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读4个二类字;积累文后8个词语。

2、借助语言材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体会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诗句内容,初步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出第一和第八小节。教学难点

领会诗句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学资源

1、PPT课件。

预习设计:

1.认真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下列词的读音:

裸(luǒ)露 锨(xiān)镐(gǎo)煎(jiān)熬(áo)寂寞 咆(páo)哮(xiào)蹦(bâng)跳 荡漾 搭窝筑巢 河畔(pàn)2.自学生字。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如“裸”是衣字旁,“寂”下面不要多一竖,“哮”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考字。3.想一想诗歌主要描绘了什么。

4.仔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见附2)。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渲染导入 激发兴趣(5分钟)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沐浴春光,你们向往去哪些地方呢?(公园、山水间、郊外„„)

2、说起春天,你的脑海里迸现出哪些词儿?

答案要点:(春色满园、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3.在美丽的春光里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春光是那样的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读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10分钟)

1.这是一首诗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苏教版的教材第一篇课文大多是诗歌。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的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上个学期是-----《走我们去植树》。

2.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更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读诗歌的要求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这首诗歌。

△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咆哮 歌谣 裸露 寂寞 茂密 彩翼 拥抱 树丛 煎熬 锨镐 又蹦又跳 叮叮当当 叽叽直叫 荒山野岭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教学“裸”的书写结合“袍”一起学习。避免写成“示”字旁,“哮”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考”。

△锨镐通过图片来认识。

4.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诗歌中去,先来欣赏课件中“视频欣赏”。5.同学们看得很认真,被美丽的春光陶醉了,被少先队员的热情感染了。现在就请你们尽情朗读这首诗。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并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自由读,说一说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轻快、充满激情)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全文写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板块三:品读语言,了解结构(20分钟)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另一位同学读第八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答案要点:(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3.出示学习单1: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春风是迎着,怎么说是踏着?请同学们再轻声地读读第一和第八自然段,待会儿说说你的发现?

答案预设: △重在感受,从“踏”、“撒”“染绿”感受到诗的味道。4.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这首诗歌首尾不完全一样,你找到了吗?

答案预设:在朗读感悟第一和第八自然段时,第一自然段中的我们应该是斗志昂扬,信心百倍,而第八自然段中的我们应是欣赏、陶醉于自己劳动后的环境改变,更加愉悦欢快)。

5.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为什么会又如此神奇的变化?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块四:学习生字(5分钟)

1.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完成习字册。尤其要注意“裸”“哮”的书写

作业:

1、摘抄第一和第八自然段,争取背出。

2、完成语文练习册的部分作业。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句内容,理解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野岭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领会诗句内容,理解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知道两个染绿的意思。资源利用 PPT课件。

板块一:揭题导入 预习反馈(3分钟)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

3、那“青山碧岭”呢?(出示图)

板块二:学习第二小节(8分钟)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少先队员植树的场景。

2、同学们你有过植树的经历吗?

答案预设:如:满怀激情地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挖坑,放苗,填土,浇水。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

3、轻轻地读着这些诗句,边读边跟着诗句想象,我们仿佛来到了植树的现场,听到了掀镐丁丁当当的歌谣,清水哗哗作响的乐曲,看到了少先队员们有的挽起袖管,用力的挥动着铁镐,有的抱着小树苗来回穿梭,还有的拎着水桶忙着给树苗浇水„„一派欢快的景象。

板块上:学习三——七自然段:(22分钟)

1、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自由读3——7自然段。

2、读着这些富有韵味的语言,你的眼前有没有看到什么?耳畔有没有听到什么?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3、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学生自我展示分节朗读。

4、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但是同学们在朗读中有没有细细的想过诗歌这种文体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表现上有些什么特点?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学习单1:

(1)认真读读第三小节,(2)细细地想想诗歌这种文体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表现上有什么特点?(1)以第三小节为例:

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文章要善于推敲,尽量选择最恰当、最能表情达意的词语、句子。你觉得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就写得很有诗歌的味道?

△ 裸露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要点:(荒山野岭上没有了小鸟翻飞的身影,到处飞砂走石,让人睁不开眼。放眼四周,一派荒凉的景象。)

△ 烈日怎样煎熬着山岩?

△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也就是?(山上种上了树木)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写,这就是诗歌的文字美,音律美,含蓄美。

△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读第三小节,品味诗歌的韵味。

(2)后面几小节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转眼间,光秃秃的山岭,成了绿色的海洋,山岩也躲进了绿荫,再也不被烈日暴晒,群山到处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便涌起阵阵林涛。

①“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②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③“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品味“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拟人手法。果园丰收是怎样的场景?

5、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板块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5分钟)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一和第八自然段。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那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2、在实际生活中,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植树造林是很辛苦的,可是我们却是“踏着春风”“撒一路欢笑”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我们呢?(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

3、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怎么理解的? 答案预设:染绿,赋给无形的以色彩和动作,形象生动。第一个染绿表现了少先队员要向荒山进军,改变生态环境,让绿色覆盖山山岭岭,第二个染绿既展示了植树造林的成果,又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壮志豪情。

4、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同学们让我们掬一捧春光,在春光斑斓里放歌,前进。配乐诵读。(能背诵的就背诵)

板块五:作业布置(2分钟)

1、有感情背诵整首诗歌。

2、完成语文练习册。

3、诵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教后记】:

附2:预习阅读材料

(一)作者滕毓旭,1937年2月生,大连市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版的作品有:《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等等。

(二)1、“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2、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3、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千岛春色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3、能用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教学目标1.能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借助课文重点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板书设计背诵课文。2.......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梅花小学五年级语文个性化练习编辑尹寒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 作业等级________一、二、三、四、五、六、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 双脚 春光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 双脚 春光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