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问题学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_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述问题学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述问题学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孟连县娜允镇中心完小诸忠明
关键词:教育教学、问题学生、原因、对策、全体发展
差生、后进生、学困生和问题学生指的都是在学科成绩或行为能力上有问题的学生,无论他们的代名词如何改变,在同学眼里甚至是教师眼里他们都是不受欢迎的群体。一方面在同学和老师看来,问题学生大都是不听老师话、经常惹事生非、不讲究卫生甚至是智力存在缺陷的,任何人都无法和他们正常交流;另一方面问题学生给班集体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如同一个累赘,极大的损害了班集体的形象。其实问题学生的存在大多数都不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作为学习的个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发展,然而很少有人会从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接下来我就从孟连边疆少数民族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层面上对问题学生主要的成因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通过长期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问题学生的成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
由于经济发展和教育现状等多方面的原因,孟连县的学生大多是年满六周岁以后才进入学校在学前班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他们大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孟连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作为现在的学生家长大多数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甚至有少部分仅仅受到过脱盲教 1
育,由于受到了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基本上都无法有效的帮助孩子的启蒙发展。而0至6岁作为儿童发展黄金时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的认知学习及能力发展得不到重视将直接导致其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处于不利局面。
二、进入学校后个别儿童的发展得不到重视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相对于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来说,我们的教育工作由于其复杂性使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精力被分散、工作负担相对又比较重,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部分儿童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致使这一部分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得不到重视的情况下,为了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就出现了问题学生的“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就会发展成为大“问题”。
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孟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县,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例如:傣族由于进入缅寺都要把鞋子脱掉形成了穿拖鞋的习惯;个别民族认为厕所是最脏的地方所有不愿意到厕所方便等等。这些习惯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处理,也会成为问题儿童“问题”的诱因。
四、儿童的发展在学校受到限制
好奇、好问和好动是促使儿童得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作为儿童发展的主阵地,学校里的人和事就应该尽可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时却恰恰相反,例如:低年级儿童的游戏因为不符合我们的卫生要求而被盲目叫停,而游戏的学习性能则被我们忽略了;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同时很少想到儿童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品德教育的缺失给问题学生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步伐也随之进一步加快,学生的学习如果还仅仅依靠几本课本来完成,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儿童在自主的学习中就容易误入歧途,从而滋生出许多“问题”。
在了解了问题儿童的问题成因以后,我们就应该针对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
一、关心爱护儿童
对儿童的关爱是解决问题儿童问题的先决条件。只有你真正关心爱护儿童怀着关爱之心了解问题儿童你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问题出现的根源。没有关爱之心,即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很有可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办法去阻止问题儿童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然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儿童问题的发生是,相反简单粗暴的教育还会让儿童身心受到伤害,对周边的人失去信任。人与人的正常交流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应该是建立在爱心之上的,只有在爱的氛围之中我们才能得到儿童的信任,有了信任儿童才会真正采纳我们的意见。
问题儿童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大多数问题儿童的处境都是缺乏爱的,由于人们的冷漠他们随时都处于戒备状态,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对他们吝啬我们的爱,他们将失去最后的希望。
二、让儿童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得到重视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有用的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应该更有用而努力学习;反之如果你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无能,他们就对自己失去希望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了。当然尊重是对儿童重视的重要体现。对于成人来讲自重才会被尊重,而发展中的儿童却有所区别,儿童的自重先要有他人的尊重作支撑。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儿童才会认为自己被肯定,自己才会肯定自己。
同时,对儿童的尊敬不应该局限在儿童个人身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本地的民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通过我们的教育使一些陋习不再继续;另一方面,我们应协调好学校常规和民族习惯之间的关系。
二、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
学校是一片净土。然而生活在学校里的人们是绝对不可能同社区、家庭分割开来的,我们在保持校园圣洁的同时,还应该多了解儿童在校外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问题学生所处的环境往往养成了他们的问题。家访是我们了解学生情况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对问题学生生活社区和家庭的了解有助于针对他们的问题成因“对症下药”。为了更好的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我们还应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借助于社区的力量保护好学校里的所有人。
三、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儿童的发展需求超越了儿童的其它需求,这是儿童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如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他们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从其它地方摄取,可是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其缺乏判断力、自制力不足,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这就要求我们为他们创造更多健康的发展条件。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讲,游戏是他们学习认知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们在游戏中成就感可以得到满足,这样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多开展适合他们的健康游戏,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我们在关注他们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他们心理上的变化,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变化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素,只要在他们心里生根想要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对他们心理变化的关注就是对他们人生的负责。除了心理发展身体的成长也同样重要,如果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他们旺盛的精力就会引发许多破坏性行为,例如:打架、损坏公物等。
四、正确处理每一件事
在处理学生事件的时候,必须强调公平、公正。特别是涉及到问题学生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偏差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局面。对于问题学生本人来说,教师处理问题时的偏差,不是一次工作失误,而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我们时常会听到问题学生说:“我们的老师眼里只有优等生。”的确优等生能第一时间满足教师的自豪感,但是我们的教育不是优秀生独享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在同一片蓝天下,分享着同一个太阳的七色光芒。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美好的明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我们的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我们的重视而自信,我们的眼里不仅仅是优等生。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
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赵 亚 斌(陇南市宕昌县南阳中学甘肃宕昌748507)摘要:德育概念在内涵上的模糊和外延上的不断延伸,让我们在面对德育问题并解决时有种无处入手的感......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近几年来,农村群众信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摘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摘 要:了解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