活动”,可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校内互动、校际合作、区域联动。”第一,为缺少骨干教师的学校校本教研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对话与研讨活动;第二,推行跨校教师结对子的传、帮、带教研制度;第三,整合本几个学校教研资源,促进经验共享,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借鉴与分享成果,同时也吸取失败的教训。
“校本教研”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农村初中校长应克服形式主义,立足学校实际,发挥教师主体参与、校长组织协调作用,创造宽松、和谐、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提升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0年教师论文历史类农村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丰城市某农村普通中学历史组为例江西省丰城二中:李少南 电话号码:*** 农村普通中学校本......
试析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
边远中学教研组长的现状与对策作者 重庆巫山河梁中学 谭成林 联系电话*** QQ1272291630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用人制度的逐步转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农村......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思考旬阳县城关镇瓦渣河小学吉子远新世纪,党和国家把“三农”放在首位,不仅取消了一切涉农税费,而且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直补、农机家......
中学综合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及改进[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作用日显突出,但在广大农村,校本教研的现状不容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