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_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最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6.《中英教育孰优孰劣?》,一部BBC纪录片引发业界深思,该片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中英两国教育的未来,可能更多是融合平衡”。这一纪录片的推出体现了()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2.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中国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7.从《堂吉诃德》选段到《帕基塔》选段,依托“中拉文化交流年”平台,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组织与策划下,中乌两国芭蕾艺术家在短期内实现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推动中拉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互办文化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交流:做传播中拉文化的友好使者 D.文化传承: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数字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浪潮中,出版业无疑是所受冲击最为剧烈的行业之一。2017年8月18日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首次超过60.0%。据此回答8~9题。

8.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首次超过60.0%,达到64.0%,数字化阅读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C.②④

动体验方式深受观众青睐。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现代科技为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大众传A.②④ C.①②

B.①③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3.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4.2017年8月2日,厦门市举行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结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大会。厦门市将成立专门的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与管理。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④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9.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立体的形式、更多元化的互5.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媒决定人们的消费观念 ④信息技术变革促进了经典文化的流行10.“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 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15.有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设立为法定节假日,通过宣传金婚老人、和睦家庭等载体,大力宣扬爱情忠贞、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扭转当前不断被西方文化腐蚀的社会道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传统美德的凝结 ②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和普遍的模仿价值 ③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④要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1.2017年6月1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揭晓各奖项,《我在故宫修文物》《红色气质》等获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微电影《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①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16.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③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2.2017年5月27日晚,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大通音乐谷奏响由中国年轻作曲者达捷创作的《申迪序曲》,之后演奏《天鹅湖》《命运》等系列经典名曲。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首次在中国大陆进行了整场的户外交响音乐会演出,意义非凡。此次音乐交流会的成功举行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①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17.白塔寺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藏式佛塔。从元朝至今,白塔寺区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居住区。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旧城四合院空间逐渐破碎化,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它们独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传统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这说明在旧城区重建过程中应()

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失文化载体 ②将整个文化城区统筹规划,不失文化灵魂 ③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还原特定历史环境 ④发挥传统建筑的经济功能,助推城市经济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13.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18.“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抢红包”成为热词。春节发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风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现在已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得到丰富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14.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该做法能够()①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19.VR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材料表明()A.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运动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发展 D.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0.“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活道理是()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中国特成中国征汉字文化生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24.新疆手工艺品在运用民族工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历史、神话人物、民族艺术等题材,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如今,通过“互联网+”,新疆手工艺品不仅在本地绚丽绽放,更飞出自治区,成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一张名片。由此可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

①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 ④继承优秀传统元素,展现民族特色和风格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25.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21.“活化”,赋予古老建筑新的生命。“活化”,意味着要因地制宜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赋予其自我的造血功能,在合理的利用中获得新的生命。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经过功能的再造,现在已成为北京最富活力的艺术文创产业园区。“活化”历史建筑()①需要去其糟粕,拆迁翻新重建历史建筑 ②可以坚持经济效益为主,注重社会效益 ③需要保护历史建筑,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④可以保护文化遗产,使文物建筑历久弥新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26.直拍横打技术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它开拓了直拍的反面进攻技术,也是比直拍反手正面攻球更为合理的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直拍运动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我国选手王皓、马琳等人,在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后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可以说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22.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曾写道:“我们亏欠我们的小孩一个比我们所继承的更好的世界;但是我们也亏欠我们的前人一些东西。”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也曾感叹:“世易时移,一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关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对得起前人与后代,应()①继承传统文化,反对西化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 ③提高辨别眼力,选择利用 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27.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23.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7年9月“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在某中学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基于教育是()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③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28.习近平主席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29.我们要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交流与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要重视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归纳整理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34.《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随意取洋名,真叫人犯晕》指出,国内许多城市都散布着“洋地名”,“曼哈顿”“泰晤士”扎堆出现,“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对洋地名的追逐,不仅容易迷失自我,还反映了一种懒惰思维,更折射出一种文化的不自信。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必须()

①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坚持正确的方向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30.2017年7月15日,中华书局出版的《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31.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1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新思路,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一做法()①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②丰富了文化继承的传统内容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④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②④ C.①③

B.①② D.③④

35.这些年,大批优秀的国外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国内,中国的孩子和国外的孩子一样,都能看到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当王子与公主、巫婆与精灵从小就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时,又有多少孩子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这么多经典的中国老故事呢?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田螺姑娘、牛郎织女、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这些故事曾陪伴一代代人走过温暖的童年。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认同世界各国文化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32.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上述材料启示我们()①要认真审慎分析传统道德规范,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②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主体,将标识下

36.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必须()

①注意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②用中华民族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33.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其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4

二、非选择题

1.从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运用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是,近些年来,影视行业无论是播出平台、院线、制作机构,还是投资人都对内容缺乏敬畏之心,要颜值不要演技,要票房和收视率不要品质,要笑声不要深刻。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1律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成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文艺创新对增强文艺生命力的意义。

4.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需要。由某传媒公司主办的“3D美丽中国”体验日活动登陆日本。活动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旅游文化的传播领域,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分享美丽中国,突破地域语言的限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D美丽中国”活动依托全球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多媒体全平台覆盖,充分挖掘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精华,并结合时代精神,以全球民众易于、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对中国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阐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3D美丽中国”活动是如何通过文化创新促进我国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

答案

1-5: CBBBA

6-10: DCBCD 11-15:ACABD 16-20:DACBC 21-25:DCBBB

26-30:BCCDD 31-35:CBABAD

1.答案: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②有利于使沿途各民族文化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让不同国家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睦共处,建设和谐世界。

2.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只有保护好本地本民族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建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中既要继承、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或剔除其糟粕,还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3.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文艺创新,能够更好地使文艺为实践和人民服务,能够推动文艺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上不断发展,能够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和品位。

4.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充分挖掘我国旅游文化资源精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通过丰富我国旅游文化的内容促进其对外传播。

②借助科技进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创新我国旅游文化的承载方式和表现形式,使其易于、乐于为全球民众接受,从而推动其对外传播。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依托网络新媒体,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进行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试题定稿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2011·北京卷]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学案答案2

主观题(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答案 (3)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答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一、看和选(仅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1. 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之所以建设农村书......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卷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日活动......

《最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最新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 试题 单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 试题 单元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