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_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21课第四自然段;23课句式整齐的句子;24课散文诗两首;2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注解、翻译。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第 七 单 元支晓清单元教材分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11.22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的四篇文章,不仅反应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
第三单元复习一、字词部分妥帖贴补惊慌说谎一贯习惯贪婪贫穷机械戒心推敲 礼貌多音字:济济南接济蒙蒙骗蒙蒙亮二、《成语故事》1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_《自相矛盾》__、_《......
《犟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涵2、了解童话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读“犟”1、配乐朗读2、显示了解作者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米切尔·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