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训练【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全文]_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常识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训练【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训练

【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A中应是“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藏私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孙权劝学》选 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B.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加快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D.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风筝》不是散文,不包含于其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3.沁园春·雪(共19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词中“风骚”的意思是______ __,其中“风”原指____ ____,“骚”原指____ ____。词中与“风骚”同义的一词语是“____ ____”。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5分)【小题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1分)【小题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小题4】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3分)

【小题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3分)

【小题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什么?写出一个你欣赏或熟悉的“风流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4分)

【答案】

【小题1】文学才华 《诗经》里的《国风》 《楚辞》里的《离骚》 文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空1分,共5分。

【小题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

【小题1】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1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共3分)

【小题1】“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具有雄才大略。(1分)“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才华不足、长于武功,不擅“文治”。(1分)还包含有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1分)(共3分)

【小题1】不能,(1分)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2分)

【小题1】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1分)如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走出贫困的中国男孩洪战辉,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飞行员杨利伟等(风流人物1分,事迹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了解古文学常识,理解诗歌主旨,填写正确即可。

【小题1】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这首词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的过渡诗句,在这里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1】了解常用的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比喻修辞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

【小题1】理解诗句中的诗眼“惜“的作用,在这里有以下意味: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具有雄才大略;“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才华不足、长于武功,不擅“文治”;还包含有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小题1】“只’更能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没有批评讽刺的效果和意味。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名著阅读(4分)

【小题1】“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2分)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小题2】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分)“这是你——是吗?” “是的。”

“那你并没有死在哪个沟壑里,淹没在哪条溪流中?你也没有面黄肌瘦地流落在异乡人中间?” “没有,先生,我现在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了。” “独立自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在马德拉的叔叔去世了,他留给我五千英镑的遗产。” “你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你是个有钱人了?”

“我对你说过,我不但有钱,先生,还是个独立自主的人。我自己的事情由我自己做主。” “难道你会留下来再也不离开了吗?”

“当然——除非你反对。我要做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管家。我发觉你很孤独,我要跟你做伴——给你念书,陪你散步,坐在你身边,侍候你,做你的眼睛和双手。别再那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了,我亲爱的主人,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撇下你孤孤单单一个人。” 罗切斯特没有答话,显得神情严肃——有点心不在焉。他叹了口气,刚张开嘴想要说什 么,却又闭上了。

上面的对话摘自某著名小说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对话中的“我”是指(填人名),从中可以看出“我” 的性格特征。

【答案】

【小题1】(2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小题1】(2分)简·爱 自尊独立、执着真诚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要根据语段中的标志性语句和关键词语,推测出名著和人物事件。如第一个里面的“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第二个里面的人名“罗切斯特”。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完成小题。(6分)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小题1】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1分)【小题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3】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题1】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小题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今年得古诗题改变了以往考查的方向。不同的是出题者并没有考查古诗表达的中心或者诗人的情感等类似常见题型,而是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句子赏析等。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材长,卷子地方又有限,出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平时复习时教师就会有意识的作为非重点内容。但是今年出题者运用节选的方式进行了考查,比较出人意料,告诉我们只要是在范围内的古诗,考查的几率都是一样的,同时这也是在今后教学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6.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4分)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小题1】诗歌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 和 两个字。(2分)

【小题2】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吹、逐

【小题1】表达了作者的思乡和惜春之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课文通过对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C.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莫泊桑。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故乡》是小说。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4分)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小题1】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迷”字既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1分)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内心的迷茫)。(1分)

【小题1】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1分)和依依不舍之情。(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9.(2010·贵州省毕节市,二(1),8分)诗歌鉴赏: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__________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4分)(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1).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还需识记古诗词中所用典故涉及到的人物。

【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注意品味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10.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11.(6分)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野草花”和“夕阳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答:

【小题2】诗中作者运用燕子这一事物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3分)答:

【答案】

【小题1】夏凉衰败的景象

【小题2】对比,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是考查描绘诗句场景的,那么要结合具体的意象来分析,题目写的明白“野草花”“夕阳斜”。

【小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要综合全诗来分析。“燕子”在以前是在“王谢堂前”的,现在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就是一种对比。考点:诗歌阅读 意境描绘 诗歌赏析 写法探究

点评:诗歌意境的描绘需要从诗歌整体入手,还要结合写作背景,人物心境,才可能深入画面,重点是从“意象”本身的特点来展开联想跟想象。诗歌赏析的角度有语言方面的,看用词的生动性、准确性;有表达方法方面的,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有写法方面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有意象的方面等等。要侧重一点,言之成理即可。诗歌赏析中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理解诗歌的写法,明确衬托,渲染,烘托,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等写法的特点。

1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解析】《诗经》“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主要是宗庙乐歌,试题分析: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因此理解记忆时须准确,不能模棱两可。1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小题1】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 卖刀。

【小题2】《格列佛游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色彩。

【答案】

【小题1】林冲、杨志 【小题2】大人国、小人国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掌握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考查的是《水浒传》,解答此题要对名著的人物、情节等都要有清晰的记忆。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掌握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考查的是《格列佛游记》,解答此题要对名著的人物、情节等都要有清晰的记忆。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

【小题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出自《草房子》)【小题3】《红岩》中江姐的丈夫是如何牺牲的?

【答案】 【小题1】D

【小题2】秃鹤(陆鹤)【小题3】叛徒甫志高带特务封锁现场,许云峰主动吸引叛徒的目标,掩护李敬原撤离。许云峰被捕。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本题用排除法A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是《西游记》第一回中菩提祖师取的,“行者”是第十四回唐僧取的。B中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并提出了两个计划:一是简化言辞,二是取消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C中没有写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D正确,固然选D。【小题2】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草房子》的有关人物和故事情节作答。

【小题3】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红岩》的有关人物和故事情节作答,叛徒甫志高带特务封锁现场,许云峰主动吸引叛徒的目标,掩护李敬原撤离。许云峰被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小题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C.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诗中用各种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训练【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采桑子 欧阳......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训练【2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训练【2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课后训练试题【6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精选课后训练试题【6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同步【7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精选同步精选【7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古诗。(5分) 赤 壁 杜牧折戟......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训练【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训练【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全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常识 知识点 外国文学 考点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常识 知识点 外国文学 考点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