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案例(张艳芬).8.20_长城教学案例
《长城》教学案例(张艳芬).8.20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城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长城》课堂教学案例
2014年11月7日 全国中小学课改经验交流优质课观摩展示公开课(河南永威学校)昌乐外国语学校 张艳芬
【教学设计】
17《长城》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长、高大坚固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城的长、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长城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难点: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对《长城》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这节课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长城,继续深入地学习。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一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会有新的挑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名学生读)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我能边读边做批注,并能说出画出长城的外观特点。
3.我能运用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词句文所蕴含的情感。
(过渡语:孩子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请开始我们愉快的自学之旅。)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任务
长城的外观主要有哪些特点?
(二)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长城有哪些特点。2.可以边读边做批注或动手画一画的方式阅读文本。
3.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两两交流。4.组长整理小组内的疑问,准备全班汇报。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完成的同学请安静的举手示意老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的情况,重点关注待优生的自学进度及组内交流、合作情况,同时评价自学效率快的小组。
(四)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也会非常好。有没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测呢?我们来展示一下。
1.说一说
我认为长城的特点是(),我是从课文中()这个词(或句子)体会到的,我的理解是()。2.画一画
我能动手画一画长城的样子
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展示,其他小组作出补充、质疑及评价。包括展示星、智慧星、评价星、倾听星、坐姿星、质疑星等,照顾全体学生。
3.汇报疑难
通过自学,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疑难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我们同作者一同游览了长城,领略了长城高大坚固、长等特点。面对长城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下面让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进行深入地探究。
(一)任务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要求
1.想一想:可以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词句文所蕴含的情感。
2.谈一谈:先归纳整理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本组内进行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质疑。温馨提示:组长组织主持本组交流活动。组内同伴发言时,目光要正视发言人,认真、耐心地 倾听,不要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针对发言人的观点或看法,你再提出补充或质疑。3.赛一赛:每个小组在独立思考、统一交流观点的基础上,选派一个代表准备在全班展示本小组的主要观点或看法,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准备点评、补充或质疑。
(三)精讲点拨预设
预设1:抓住“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进行点拨。引导孩子作古今对比并展开联想,深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起探究文化遗产的兴趣。反复朗读,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无数、一步一步”等词语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崇敬。
预设2:联系上文1、2自然段进行点拨。长城长且高大坚固,并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工程浩 2 大艰难。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四、训练环节(10分钟)
同学们,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魂。长城已经写进国歌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如果你此时站在长城上,您有什么感想?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一)任务
如果您此时站在长城上,您有什么感想?
(二)要求
1.写一写:如果你此时就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写好后安静举手,准备全班展示,分享您的感想。
3.评一评:认真倾听并在心中默默作出评判,最后评选班内最佳“写作奖”。
五、自我反思(3分钟)
主要引导孩子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及产生的疑问。做到自我反思与提升,实现课堂的效率、效能和效果。附:板书设计长城
观察——长城 远:长
近:高大坚固 热爱祖国
联想——人民 血汗 智慧 骄傲自豪 赞叹——工程 奇迹
【课堂实录】
17《长城》课堂实录
一、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全国最棒的永威学生在一起学习!我感到很自豪!我来自中国蓝宝石之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我叫张艳芬,大家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大家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今天的课堂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生:地点、人员„„
师:是啊,今天上课的地点、人员都发生了变化。先请大家转过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老师们热情地打个招呼吧?
生:老师们好!
师:请转过身!老师还想问一下,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好好表现;紧张„„
师:孩子们,请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老师期待你精彩的表现。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对《长城》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这节课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再次 走进长城,继续深入地学习,请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齐读。(课件出示目标)
二、先学环节
师:孩子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让我们带着目标一起踏上愉快的自学之旅。请看自主学习任务及要求。(课件出示,教师读)
任务:长城的外观主要有哪些特点?
要求:1.2.3.4.„„
下面请大家根据任务及要求进行自学,完成的同学请安静举手示意老师。开始!生:根据要求自学
师:老师发现2、6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奖励一颗效率星。(贴星:两个小组)生:
2、6组同学表现出激动欣喜
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自学的效果也会非常好。有没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测呢?(有)我们来展示一下。课件出示自测要求
师:谁来说一说:长城的外观主要有哪些特点?
生1:我认为长城的一个特点是长,我是从课文中“从远处看,它像一条长龙,„„一万三千多里,还有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些词中体会到的。对于长龙这个词我作了批注。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打比方,这把长城比作长龙,他们的相似之处是长,蜿蜒盘旋,曲曲折折。我还觉地比作长龙的原因是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问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远看长城,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长城的长。)
生2:我来补充:我认为长城的“长”还表示时间很长。和哥哥登长城的时候,我哥哥告诉我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长城,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书中写的这段长城仅仅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共有10万多里。请问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你的理解真深刻)
生3:我来补充:我认为长城的特点除了长,还有高大坚固的特点。我是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还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两米多高,每隔三百多米”这些表示数字的词体会到的。请问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长城特点)
师:这几位同学谈得都非常好。远看长城,它的特点是长,近看长城,它的特点是高大坚固。这几位同学不仅说出了长城的特点,还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奖励自学星1颗。请刚才的同学大声喊出你的小组:1.2.3(教师贴星同时板书)
板书:观察——长城 远:长 近:高大坚固
师:谁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长城,并解说一下长城的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同学们,请看我画的长城,我把长城画的很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非常高大坚固。这是两米多高的垛子,像盾牌一样可以遮挡敌人的飞箭。这是观察敌情的瞭望口,这是射击用的射口,这是方形城台。我知道城台除了屯兵,互相呼应,还可以做烽火台用,当有敌情的时候,可以点上火,请求大家的支援。所以这个城台的上面我画上了火苗。我觉得古人非常的聪明,能设计的这么巧妙。
师:大家说他画的好不好?解说的好不好?请给他热烈的掌声!奖励1颗小画家星。
师:请同学们看地图: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共有一万三千多里。(课件出示)
这是近看长城的样子,高大坚固。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设计精妙。
长城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长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了20多个朝代的修缮。期中秦朝的秦始皇、明代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文中写的这段长城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历代修筑的长城总共10万多里。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两段话,谁能说说怎样读才能把长城的特点读出来。出示课件
生:我觉得应该把长龙、一万三千多里、两米多高、五六匹马这些词重读,突出长城的长、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并且语气要激昂一点,读出中国人一种非常豪迈、非常骄傲、自豪的感觉。
师:请你试着来读一读。生:读
师:听着你的朗读,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长城仿佛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再请大家齐声读这两段话。读出长城的长、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件出示(红色标注)生:齐读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说一说、画一画、读一读的方式感受了长城的特点。现在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学习中的疑惑?
生:老师,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我60斤,大约50个我的重量。这些巨石古代劳动人民是用什么办法运到又高又陡峭的山顶的?我不明白。
师:恩,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怎么运上去的呢?还有疑问吗?
生:长城历经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淋,却这么坚固,我知道那时候没有水泥,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如此坚固呢?
师:是啊,历经千年却风雨不催,有什么奥秘吗?还有疑问吗?生1:巨石是怎么运上去的? 生2:长城为什么这么坚固?
师:能在学习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了不起的孩子。奖励质疑星1颗。并相机板书:运?坚固?
三、后教环节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疑问不明白,想请大家来帮忙。长城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国总统克林顿说过: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文中作者也慨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走进长城,根据合作探究的任务及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深入地交流探究。探究结束后安静举手示意老师,准备展示你们小组的观点。开始!(请四人一组开始交流,组长主持,一个主要发言人,其它补充,迅速坐好。)
课件出示要求
生:学生根据合作探究的要求进行自学
师:老师发现4 组的组长先让一位发言人发言,其他同学再进行补充,还把问题进行了记录。非常的棒!请 4组发表他们的观点。
生1:长城为什么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我们小组的观点是:1.长城总计10多万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从月球上看到的建筑工程只有两个:我国的长城和荷兰的拦海大坝。2.它高大坚固,历经千年却风雨不倒。请问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2:我们有补充:我们还认为“它是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中修筑,难度非常的大;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起重机、汽车的年代修建的,当时技术很落后,全是靠肩膀和手建造的。劳动人民太伟大了!请问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3: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这些巨石古代劳动人民是用什么办法运到又高又陡峭的山顶的?这个问题我们找到办法了!我们小组的办法:1.先在山脚下修建一个斜坡,把大石料放在大圆木头上,大家推动下面的木头石料就随着滚上去。
生4:我来补充,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先用土修建斜坡,冬天斜坡上结冰,就用绳索把石料拴起来,然后人们一起把它拉上去,因为冰很滑,可以省力气。师:有道理。刚才提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解答你满意吗? 生:满意
师:还有一个问题:长城历经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淋却很坚固,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如此坚固呢?这个问题谁找到答案了? 生:没有
师:老师这里查找到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
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石块;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所以非常坚固。
师:孩子们,通过刚才你们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的智慧一点也亚于古人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它的建造是一个谜,希望你能解开这些未解之谜。
长城工程浩大:10万余里啊;长城施工艰难: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长城的修建年代久远、技术落后:用用劳动人民的肩膀和双手一点一点铸成的啊!我们怎能不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看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
生:学生自由读书并想象画面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衣着破烂,手上、肩上满是血水,汗水都把衣服湿透了,但他们仍然白天、晚上不停地修筑长城。有的累病了,有的累死了。我仿佛还看到了为了修筑长城,很多男人都被抓走了,他们的妻子、孩子都哭的泣不成声,有的就去找丈夫,可是很多人都累死了。我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得就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事。
生2:我来说一下: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正在想尽各种办法让城墙更坚固,想尽各种办法把巨大的条石向山顶运,他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师:孩子们,隋炀帝建造长城的时候,到处抓男丁,连15、6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期中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每100个人,大约就死1-2人。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我们不得不觉得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座血汗长城,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一座智慧长城啊,它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联想——人民 血汗 智慧
赞叹——工程 奇迹 师:谁能说一下这段话应该怎样读?
生:应该声音低沉、凝重一些,无数、一步一步、陡峭、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应该重读,突出劳动人民的艰难,还要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叹的感觉。
师:请你来读!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站姿端正,读得很有感。你能读得比他更有感情吗?(劳动人民的艰难感觉读出来了吗?一步一步„„)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读出劳动人民的艰难,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叹!
生:齐读
四、训练环节
师:同学们,再次探究长城,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长城的视频,进一步领略长城的雄姿。
课件出示:播放视频 生:专注看视频
师:孩子们,看着你们的表情,老师感觉到你们已经被这座血汗长城、智慧长城深深地感动了。现在如果您此时就站在长城上,您会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当堂训练的要求把你的感想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 生:写作
师:请2、4、6组推荐一位同学到前面朗读你的文章。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生:朗读文章 师:谁来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们写得都很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我觉得这几位同学都写的不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获得写作星1颗。大家掌声鼓励!老师也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了,读给大家听一下。
出示课件(教师读)
师:板书:热爱祖国,骄傲自豪(读完后板书)
师:同学们,长城一课,作者先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长城,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接着运用联想,想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最后赞叹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我们因为长城而骄傲,我们因为长城而自豪,我们深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对应板书进行小结)
五、自我反思
师:同学们,现在认真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到了写作方法:由远及近、联想;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
生2:我要好好保护遗产,要探究文化遗产的奥秘。
生3:我为自己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还有什么困惑吗?
生:长城现在还有打仗的作用吗?
师:现在是和平年代,长城已经没有了军事防御的作用。现在他已经成为中外游览胜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师:同学们,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已经写进国歌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它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长城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还有28处景观也被列入,希望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进一步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教学反思】
我本次出示的公开课是四年级语文《长城》第二课时,同时全国出示这节课的共有5节,可以说是同课异构,能站在全国课堂交流的展台上获得一等奖出乎我的意料。反思讲课成功,得益于大家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学校深入研究三效课堂的浓厚氛围。
对比四年级语文《长城》第二课时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有以下魅力: 1.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有充分学习的时间。无论是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展学、评学,教师只是起到点拨者,辅导者的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角。学生通过全程的学习体验,思维开阔、敢于展示、敢于表达、敢于质疑,各种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问题设计包容量大、有梯度,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如《长城》一课的自主学习问题:长城的外观主要有哪些特点?合作探究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两个问题涵盖全文内容,只有运用学习指导中的方法充分的自学、探究,前后联系,才能把问题搞明白。问题设计难度需要学生自己或小组成员跳一跳太能够得着,避免了问题过易或过难。让学生没有挑战性或者无从下手。
3.注重学习指导的设计,力求明确具体,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实效性。每一步学习先展示学习任务,后面紧跟突破任务的学习指导。如自主学习环节中的一个学习要求“可以边读边做批注或动手画一画的方式阅读文本”。合作探究环节中的一个学习要求“可以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方法,体会词句文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学法指导比较顺畅的进行自学,并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我会学”。
4.评价贯穿始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他评,具有针对性的恰当鼓励,都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回答问题被肯定后的那抹动人的微笑。长期坚持有效评价,评价将真正实现学生的“我想学”。我觉得正是我校三效课堂有以上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中受到肯定。
反观其它课堂,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还是剥夺了孩子们真正自学的学习时间。问题设计难度偏小,比较零碎,学生很少动脑就能回答正确,学生基本在教师的牵制下进行一步步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课堂表面上热闹,花哨,而学生的实际收获不多,而三效课堂虽然课堂表面上比较朴实,但学生是很有收获的。本次公开课的成功,坚定了我研究三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三效课堂改革,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生。反思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有:
1.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发言不够大胆、积极。反思原因在于河南永威的学生习惯了课堂上容量小,难度小的小步子教学,对三效课堂的大容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及学案的使用不够适应,造成了思维不够开阔,发言不够大胆、积极地问题。
2.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有欠缺。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问题仍突出表现在声音不够洪亮、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音、停顿。反思朗读指导教学,虽然对个别词句进行了指导,但还应该更加细致、深入一些。
电影《冰雪奇缘》观后感聚西夏艳芬2013.2去看大年初七,我带着女儿顶着纷飞的鹅毛大雪,到成龙影院观看了迪斯尼大片——《冰雪奇缘》。冰雪奇缘是围绕两个公主——安娜和天生就......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我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与以前不同。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教学......
让“读”引领语文教学——听于永正老师的《爱如茉莉》有感本斋小学 耿艳芬12月20日,在实验小学的科学会堂,有幸听了已经71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的于永正老师,给我们示范上的《......
课题:观察物体(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
让“读”引领语文教学——听于永正老师的《爱如茉莉》有感本斋小学 耿艳芬12月20日,在实验小学的科学会堂,有幸听了已经71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的于永正老师,给我们示范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