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育比贡献 我为教育添光彩_我为教育添光彩
我为教育比贡献 我为教育添光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为教育添光彩”。
——“我为教育比贡献 我为教育添光彩”征文——
绿 水 青 山 映 丰 碑金 江 流 水 铸 师 魂
团 结 教 育 的 春 天
——谨以此文献给为团结教育默默奉献的教师们
团结中学苏 委2011年11月30日 君山连亘,沟壑纵横;城墙峭立,木易山高。望不尽山腰的羊肠小道;走不完脚下的坡坡坎坎。深谷幽幽,鸡犬相闻。勤劳淳朴、老实善良的团结人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开窗见山,出门遇坎的高山峡谷地带。
团结乡地处江边河谷地段和高二半山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是南端城墙岩主峰木易山,海拔2707米,最低海拔350米,是位于金沙江南岸的大毛村委会所在地。境内落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谣。团结河流经境内30公里,往北注入金沙江,将团结立体横截面切割成V字形。乡政府距县城48公里,辖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全乡辖九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等7种民族。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湍流飞瀑,云嶂雾绕,构成了团结特有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山高坡陡,信息闭塞,导致经济发展迟缓。人们生活举步维艰,教育发展更是严重滞后。然而固有的艰难生存环境阻不住团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挡不住团结人民世世代代振兴教育的强烈愿望。
团结的历史,就是团结人民振兴教育的历史。团结乡行政建制于1953年,在此前是由佛滩、桧溪两个区分管,现在由新田、双河、1
花石、向阳、东胜、团结、联合、苏田、大毛九个行政村组成团结乡。1959年,由地方政府创办一个农中班,学生30人,校址厥基坪,一年半后,因各种原因停办;1966年秋,团结恢复农中班,由团结中心校监管,校址长坪,由江炳忠、陈清碧任教,学生40余人;1970年转为团结附中;1972年第一届附中学生毕业,考入昭师一人(郑成友);1976年至1977年在大毛小学、双河小学增办了附设初中班,78年并入团结乡中心校。79年团结附中在全县统考中获得较好名次,考入中师、中专11人;1984年考入永善师范7人,学制2年„„
起步低,条件差,经济薄弱是团结教育早期的现状。同时受到历
史、自然、经济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纵观历史不难看出,团结的人民,克服诸多困难,因地制宜,从不动摇过振兴教育、办好教育的信心;团结的教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也从未丧失献身教育的信念。在历届教师的努力下不但取得成绩,而且为团结的父老乡亲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在团结任教的教师不可胜数,走了一拨,又来一茬,来来去去,星转斗移,人们逐渐淡漠了他们的名字。然而他们为团结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团结教育的蓬勃发展有力的见证着他们丰功伟绩。他们默默奉献,不计荣辱。像木易山一样刚毅;像金沙江水一样绵长;像松竹柏树一样稳键。中学背靠的老君山,雄踞小河东岸,厚重承德,仰望千年,志向不变,它难道不是团结教育的标志,灵魂?
团结要起步,经济来帮助。文化落后,思想落后的人是很难发展
经济的。全乡总人口20455中,农村人口20149人,占百分之九十八
点五。青壮年中文盲半文盲比重较大,严重束缚了我乡经济的发展。1995年,县人民政府关于在90年代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出台,拉开了普六和扫盲攻坚工作的序幕,团结乡掀起了抓普
六、扫文盲、促教育的热潮,在普六和扫盲工作中,团结乡积极争取上级投资353万元,先后发动干部群众捐资投劳、筹集资金36万余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经过全乡人民,特别是全乡教师的努力,2005年我乡“两基”顺利通过验收,为团结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脱盲的青壮年,勤劳朴实,勇于开创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溪洛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团结教育再一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正是在这样一个最佳的历史时刻,我乡拉开了普九攻坚的序幕。特岗、支教等大批年轻教师远离故土,告别亲人,从全国各地涌到这个边远的山区小镇任教。为团结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但弥补了本土师资匮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团结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2007年团结中学正式挂牌成立,首任校长刘灿,2008年,我乡的“普九”通过验收;2009年校长颜宗韦。有教职工56人在校学生人数700人左右;2010年中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参试人数63人。上线51人。何国斌以(654)高分考入地区一中,排列全县28名;2011年,初三参试人数67人,升入高中61人,升学率89%,再创
团中升学新高。这些荣耀与成绩是全校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但贡献最大,成绩显著的大都是外籍教师,他们不但在团队中比例较大,主要的是年轻,精力充沛,学识渊博。勇挑重担,你追我赶。在老教师带领下,全部年轻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争先创优,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果说团结的教育是一幢大厦的话,那我们的教师就是那一砖一瓦,默默奉献;如果说“普九”成为团结教育又一个里程碑的话,那我们的教师就应该是镌刻在碑上的字符,熠熠生辉!高山河谷,悬崖峭壁,仍旧阻挡不了团结教育的深化发展;更阻挡不了团结教师锐意进取的前进步伐。
为创造团结教育辉煌的明天,全乡教师勤奋努力,埋头苦干。你听,山上山下,乡村集镇,简陋的,整洁的;黑砖的,碧瓦的校舍里,此起彼伏,书声朗朗;你看,年轻的,中年的,须发皆白;男的,女的,形色消瘦的都在黑板前默默耕耘。
正是有了这些老师无私奉献、不计得失,长年累月地守候着三尺讲台,团结教育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岁月蹉跎,白发爬上了额头,老了,年轻的又顶上来;年轻的老了,再年轻的又来了„„一拨接一拨,一茬接一茬,就像江水,河水,连续不断,永不止息。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岗位。穷乡僻壤,山大坡陡,究竟是什么东西会吸引着这么多的饱学之士?前仆后继,千里迢迢,远别故里;心甘情愿地、义无反顾地来帮助我们传递着团结教育的接力棒呢?我想,这就是爱!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我们的教师都爱教育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爱是师风之魂、师德之魄。教师们从未怀疑过所选择的这个行业,因为他们每当身处于学生之中,面对那么多双眼睛,听学生喊 “老师”的时候,教师们感觉到的是无尽的幸福。
渐渐地,我明白了,这一切源于教师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在工作中,教师们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的态度、精彩的内容和诙谐地讲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用对事业的爱换来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团结的教师,不论是中学或是小学的都很敬业,工作闲暇之余仍然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进修学习,报考计算机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等等。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们像家人一样给与学生关怀,用爱融化学生心中的冰雪,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诉说;用真诚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用微笑包容学生的错误;用微笑回敬学生的冲动;用微笑换取学生的真诚;用微笑鼓励学生在困难中继续前行。
因为有了爱,事业才有根基、才有动力、才有发展;因为有了爱,教师们才有了责任、才有了信念、才有了奉献。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都代替不了的。”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我不曾后悔,“星星也只能白了我的发,而不能灰了我那颗教师火热的心”。为了这个选择,我愿意用自己的爱铸就伟大的师魂!
我作为团结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生于斯而长于斯。我热爱这片热土,更热爱我选择的教育事业。青山绿水,金江潺潺。团结的教育正如阳春三月的太阳,冉冉升起!火热的夏天还会远么?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团结中学的教学大楼在镇上的群体建筑中显得格外耀眼,引人瞩目,就好像一块巨大丰碑。她象征着团结的教育又踏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绿水青山映丰碑金江流水铸师魂” 我坚信团结的教育恰是一江春水,滔滔东流,永不止息。我愿化作青山深处一颗微微的小草,贡献青春,为生机盎然的团结中学增光添彩;我又愿变成一朵小小的浪花,汇聚成江河,共同托起教育的巨轮,扬帆远航,永不停息!
1、团结的地理位置,教育概况团结教育的昨天,2、教师为团结教育所做的贡献,业绩今天
3、我是其中一份子,肩负的历史责任展望未来明天
4、结尾点题,结束全文
我为禹州教育添光彩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也许有人会说,,我做不出大事来为禹州教育添光彩,但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一份心,那么就是爱教育事业,为禹州教......
我为教育添光彩——三项整肃学习心得体会韩放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参加了我市教师招聘考试,顺利的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回顾我不......
我为教育添光彩 ——关注留守学生华龙初中 周丽2000年,我踏着母亲走过的路,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高的神圣情感,来到了一所农村初中,走上了三尺讲台,从事了这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为教育添光彩齐炳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头挑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期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
最初的理想成就最真的梦二十年前,怀揣梦想我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了一名孩子王。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大山深处的一所村小。学校说是学校,只不过因为有了三个老师、几十个学生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