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_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
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
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县正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的发展道路。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凸显期,其中以用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现阶段的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是新形势下缓解我县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的有力举措,更是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现阶段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正面临着拆旧建新的资金来源单一,工作保障机制滞后,农民意识薄弱,搬迁农户生活安置困难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工作,达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城镇得发展”的多赢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层实施
县、乡镇政府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农办、国土、财政、建设、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和年度政府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从而构建“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下移整治实施主体,强调明确乡镇、村为项目实施主体。鼓励以村为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申报单位,重点选择搬迁成本低、班子工作能力强、农民搬迁意愿强烈的村。避免出现“代民作主”,“好心不能办好事”的情况发生,并注意维护农户的知情权、项目实施的监管权,以及明确土地的归属权。
二、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各乡镇要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情况,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民安置和房屋拆迁补偿办法》,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或补助资金,对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土地的农户进行奖励或补助。
始终做到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贯穿于农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农民安置区、新村建设区人均建设用地不得大于100平方米。
三、整合涉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清理涉农项目资金,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投入项目区实施,注重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新农村农房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结合起来发挥效益。
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林权抵押融资信贷试点工作。对经济能力差自己无力进行建房安置的农户,可以以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权益作为抵押进行小额信贷,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农村综合整治自建房贷款利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后,按照贷款协议归还贷款,逾期不还者通过财政体制从土地增值收益中予以扣还。
四、尝试指标区域交易,进入市场配置资源
我县目前整治项目的节余指标采取的是以县政府统筹方式,指标安排用于城镇建设用地。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切实做到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民,建议在实行拆旧和建新置换节余指标的核实之后,按一定比例节余的指标交由县政府统筹,剩余的指标由整治区所在村集体自主安排,尝试建立指标有偿交易。
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交易试点工作,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采取挂牌、拍卖等多种方式。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只允许一次交易,杜绝二次交易、转让,防止炒卖指标情况。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后,由指标供给方按成交价款的10%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
交易平台依托于县行政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县政府对交易的指标价格进行区域定价,对交易基准价统一核定。对交易低于交易基准价的县土地储备中心实行保底收购。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期按指标交易登记生效之日起2年内有效。在规定期限内未使用的,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按当年最低保护价统一收购。一定程度上变“代民做主”的政府主导农村宅基地整理方式为“农民自主”的市场运作。
另对计划指标的安排使用以及比例交由县统筹的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于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表现优异的乡镇,指标的使用安排做到鼓励先进,科学规划。
五、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我县目前20亩以上种养大户600多家,其中100亩以上就有18家。年产茧量1500公斤以上的养蚕大户超过230户。土地流转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而规模的经营集中效益的最大化更需要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农村经营新体制的全面推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整治之后或无人耕种的耕地作为股份进行入股交由合作社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或自行资金投资经营耕作,耕作经济价值高销路好的作物从而达到生产规模化、作业技术化、利益最大化。农民每年从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取股份合作分红(即地租)。
七、有效结合地灾搬迁、废弃矿山治理改善农居环境 我县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4处。这些点的分布多在地势恶劣、居民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而地质灾害的防治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搬迁避让,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在搬迁安置费用上有上级政府的地灾搬迁专项资金补助还有建设用地指标的追加。
重点开展农村废弃砖瓦场、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争取上级治理专项资金。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方针有效结合土地开发复垦工程做好废弃矿山开发为耕地。有效结合土地开发专项资金与矿山治理资金于综合整治工作,消除矿山地灾隐患,改善农居环境。
八、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规范实施
一是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旧村改造、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建筑标准。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
二是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统一建设新村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
三是统一配建公共设施。按照规划,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
四是统一新建房屋建筑设计。对新建的农民住房,按照整洁、大方、实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统一建筑设计图纸,统一外观式样。新建住房必须两层以上,对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建设多层或小高层住房。
九、做好宣传加强帮扶,发挥中心村辐射作用 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新闻、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对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宣传表彰,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信心,提高农民认识水平调动参与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乐意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制定安置小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如出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扶持政策,各安置小区都要配套一定面积的来料加工场所,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深入开展下山搬迁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三是利用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安置小区建设。目前,我县449个行政村已调整为255个,其中2000人以上的村有25个。发挥中心村基础设施、交通便捷等优势切实发挥中心村对周边村的带动,加快乡镇脱贫小区、整治安置小区建设,引导农民向中村村集聚带动下山脱贫、农业产业发展。
开化县国土资源局
洪振中 吴德喜 联系电话:0570-6010562 手机号码:*** ***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湘发[2009]26)下发以后,全省各地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七大工作步骤1、调查摸底,征求意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
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彦随农村土地整治是重大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高速非农化和农......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考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围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用地置换挂钩政策相结合,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