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_马克思主义哲学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哲学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如金木水火土)
2、近代形而上(看不见,摸不着)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方法看世界)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原子的属性。
3、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
4、辩证唯物主义(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的方法看世界,是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强调内心,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我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物是观念的复合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如神、上帝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老子:道 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理念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三大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2)政治经济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
马哲的精髓:解放思想(邓小平)、实事求是(毛泽东)、与时俱进(江泽民)
马哲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批判的、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哲的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a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两个核心:物质和意识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与客观存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决定和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能动的反作用有好坏之分
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世界这句话是错误的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2)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3)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和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
辩证法:运动是有规律的 两个核心:联系和发展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直线论和循环论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三大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对肯定的否定,第二次是对否定再否定,是辩证否定,即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不好的,保留好的)
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决定外因)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论: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三大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两大规律: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认识发展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认识论的三个核心
1、实践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特点:物质性、直接现实性(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能动性(蜜蜂筑巢、蜘蛛织网,蜜蜂蜘蛛非人非实践,无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认识
(1)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的主体就是认识者,处于主动和主导的地位,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3)认识的客体(自然界、社会)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具有受动性和非主导性(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3、真理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
(2)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恩格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客观性
1、真理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认识论的两大规律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决定和反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 基础/来源/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反作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错误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2、认识发展律
(1)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
首先,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其次,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感性-理性-实践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的低级形式,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
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哲学考查XY两者关系,以下说法一般都是正确的: XY 对立统一/辩证统一/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2、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本质、人的价值)a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b 社会的基本结构
c 人的本质、价值和全面发展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资料而改造自然的劳动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的经济结构(1)生产力
a 生产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经过了三个基本的历史形态: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自动化生产)(2)生产关系
a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生产关系基本特征:客观性、历史性、具体性(任何生产关系都是具体的,抽象的一般的生产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2、社会的政治结构
(1)要素: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2)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 国家的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b 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3、社会的文化结构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道德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准则和伦理原则,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 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人的本质
(1)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
2、人的价值及其实现(1)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人的价值由潜在变成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
161、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162、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163、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一)德国古典哲学以后的哲学走向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刺猬哲学):唯意志主......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
摘要:本文以“改变世界”统摄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思维”作为改变世界的唯一有效思路,从实践思维的必然要求推究出改变世界必做的课题,根据课题相应把马克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