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_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答案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相互关系

2.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 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空间方位

3.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小班中期

4.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动作

5.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儿童发展

6.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数量关系

7.“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 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集体活动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目标B.材料C.规则D.结果

9.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包含关系

10.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5~6岁

11.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层级分类

1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教师讲解、示范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口述应用题

16.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自编应用题B.教师口述应用题C.日常生活情境D.游戏形式答案:D

17.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 目的在于()

B.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5~6岁

20.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大班

21.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自身为中心

22.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生活经验

2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收集评价资料

24.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 教育评价的()

A.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和教师的相互作用C.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儿童D.社会E.学科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操作法B.演示、讲解法C.游戏法E.观察、比较法

4.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按规则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因为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动的 兴趣;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2.简述数学教育总目标所表达的思想。

答案:(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目标;(2)关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3)关于培养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目标,以及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要求;(4)关于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2)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3)数学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的过程。

4.指导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点有哪些?

答案:(1)帮助儿童学习理解方位词的意义;(2)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动作;(3)以儿童的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教儿童认识空间;(4)鼓励儿童观察、预测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善于引导儿童的冲突和讨论。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答案:(1)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了解认识世界的工具,并 让幼儿通过数学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目的。(2)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 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3)数学修养包括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 的数学修养,将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举例说明学前儿童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

答案:(1)10以内数的组成学习,在内容安排上一般可分成3个单元,每一单元应有其重点内容与 要求。

(2)在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和探索。(3)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形式,巩固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3分)

五、案例分析题

(1).导致幼儿园教师和调查人员形成不同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导致幼儿园教师和调查人员形成不同判断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没有掌握衡量幼儿数概 念形成和发展的指标。(4分)

(2).衡量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指标是什么? 答案:衡量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指标主要有:①理解数的实际意义;②掌握数的顺序;③掌 握数的组成。(4分)

2.实验者向儿童呈现两只盒子,一只盛有许多珠子,让儿童往另外一个空盒子里放珠子,问 儿童一直放下去,两只盒子里的珠子会不会一样多,儿童不能确认。他先回答不会,因为“它里 面的珠子很少”。当主试问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说会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会有一 个相等的时候。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答案:这个问题反映了儿童对应比较能力的发展的特点,儿童在没有具体的形象作支持时,是不 可能在头脑中将两个盒子里的珠子作一一对应的。(2分)

(2).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关系的教育有何意义? 答案:首先,通过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等还是不相等,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区分集合中的每 一个元素,使幼儿从小养成会按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数量来确定两集合(或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 等还是不相等。

1.(3分)其次,通过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相等还是不等,可让幼儿在学数阶段对 集合的元素进行比较,这种一一对应逻辑观念的建立,是幼儿数概念学习和形成的必要心理准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 1.计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儿童掌握计数活动的过程是掌握最初数概念的过程。儿童学习计数一般经过以下过程:1)计数内容方面口头数数一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数学教育的表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

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答案 教育 学前 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答案 教育 学前 数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