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整理_常用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常用仪器分析”。
1.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是
A.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
B.降低仪器的噪声
C.提高仪器灵敏度
(D).提高仪器信噪比
2.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A.样品用量太少
B.选择性差
(C).相对误差大
D.重现性低
3.同一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为
A.准确性
B.选择性
(C).重复性
D.再现性
4.不同人员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为
A.准确性
B.选择性
C.重复性
(D).再现性
5.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出限
D.灵敏度
5.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A.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D.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1.受激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如果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多余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A.光的吸收
(B).光的发射
C.光的散射
D.光的衍射
2.利用光栅的()作用,可以进行色散分光。
A.散射
(B).衍射和干涉
C.折射
D.发射 3.棱镜是利用()来进行分光的。
A.散射作用
B.衍射作用
(C).折射作用
D.旋光作用 4.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光谱可以分为
A.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B).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
C.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D.X射线发射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X 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
5.频率、波长、波数及能量的关系是
A.频率越低,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低
B.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C).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波数越高,能量越高
D.频率越高,波长越长,波数越低,能量越高
6.光谱分析仪通常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A.光源、样品池、检测器、计算机
(B).信息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C.激发源、样品池、光电二极管、显示装置
D.光源、棱镜、光栅、光电池
7.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仪器分析方法。
(A).利用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信息
B.利用光的波动性
C.利用光的粒子性
D.利用物质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二、名词解释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三、问答题
1.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
1.摄谱检测系统中感光板上进行的反应是将
A.光能转换为电能
B.电能转换为光能
(C).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D.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2.在原子光谱仪器中,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A.光栅
B.狭缝
(C).光电倍增管
D.放大器 3.样品的气溶胶在等离子体的焰心区
A.电离
(B).蒸发
C.原子化
D.激发 4.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于()而产生的A.原子的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
5.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标准光谱法定性时,通常采用()作标准。
A.氢谱
B.碳谱
(C).铁谱
D.铜谱
6.利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判断某元素是否存在()。
A.将该元素的所有谱线全部检出
(B).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和最后线
C.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一条灵敏线和最后线
D.只需检出该元素的五条以上的谱线
二、名词解释 1.原子线 2.离子线
3.共振线:元素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需要的能量最低,产生的谱
线也最强,该谱线称为共振线,也称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4.灵敏线
三、问答题
1.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形成原理?
2.原子发射光谱仪常用的激发源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2、贫燃是助燃气量()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A).大于;
B.小于M
C.等于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 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朗伯-比尔定律;
C.光电效应;
D.乳剂特性曲线.4、使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较多,其中()是最主要的。
A.压力变宽
B.温度变宽
(C).多普勒变宽
D.光谱变宽 5.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6.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
A.释放剂
B.保护剂
(C).标准加入法
D.扣除背景 7.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钾盐溶液,其作用是()
A.减小背景
B.作为释放剂
(C).作为消电离剂
D.提高火焰温度 8.通常空心阴极灯是()
A.用碳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B.用钨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抽真空
(C).用钨棒作阳极,待测元素作阴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D.用钨棒作阴极,待测元素作阳极,灯内充低压惰性气体
9.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背景吸收的干扰主要表现为()
(A).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及固体微粒的光散射
B.共存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火焰中待测元素产生的自吸现象
D.基体元素产生的吸收 1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干扰。
A.镁
B.锶
(C).H3PO
4D.H2SO4
二、名词解释
1.多普勒变宽 :由于原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变宽 2.锐线光源:即能辐射出谱线宽度很窄的原子线光源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简答
1.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有哪些因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显色反应中,显色剂的选择原则是
A.显色剂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越好
(B).显色反应产物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越好
C.显色剂必须是无机物
D.显色剂必须无色
2.测量某样品,如果测量时吸收池透光面有污渍没有擦净,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A.影响不确定
B.对测量值无影响
C.测量值偏低
(D).测量值偏高
3.测铁时,样品甲使用1厘米吸收池,样品乙使用2厘米吸收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定的吸光度值相同,两者的浓度关系为
A.样品甲是样品乙的1/2
B.样品甲等于样品乙
C.样品乙是样品甲的两倍
(D).样品乙是样品甲的1/2 4.某溶液的透射率T为30%,则其吸光度A
(A).-lg0.3
B.-lg70
C.3-lg30
D.-lg0.7 5.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A、分子的振动
B、分子的转动 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 6.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A、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
C、不移动
(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
7.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的是()
A、吸收池材料
B、吸收池厚度
C、吸收物质浓度
(D)、入射光波长
二、名词解释
1.发色团:含有 键不饱和官能团,产生 * 和 n * 跃迁的基团
2.助色团:基团本身无色,但能增强生色团颜色为含有n电子,且能与电子作用, 共轭 3.吸收带:
三、简答
1.简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为什么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红外光谱是:()
(A):分子光谱
B:原子光谱
C:吸光光谱
D:电子光谱
2、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 可以用来 _____。(A).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确定配位数;C.研究化学位移;D.研究溶剂效应.3、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C):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4、以下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 A:SOB:CO
2(C):O2
D:H2O2
二、名词解释 1.红外吸收光谱法 2.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
三、简答
1.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是什么?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有哪几种?
一、单项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2)、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调整保留值之比B.死时间之比 C.保留时间之比 D.保留体积之比
产生n 3、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与温度有关;B.与柱压有关;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4、在色谱图上,相邻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
A.理论塔板数
B.有效塔板数
C.塔板高度(D).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5、在一定柱长下,某组分色谱峰的宽与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A.分配比
B.保留时间
(C).扩散速率
D.保留体积 6、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
B.进行定量分析
C.分离混合物
(D).分离混合物并进行分析测定
二、名词解释 1.色谱图
2.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浓度的比值。3.调整保留时间
4.基线: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三、简答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1、塔板理论的不足
塔板理论虽然指出了理论板数n或理论板高度H对色谱柱效率的影响,但是没有指出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因此无法在理论指导下从实验上提高色谱柱的效率。2.色谱分析归一化法定量有何优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时,采用()进行定量最简单。A.内标法
B.外标法
(C).归一法
D.单点校正法
2、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_____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3、气相色谱分析下列那个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A 填料的粒度
B 载气得流速
C 填料粒度的均匀程度
D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E)色谱柱长
4、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5、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 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B 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 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A、B和C6、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7、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A H
2B He
C Ar
(D)N28、某气相色谱仪检测器,若其灵敏度加倍,噪音水平为原来的一半,则此改进后的检测器的检出限为原来的()倍。
A.1/2
(B).1/4
C.4
D.2 简答题
1.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2.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3.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4.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5.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
D、电导检测器 6.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恒温箱
B、进样装置
C、程序升温
(D)、梯度淋洗装置 7.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
A、贮液器
(B)、输液泵
C、检测器
D、温控装置 8.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
B、光源
C、分光系统
D、检测系统 名词解释 1.高压液相色谱仪 2.正相分配色谱法 3.反相分配色谱法 简答
1.高压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2.简述高压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精油的仪器分析精油成分分析除上面提到的物理和化学法外,目前常用的是仪器分析法。在确定精油成分时,仪器分析是必要的物段。在确定某一成分化学结构前,首先要提纯该样品,然后采......
1.紫外可见光谱产生原因?有哪些特点? 原因: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仪器分析个人简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仪 器 分 析 教 学 大 纲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编号:20600039x 适用专业: 生工、生技、生科(本硕博)、生科(四)、资环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内容简......
仪器分析教案:遵义师范学院 敖克厚一、仪器分析要求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所介绍的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