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_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幼儿教育心理学讲义

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过程,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长人的知识、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社会活动中教育规律的科学。由于研究视角不同,教育学出现许多分支。幼儿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④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性的发展。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喜欢颜色、声音变化。幼儿教育以动手操作、歌唱等来满足幼儿创造与想像的需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情趣。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子女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时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分散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极大发展,出现了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

2.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幼儿教育。表现在:①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迅速;②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样化;③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2)我国幼教机构

1903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模式,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这实际上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创办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如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先生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人,幼儿教育虽然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1978年以后,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发展,办学形式也开始多元化。特别是1989年以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法律法规,使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从此跨人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1)洛克(1632—1704)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2)卢梭(1712—1778)

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爱弥尔》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

(3)福禄倍尔(1782—1852)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①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幼儿的发展是在内在动力驱动下进行的,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②游戏理论。游戏是幼儿内在精神活动表现的主要方式,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发展意义重大。他还认为游戏中工具非常重要,并且制作了叫作“恩物”的玩具。③协调原理。幼儿与周围环境、社会、自然是协调、融合的整体。④重视亲子教育。母亲的教育有利

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②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其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③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

(7)张雪门(1891—1973)

张雪门反对以培植士大夫和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主张以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研究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人手的。他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认为: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此外,他还一贯重视幼稚园师资的培训和师范教育。张雪门与南京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8)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①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他反对照搬外国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的做法,主张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②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陈鹤琴说: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③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他强调要从做中学。“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还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实行“整个教学法”。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陈鹤琴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多方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9)皮亚杰(1896—1980)。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其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的。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即图式、同化、调节、平衡。

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他认为,平衡化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思维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但是,最初的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是没有地位的。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是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演变后,才逐步确立的。目前,我国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学制系统的一部分。在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主要有: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规程》;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1996年6月,正式施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试行)。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四章教师和幼儿

发表日期:2010-1-11 来源:中大网校

[在线考试]

一、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有: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1.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2.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②幼儿间冲突的解决。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全班统一的大集体活动比重很大,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等的个别差异。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例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分组,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有特色,指小组各有特点。因为幼儿有不同的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因此,每个小组的幼儿既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来达到同一个教育目标。

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等来划分。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它要求教师:

①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不过是从集体灌输变为分组灌输,从大一统变成“放羊”而已。

②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

③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因此,指导分组活动的教师不能像作业课上那样一直是教授者的角色,使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这种指导难度很大,需要多种技能、能力的结合,除观察、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外,随机教育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教育学讲义

幼儿园教育方法: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对英语儿歌的喜好程度和接受程度是惊人的。每当听到整段整段的......

幼儿学前教育学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幼儿学前教育学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广义指一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指幼儿园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

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幼儿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幼儿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

《学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前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讲义 学前 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讲义 学前 教育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