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部分_哲学的基本部分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哲学部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的基本部分”。

一、唯意志主义

1、叔本华认为世界有本体与现象之分。本体就是意志,现象界的万事万物只是意志的不同表现。“作为意志,它就绝不是表象,而是在种类上不同于表现的。它是一切表现,一切客体和现象,可见性,客体性之所以出。它是个别的,同样也是整体的最内在的东西。它显现于每一盲目地起作用的自然力之中。它显现于人类经过考虑的行动中。”这就是说,意志就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既表现在自然世界中,也表现在人类活动中;宇宙万物都是它的表现,所不同的是,意志不是精神,意志是非精神的原始的生命力。

2、叔本华的意志与康德和费希特的意志概念有所不同,它有强烈的欲望意味。人的身体这个表象受某种内在的机制控制,这个内在机制就是欲望,就是意志。意志使我们对表象世界发生兴趣,是意志在支配我们的行动,可见叔本华将人的本质扩大和外推,最后得出这个作为物自体的意志。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论的产物,即将人类的某种功能强加给存在。

3、叔本华不但肯定物自体是意志,而且也不否认它是可知的。它如何可知?叔本华用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将理型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中介,理型是永恒不变的形式,每一个特殊的理型就是意志客体化的一个确定的级别,是个别事物的原型。理型不属于表象世界,但它们还不是意志,因为意志是一,理型是多。理型是意志的完美表象,又是个别事物的原型和永恒形式,它能沟通意志和个别事物,即表象。理性是个金字塔型的等级系统,最低的级别是普遍的自然力如引力和斥力,最高级别的意志客体化则是人。

4、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先河。理性的确使我们有所得,但也使我们有所失,理性往往使我们丧失了知觉的敏感,理性的概念常常与具体事物脱节。即使在生活实践中,理性也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对于叔本华来说理性机器抽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的具体。抑制理性的霸权不是要反理性,而是要恢复鲜活的生命。对于叔本华来说,生命就是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它本来就比理性更为根本。

二、生命哲学

生命概念和生命哲学在狄尔泰的时代流行,就不是偶然的。黑格尔后,传统的形而上学走向末路,有着种种深刻的原因。首先,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以工具理性产生的物质效益为根据,成了流行的哲学意识形态。对于注重实效的现代人来说,相对于可以验证和产生实际效果的自然科学来说,黑格尔式的思辨哲学只能是信口雌黄的玄学。黑格尔哲学的泛理性主义,使得具体生命的真实内容被排除在绝对精神的逻辑之外。哲学忽略生命,它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在狄尔泰看来,时代的危机在于知识与生命脱节,以至于构成西方文明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失去了基础。人们试图通过概念的操作来给精神科学点到基础,然而,在狄尔泰看来精神科学的基础无关概念,而关系到生命。如果精神科学的基础是生命的话,那么无疑,历史理性批判最终也就是生命或生命哲学。狄尔泰的“生命”的概念没有生物学上的含义,也不是一个宇宙论的概念。生命是原初的、基本的人文实在,是经验的实在,而不是先验的概念,相当于旧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

1、生命不是指个人个别的存在,而是指生命联结人的共同性。生命不是一个生物现象而是一个人文现象,生命的时间是人文的世界。

2、生命不是孤立的主体性,而是包括自我与世界的共同关系的整体性。

3、生命不是无形流动的东西,而是在历史过程中展开自身的各种生命关系的整体。生命就是历史,它具体表现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哲学、文学、宗教、政治制度、神话、价值系统。生命是精神科学的基础。历史性与时间性是生命的基本范畴。

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产生于我们经验世界的不同方式,前者是“内在的经历”,后者是“外在的感觉经验”。经历要比感觉经验更原始。精神科学的对象是实在本身,它的 1

目标不只是理论,更是实践。

三、存在主义(以萨特为例)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运动中的领导人,他的存在主义是无神论的,他讨论存在论问题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的生存困境。

存在是自在的,意思是说存在是自足的,不是从什么东西中派生而来的。它不与自身发生关系,也不与别的什么不是它的东西发生关系,它没有内外之分,是一个自身完满、整体给定的浑然大块。自在的存在就是惰性的、机械的物质世界。对于人来说,自在的存在让人恶心,但却无法避开它。

自为的存在即作意识的人。自为的存在本身是个空无,没有固定的本质,它是潜在性与可能性,是变化不居的。正是意识使我们能和物质世界拉开距离,能区分意识和非意识世界,意识的活动时虚无化,是通过否定来肯定的。当我意识到一张桌子时,我知道我不是桌子,也就是说,否定我是桌子。

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存在,而不是人的实在。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中。人没有什么本性,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尽管人处于种种特定处境中,但他还是有自由选择的可能,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残疾固然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他可以选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坦然面对,自立自强。不同的选择使他成为不同的人,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即便是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不选择。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责任,我们不得不承担这样的责任。一切奴役和压迫因此失去了其存在论的合法性。

四、实证主义

作为试图区别并进而取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等传统哲学的实证主义,是由19 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创立并由其后继者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学说。实证主义作为孔德对当时社会现状呈现的“非理性”、“精神”和“智能”败坏批判的产物,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实证主义对社会道德、秩序、进步、和平、和谐这些理想的追求,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实证科学。孔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实证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恒常的关系,这只有靠观察和经验才能做到,这样取得的知识是实证的知识。实证一词是指实在、有用、确实无疑和严谨,指否定的反面。实证即真实,整个思辨只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才有价值,这并不是说反对猜测,而是猜测也要有事实根据。实证表示为有用,实证是指肯定,肯定即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没有疑议。

2、科学分类。作为“科学中的科学东西”的实证主义,也就需要对各种实证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规律进行比较和分析。孔德为此建构出一套“百科全书阶梯”式的方法,来对应各种科学研究现象的复杂程度,这就确立了由数学经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至社会学的排序。这些学科里,后起的学科依赖于前面的学科或以前面的学科为基础,排序愈后的学科愈加复杂。

3、社会科学。在科学阶梯中,最后和最复杂的科学以及即进入实证阶段的科学,是社会学。社会学依赖其他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它包括经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以及一大部分心理学。他认为不研究社会科学和历史哲学就不可能研究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实证阶段是人类确定的阶段,是工业制度的阶段,这阶段强调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和个人权利。那是专家的时代,他们的职能一方面是指导科学研究,监督公共教学和鼓吹舆论;另一方面是调节社会生产。

五、马赫主义

1、马赫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流派,它的全部认识论都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马赫主义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追随着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路线,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迫随着休漠主义的不可知论的路线。实际上,他们是批判了经验的客观物质内容,妄图在认识领城中,把物质全部清洗掉,把经验化为精神的东西,作唯心主义的曲解。他们认为经验不是和客观事物发生关系,不从事物中产生,而只和自己的感觉、意识发生关系,认为经脸就是感觉的总和,并在这种唯心主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他们整个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2、马赫根据休谟和实证论者的现象论,创制了一种认识论,认为世界仅仅是由人的感觉组成的,自在之物是虚幻的。科学的目的在于对事实,即人的意识内容,作完全的描述;它唯一的任务是发现不能再进一步加以分析的感觉要素的联系。

科学从假设开始,但这种假设仅仅是使我们了解事实的临时的权宜手段,是一种间接描述,逐渐为直接观察所代替,即为经验或感觉现象所证实。

概念和判断是各组感觉的简写的思想符号,是表述事实的速记法。规律不过是对事实的广泛而又精练的陈述,即对事实中于人重要的一面的陈述。

物质仅仅是始终一致的感觉的复合,自我同样是一组感觉。感觉复合中相对地比较固定和恒常的一面,给以及和经验留下印象,这就是语言上所说的物体。和一个别物体相联系的记忆、情态和感觉的复合被称为自我,是另外相对恒常的一面。

六、逻辑实证主义1、20 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的新种,或说第二代实证主义。实证主义革命性的意义在于以实证哲学取代神学之地位,并以破坏知识的形而上学为第一要务。以石里克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在此方向上更进一步,认为科学不需要任何关于世界的形而上学假设,如果理论中出现了这种假设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可以确定该理论是伪科学。在这样的总体思路下,逻辑实证主义着力要求科学必须提供毋庸置疑的知识,尽管关于该种知识之获得途径上,与实证主义之间并不一致,但对于知识之确定性观念的追求却完全相同。

2、逻辑实证主义研究了知识的经验或后验方面,以及知识的形式或先验方面。在形式方面,它借助语言分析的技术和近代数理逻辑的成就来支撑它的论点,即知识中的先验性是分析的或同义反复。在逻辑实证主义者来看,一切在认识上有意义的陈述,不是在经验上有关事实的可证实的陈述,就是依赖语言的结构或其他符号系统的同义反复的陈述。

2、在实证主义那里,获得确定性的唯一途径就是经验,而逻辑实证主义又把另外一个维度引入了进来,这就是逻辑。逻辑实证主义把问题中心转变成考察用以描述和把握事情、事件、事实的语言问题上。而日常语言的模糊和不确定又使得他们主要关心于科学语言,即主体间性的科学语言。其目标就是发现语言的逻辑,科学语言的所有句子的真正逻辑结构。概而言之, 实证主义的核心主张包括:(1)科学是知识的最高级形式,哲学必然是科学的;(2)对于所有的科学而言,存在一种通用的科学方法;(3)形而上学的断言是伪科学;(4)关于事实的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实证的经验数据基础上;(5)超越事实领域的是纯逻辑和纯数学,它们是“观念之关系”属于纯形式科学。可以说,严格忠实于观察和经验的陈述,是实证主义最为重要的信条。这一思想不仅贯彻于反神学和反形而上学当中,而且应用于社会和伦理道德层面的论述中。

教育哲学部分要点

教育哲学相关知识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现代知识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现代知识对现代课程的影响:现代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知识现代课程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知识霸......

公共基础哲学部分

宜宾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哲学部分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物质或意......

事业单位考试哲学部分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

高考政(哲学部分)

2012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解析(一)新课标全国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会考说明哲学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列子一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

《哲学部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哲学部分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哲学的基本部分 哲学 哲学的基本部分 哲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