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_教育学原理教学
教育学原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学原理教学”。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
1、《论语》中的语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5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教育学的雏形”
3、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4、培根(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
5、夸美纽斯(捷克):《大教育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
6、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
7、拉伊和梅伊曼:《实验教育学》
8、杜威(美国):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9、杨贤江: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教育理论代表作:《教育史ABC》、《新教学大纲》
10、凯洛夫的《教育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发现法
12、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13、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
14、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法国)沛西.能(英国)生存本能 心里起源论孟禄(美国)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生产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生产劳动
15、原始社会的教育: • 从教育者看:不固定,没有专门的教师,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融合 • 从受教育者看:没有专门的学生,没有等级区分 • 从教育内容看:简单、贫乏,与生产劳动统一 • 从教育手段和方法看:口语、模仿、和生产劳动结合16、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 •产生了学校和专职教师 •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中国奴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封建社会“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 学校教育形式发展较为充分和完善
17、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废除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 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 • 阶级性依然存在18、教育的本质: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9、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共同的客体 教育组织:综合表现形式 2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互为主客体。四个要素都可以成为客体,但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作为主体。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其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21、教育独立论蔡元培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教育万能论洛克(英):“白板说”爱尔维修(法):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提出者。人力资本论舒尔茨(美)
22、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和生态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
23、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本体功能)重点:文化功能文化保存和传递活化文化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交流、融合文化更新与创造
24、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一般发展”理论:赞科夫“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25、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这些规律 • 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阶段不同教育不同 • 稳定性和可变性关键期教育和区别对待结合 •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 整体互补性全面发展
2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批判“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天才的遗传》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遗传——批判“遗传决定论”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主导)——批判“教育万能论”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实践活动
27、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为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本位论(为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目的辨证统一论(个人和社会统一)
28、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30、素质教育的内涵: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
31、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特征: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创新性、主体性、可持续性
32、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西欧 单轨制——美国 分支型——前苏联
33、“壬寅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也是现代学制建立的肇始。“癸卯学制”。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体系。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1922年新学制 “壬戌学制”以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为蓝本。
34、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劳动的长期性和劳动成果的迟效性 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集体性和个体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程序教育方法的特征:1小步骤进行2呈现明显反应3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 才、把心里咨询移植到教学中来。为促进学生学习环境而构建五个阶段a确定帮助情况 b探索问题c形成见识d计划和执行e整合 课堂教学五环节: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布置课外作业 当代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模式
二、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三、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四、暗示教学模式
五、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论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非操纵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其教学目标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把教学作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独立个性,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真正自由独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 设计教学法:1919年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创建的,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任务在于在一定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教材 道尔顿:美国 海伦.柏克赫斯特1920年创建特点是用学生个人自学代替课堂教授,由老师把各科学习内同制成按月划分的作业大纲规定完成各项任务 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理论假设A与人友好相处B引导学生关心、体谅C鼓励社会试验期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况问题的道德教育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陈光铭)(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
知识点:1、斯拉夫国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教育学在中国定义: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3、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
教育学原理导言:课程的历史、价值与目标一、课程名称1、课程的名称教育学原理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称“......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教育学 2教育家 3教育4教育的内在价值 5学校教育 6现代教育制度 7教育内容 8教育目的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0智育 11德育 12美育 13教育制度 14义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