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试题【4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试题【4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精选试题
【4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上阕由哪一个词统领?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2分)
【小题2】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2分)
【答案】
【小题1】由“异”统领,描绘了边塞凄凉(或“荒凉”)的景象。【小题2】忧国思乡的感情,建功立业的愿望。【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理解诗歌大意,看看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根据意象的特点来分析意境。
【小题2】试题分析: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要取得对西夏战争的胜利,谈何容易,也就暗示众将士归乡无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点评: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名著阅读填空(3分)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____的想法。
【答案】《朝花夕拾》 仙台 弃医学文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名著选段阅读(2分)
行者道:“他要请法师来拿你哩。”那怪笑道:“睡着!睡着!莫睬他!我有天罡数的变化,九齿的钉钯,怕甚么法师、和尚、道士?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请下九天荡魔祖师下届,我也曾与他做过相识,他也不敢怎的我。”
【小题1】“那怪”是哪个妖怪?(请写出他的名字)(1分)【小题2】“那怪”和“行者”对话时,为什么提到“你老子”?(1分)
【答案】
【小题1】(2分)猪八戒
【小题1】因为此时行者是变化为高小姐的模样来捉妖的,“那怪”以为是在和高小姐说话,所以说“你老子”。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4.阅读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完成小题。(6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小题1】诗中能体现诗题中“中夜”景物特点的诗句是。(1分)【小题2】简要赏析“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的妙处。(2分)【小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哪一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1分)觉闻繁露坠;寒月上东岭。(答出其中一句得全分)
【小题1】(2分)这两句以声衬静,用泉、鸟的声响反衬环境的幽静以及诗人心情的孤寂。(手法、内容各得1分)
【小题1】(3分)抒发诗人被贬谪后的寂寞、孤独的情感。(2分)直接抒发情感的诗句是: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1从景物特点来理解诗歌内容。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2欣赏诗句的妙处。
【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3赏出诗歌主旨。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公输》选自《墨子》。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
B.《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C.《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是明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形象。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C中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6.名著阅读(3分)
我终于看到了,你那钢铁般的身躯;又一次领悟了,你那钢铁般的精神;你用你顽强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无悔的生命赞歌。
上面的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请你从“钢铁的身躯”、“钢铁般的精神”、“无悔的生命赞歌”这几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有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分)保尔·柯察金
“钢铁般的身躯”:保尔历经残酷的战争、艰难的筑路等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他虽然伤病累累,但是从未倒下,即便卧病在床,也坚持用笔继续战斗,这是一个拥有钢铁般的身躯的坚强的人。“钢铁般的精神”: 顽强、执著、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这是保尔精神的核心。“无悔的生命赞歌”:保尔认为一个人应该将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一个崇高的生命,他以他的一生去实践着这个伟大的理想,高奏了一曲生命的凯歌。(结合情节1分,理解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略
7.仔细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4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2两句所展示的画面。(2分)【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日落西山,暮霭沉沉,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旅人扬帆远行。我独自伤心,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
【小题1】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深厚情谊(答到一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2两句所展示的画面就是要求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两句话。
【小题2】全诗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例如:“同作逐臣君更远”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8.(4分)
赋得春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时。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小题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小题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2分)【小题1】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找全、找准。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楚江、帆、鸟、海门、浦树等意象。回答时最好按顺序写。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抓住关键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可以分析出诗歌表达的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9.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古诗阅读】(3分)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有位同学认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更加催人“断肠”。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同意。“小桥流水人家”写出了温馨快乐的家庭景象,(1分)游子看见别人一家欢欢乐乐,而自己家在何方呢?这个温馨快乐更加衬托出游子的悲情。(2分)(以乐景写哀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小桥流水人家”更衬托出了“断肠人”的孤寂、漂泊不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试题分析: 考点:古诗赏析
点评:可以从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品味语言、想象意境等方面,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以及诗歌的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作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7分)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当时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柳州。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小题1】请写出本首诗的韵脚。(1分)
【小题2】请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小题3】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请加以简析。(3分)
【答案】
【小题1】边、年、天、烟。
【小题2】“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1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 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②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政治屡屡失意愁苦之情。③诗人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韵脚,严格来说是指诗句尾字押韵的韵母,本题写出押韵的字即可。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数字本身的含义,再结合诗歌内容从表现作者人生处境和内心的感受来分析。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诗题了解本诗是思亲离别诗。抓住诗中“去国”(国:国都)和“相思”关键词体会作者被贬的心境和思亲之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大漠孤烟直 B.荡胸生曾云 C.衡阳雁去无留意 D.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牢记每首诗的作者的年代不难得出答案。A选项选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B选项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C选项选自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D选项选自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所以答案选C。
1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题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小题1】“天山”在词中代指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答案】【小题1】抗金前线【小题2】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回答这一问题要了解这首词创作的背景: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指南宋抗金的西北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小题2】“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冒险号”救出了土著黑人“星期五”。
D.《朝花夕拾》原题叫《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格列佛乘“冒险号”出海是《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而救出“星期五”是鲁滨孙的事情,出自《鲁宾孙漂流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阅读古诗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题1】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佳作,它描绘了建德江边 时分恬静清新有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淡的。
【小题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后两句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答案】
【小题1】傍晚 乡愁(哀愁,离愁)。
【小题2】原野辽阔,天似穹庐,那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木还要低矮。身边江水清澈,皎洁的明月似乎和人更加亲近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题目中提示的答点“时分”“恬静”阅读诗歌,找到相关的内容即“日暮客愁新”,即可理解诗人的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词所描写的景物,拓展其内容,发挥想象,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来描述景物的画面,突出其特点,形容这一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晓 望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小题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小题2】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秋季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
【小题2】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第五、六句的意思:大地像要冻裂了一般,江面上连一只帆船都不见,清朗的天空下不断有秋叶飘落,可知诗歌描写的是秋季。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根据尾联的意思:本是应当与亲朋友人相伴的,却只能守在柴门院内整日只与麋鹿作伴,可知此句指出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与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的思想情感。
点睛: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试题【5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精选试题【5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4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作业【5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精选同步作业【5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4分)春风入......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同步试题【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同步精选试题【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简答填空(4分)(1)艾丽莎的哥哥们被恶毒......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试题【7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精选同步试题【7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同步试题【4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同步试题【4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刘......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同步作业【1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训练【2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曲》同步强化训练【6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课后训练【1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课时练习【7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强化训练试题【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强化训练试题【4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同步课时练习【5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