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_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关长远、牵动全局,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

大规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形势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获得“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政府首要的是要让群众理解、支持。当地干部介绍,灾后重建之初,为了向老百姓宣传灾后重建和挂钩政策,翠月湖镇党委、政府先后召开座谈会40次、发放群众意愿调查表2000余份,充分倾听、了解群众需求。确定了统规自建的办法后,政府全程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工作。在农房建设中,先后为群众协调解决建房贷款、建材联系供应等难题300余件,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困难。

突出规划引领。土地综合整治不是单一的土地整理,而是包括田、水、路、林、村在内的全域整治,需要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田、水、路、林、村优化布局和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注重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保留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元素,建设与城镇同样便利而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强化资金整合。按照现有政策,可以整合五个方面的资金来投入综合整治。一是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二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三是各类涉农资金。四是社会资金。五是财税和金融支持。

做活结合文章。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强土地整理,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切实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农村格局;着力抓好设施配套,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二是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要在整治区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项目区原有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形成的建设用地置换指标,优先保证农民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富余部分可以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到城镇。三是综合整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探索机制创新。一是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各级政府成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审批和统筹调度,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组建工作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构建“政府领导、国土搭台、各方唱戏、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经济欠发达、耕地整治潜力大的地区,仍然实行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对经济较发达、社会投资活跃的地区,推行“以补代投”,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农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以企业投资为主体、财政补助引导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三是创新新增耕地管理方式。及时将新增耕地发包给集体成员承包经营,并确权发证,设立项目区耕地后期管护资金,对农民在一定年限内耕种新开垦耕地给予适当补贴,有效调动农民耕作新增耕地的积极性。

维护群众权益。要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对运作模式、规划设计、耕地整理、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全程吸收群众代表参与,通过公告、听证、公示、票决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组织和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见,并依法签订协议,每个项目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赞成才能实施。要积极帮助群众增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当地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如承包地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使农民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通过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收。三要全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陶明伦指出,思想认识要提高。我们上项目,促发展,首要破解的是瓶颈制约的问题,尤其是土地问题。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能实现粮食增产、指标增加、农民增地、效益增值的多赢局面。粮食总量的增加,主要靠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建设用地的指标增加,需要我们执行政策,争取支持帮助,要求我们从内部挖潜,做到占补平衡。农民拥有土地的面积的增加,需要我们加强引导、服务和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的叠加增值,可带动整体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推进,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社会效益。可以说,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各地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的现实选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抓手。做好这项工作,也是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和“三具两基一抓手”要求的重要切入点,是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花大力气,下真工夫,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陶明伦指出,关键环节要抓住。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布局、规模整治、分步实施的要求,围绕关键环节,认真做好工作。一抓规划编制。就是要做好增减挂钩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抓项目申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必须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把具体工作细化为具体项目。三抓资金筹措。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捆绑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集约和规模效应。四抓示范带动。示范村一定要选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切实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五抓设施配套。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要统一规划,从长计议。要高度重视粪便污水处理,集中建沼气池等设施配套。同时要认真做好村里的水系规划。六抓时间进度。规划的申报、项目的审批、资金的下拨都有时间节点,抓好今年项目申报的同时,着手准备明年项目的申报。七抓工作机遇。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是个很好的机遇,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尽快申报项目。当前已经进入农闲时节,一定要抓住难得的时机,加快工作进度。

陶明伦指出,组织领导要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推进合力。一要学习政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理出来的土地,可直接转为建设用地,并且免除全部税费。对这些政策一定要吃透,用好用活。二要研究方法。在拆迁当中,要采取“四加二”工作法等方法,有利于和谐拆迁、友情拆迁,把工作做细,得到群众的拥护,让老百姓满意,使整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三要统筹兼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涉农项目的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相结合,与“扶弱培强”工程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要完善机制。要组织领导,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问,乡镇一级负责人要全力抓。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地方要给予支持。

撤并村屯建新村 腾出土地搞复垦 依安为农村土地整治奠基铺路

本报讯(首席记者 邱丽娜)近年来,依安县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优化举措,走出了一条撤并村屯建新村、腾出土地搞复垦、产业发展促增收、设施完备增保障、农民生活城镇化的发展之路,在建新拆旧复垦、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努力为示范省建设奠基铺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成为首批“国家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

依安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总人口50万,耕地400万亩。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立足县情实际,走出了一条建设区域中心村、整治复垦宅基地的多赢之路。依龙镇丰林村率先进行了撤屯并村、集中盖楼,通过合并3个村、撤并13个自然屯,不仅让农民住上公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且已腾出4100亩宅基地,其中3223亩复垦为耕地。复垦成优质耕地后,以每亩240元发包,年可创收77.35万元。

为把丰林村撤屯并村建设区域中心村、腾出宅基地搞整治复垦工作推进下去,依安县采取召开村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走家入户座谈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和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泥草房改造以及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扶持政策,让农民认识到抓改造、搞建设进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撤屯并村、集中盖楼、建设中心村、复垦宅基地所带来的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发展、有利于增收致富、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诸多益处,让农民看到撤屯并村建设中心社区的大好前景;与群众共同算经济账,通过算账对比,让农民明白,建设100平方米的砖房,利用空间相当于80平方米的楼房,且砖房的舒适度不如楼房,建这样的砖房、楼房,投入分别为10万元和8万元,扶持资金分别为1万元和2万元,投入上里外反差3万元。通过这样的宣传动员,使农民群众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撤屯并村建设中心村有大账可算,彻底打消了有钱不愿改、无钱不能改的思想顾虑,自愿放弃了土坯房变砖平房就地改造的传统模式,为建设中心村、整治复垦宅基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总体要求,该县以撤屯并村、集中盖楼、建设中心村为主要模式,推进泥草房改造工程。通过建楼16栋,吸纳1010户近5000人住进新居,实现了3个村13个屯的全面撤并,倒出了全部的宅基地。特别是为解决老弱病残户无力改造、无钱改造、住不起楼的问题,采取“集中建设、统一管理、产权归公、免费入住、独立生活”的方式,利用扶贫、民政、村集体等资金,在农民住宅楼的第一层楼建设了零租公寓,让这些绝对贫困户也住进新居,保证了整屯整村撤并、原宅基地整治复垦的顺利实现。

调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记者 谢国庆 实习生 刘瑞朝

昨日下午,省国土厅副厅长李志民到夏邑县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调研,副市长贾瑞琴陪同。

李志民首先来到夏邑县李集镇孟楼村,孟楼村通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科学设计,制定了建设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通过拆迁整治新增耕地面积540亩,李志民听到这个情况很高兴,他说,农村土地整治意义深远,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他强调,第一,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定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利益、把农村建设得更美好、更好推动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思想,以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得实惠、让农民满意为前提。第二,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证农村发展,保证农民今后的建设用地需求得到满足。第三,农村土地整治后的收益和利益一定要向农民倾斜,更多地保证农民收入有增加。

随后,李志民一行还分别到夏邑县北镇乡2010年第一批补充耕地项目和歧河乡蔡河村,详细查看房屋拆迁、土地规划整理以及复垦情况。

李志民强调,当前应从更高层次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要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加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用地要留多一些,留足一些。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鼓劲,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的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查处整治成果,更好地规范商丘市土地管理秩序。

保护耕地守红线 节约集约促发展 文/图本报记者 高会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梁园区地处商丘市中心城区,全区辖1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238个行政村,人口80万人,耕地总面积40049.47公顷,人均耕地0.75亩,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梁园国土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守耕地红线,大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努力破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发展新机制,保护资源更加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为梁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多措并举促保护 千方百计保红线

梁园国土分局党组一班人始终将保护耕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管护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切实做好执法巡查工作,预防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近30宗,拆除违法占用耕地建筑物4万平方米,复耕土地150亩。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该局多方筹集资金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出入口处制作基本农田保护喷绘图、宣传牌800余幅。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梁园区耕地保护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4万公顷以上,全区连续10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梁园区地处黄河故道,由于河水多年的冲积造成很多土地凸凹不平,再加上大多数年份的降雨量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农田产值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梁园国土分局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资金5100万元,对黄河故道岸边的刘口乡6个行政村、李庄乡9个行政村、王楼乡10个行政村、周集乡6个行政村、张阁镇4个行政村的2943公顷中低产田进行开发整理,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等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建成了田成方、路成排、林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区,新增耕地284.4公顷。

综合整治拓空间 统筹城乡促协调

为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梁园区以点带面开展“拆村腾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平原街道办事处逯庄村旧貌换新颜,新村329户村民仅占地45亩,原来低矮的平房旧村庄变成了14幢住宅楼、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小区,节约土地150亩。今年该局又启动了市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3个,区级农村试点村12个,整治工作正在全面实施。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拓展了用地空间,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盘活存量深挖掘 节约集约促发展

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梁园国土分局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搭建土地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努力盘活全区存量国有土地,做好国有土地这篇大文章。

梁园国土分局将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从而有效提高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存量土地全面清查,建立了存量土地动态档案,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存量土地情况。按照“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理、集约使用”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盘活消化闲置土地,近年来全区共盘活低效利用、闲置土地1693.40亩,同时关闭了全区126座黏土砖瓦窑场,并复耕土地面积7884亩,将盘活出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使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达不到行业标准的项目绝不供地或予以核减,而且对投资强度、建设进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督促落实。

为促进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梁园国土分局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工作思路,优先安排产业集聚区用地,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倾斜,目前已报批产业集聚区用地7875亩,保障了集聚区建设的用地需求,为梁园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统筹利用国土资源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彭显文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支持和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向农村要地、内涵挖潜,努力探索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一、对接中原经济区,商丘具有明显资源优势

我市有三大优势产业。一是农业优势。我市粮食单产连续6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2亿斤,位居全省第3位。以占全省6.41%的土地承载了占全省8.3%的人口,以占全省9%的耕地生产了占全省12.5%的粮食。二是煤炭优势。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优势突出,永城市境内的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3.546亿吨,远景储量近100亿吨(含天然焦59348万吨),约占全省探明储量的12.9%,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2009年,实际生产原煤达到1542.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0.4亿元。三是文化优势。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浓厚的“三子”文化和“三商”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二、融入中原经济区,商丘面临三大主要矛盾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力争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商丘要想融入这个宏大的中原经济区,在找准自己的定位后,更要明确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把优势做大做强,把劣势慢慢转化为优势,这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加快商丘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在国土资源方面,商丘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用地指标不足。若按我市目前每年城镇化率递增2%的速度,每年约有16.49万农村人口进城,以每人需110平方米用地标准测算,每年需增加2.72万亩建设用地;若按我市每年GDP增长12%的速度测算,每年需增加2.04万亩建设用地。综合分析,从现在到2020年我市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在30万亩以上,其中现在每年的实际用地需求均在2万亩左右。然而省每年下达我市建设用地指标仅有5000亩左右,可以说杯水车薪,用地矛盾突出。

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数据显示,我市35.1万亩未利用土地中仅有9.81万亩可开发为农用地,而可开发的未利用地现状大部分都是零星林地、深沟、浅滩等,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特别是市辖三区耕地后备资源更加匮乏,仅有2589亩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

优势彰显不力。我市虽然每年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较大贡献,但粮食增产并未带动群众致富,粮食深加工链条尚不完善,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业机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构建中原经济区,商丘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个决策的落实,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构建中原经济区,商丘要奋勇争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一条有商丘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是一项破解我市发展难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工程,不仅能解决我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用地指标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拆村并点和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业现代化,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整理出更多耕地、生产出更多粮食,稳固商丘粮食主产区地位。

目前,我市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如果全市按30%的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计(一家四口、人均271平方米),一家占用1084平方米。如果全市约40.9万户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可带来72.97万亩补充耕地或城乡建设用地潜力。二是小村合大村,建设中心村、中心社区。全市4626个行政村,16755个自然村,通过撤村并点,建设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实现人口的集中居住。按每户300平方米的用地标准计算,每户节约用地784平方米,可带来112万亩补充耕地或城乡建设用地潜力。三是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我市目前城镇化率为35%,到2020年要达到55%。这就意味着全市将有约164.87万农民进城,按农村人均271平方米的用地标准计算,农民退出宅基地,可带来67万亩补充耕地或城乡建设用地潜力。

近期,省国土资源厅已把我市列为全省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我们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商丘农区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与思考

2011年会征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与思考----------以涵江区江口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例黄桂雄(福建省,莆田市国土资源局涵江分局 35)摘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形......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七大工作步骤1、调查摸底,征求意愿。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事代表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

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的实践与思考韩 军时间:2010-11-25 | 点击数:583 | 来源: 2010年第2期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是三大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考

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考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围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用地置换挂钩政策相结合,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

浅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浅 议 农 村 土 地 综 合 整 治 存 在 的 问 题 浅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内容摘要: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热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综合了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农......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综合 农村土地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综合 农村土地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