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案例(优秀)_管理沟通的案例
管理沟通案例(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管理沟通的案例”。
1、在美国南部的一家工厂里,进行着一场革命。
南茜是一个极具上进心的年轻经理,她希望成为公司的第一个女副总裁。过去6年的工作经历证明了她的确有这样的潜力。作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南茜被指派为一下属工厂的经理助理,去学习生产部门的业务。
该工厂经理哈罗德并不对他的新助理表示欢迎,因为他不相信女人能适应艰苦的车间工作环境。南茜表示她希望通过授权来发展员工,但哈罗德担心她这样做会煽动起工人的情绪,扰乱整个工厂的运营。然而,只要他能够控制否决权,他并不介意让南茜着手制定授权计划。
两个月之后,南茜和哈罗德一起讨论她的授权计划。她告诉哈罗德,她打算让杰瑞负责月度生产报告。哈罗德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杰瑞不懂电脑。
“哈罗德,我刚来的时候杰瑞确实是不懂电脑,但他现在不同了!我和他谈过,也问过他如何能更好地为工厂运营作出贡献。他说他非常喜爱电脑,但从来没有机会去学习电脑。他说他要是学会操作电脑的话,他可以负责生产报告。于是我们安排他去参加了一个电脑培训课程,他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说这份工作一点儿都不烦闷,他每天非常急切地想投入到工作里面去。”
“哦?如果他如此喜欢电脑,为什么他从来没有说出来过呢?”
“我也问过这个问题。他回答说从没有人问他乐意干什么。我知道杰瑞是一个很腼腆内向的人,但一旦你表示对他的兴趣,他会打开心扉。我认为他是一个需要更多指导和理解的优秀员工。这就是我对他的看法。”
哈罗德由此同意了有关杰瑞的计划。南茜接着谈起了有关苏的计划。她安排苏去负责和质检局一起举行的季度会议。南茜了解到苏是一位优秀的演讲人才,同时也是当地宴会俱乐部的总裁,并在夜校里教演讲。而苏以前的上司从来不愿意去了解她的这些特殊能力,也从来没有安排她参加重要的谈判任务。苏对这项新任务很热心,希望能获得任命。
虽然不情愿,哈罗德仍然同意了南茜对杰瑞和苏的授权计划。“我很高兴,南茜。”他说,“我原以为你的授权计划将扰乱工厂运营,但你证明了什么是通过授权来发展员工。”
对员工的这些需求,为什么哈罗德没有意识到?关键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员工们的倾听需要。进一步讲,管理者要想更有效地授权,就应该了解自己的员工,了解他们的种种需求,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认真地去倾听员工。俗语说:“将心比心”。注重倾听员工心声的管理者,会自然而然地缩小与员工的心理距离,从情感上赢得员工。当然,在授权中,管理者的倾听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授权的整个过程。
2、一幕发生在你公司管理者和雇员之间的交流场景:
比尔(雇员):戴夫,现在的工作状况让我很失望。一切都不如我的预期。
戴夫(管理者):看来你对此已经有不少想法了。说来听听!
比尔:噢,生产方面我们已经滞后了一个星期,我们的供货也没有按时到达。我感到陷入困境而不能自助。而且,当我想从你那里获得一些帮助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你。
你刚刚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倾听”的例子。”倾听”,也许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最至关重要的素质。
上面的一段对话中,戴夫正是在尽力消除谈话双方的误解、建立一种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协作关系。这是建立在他对其他人的态度中包含以下价值标准的基础之上的: “我对我的举动、情感和行为负责。”
“我无法改变他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
“控制自己不对他人妄下论断。”
“允许他人和自己平等相处。”
这些价值标准使戴夫能够投入地倾听、开放地交流、不以个人标准评判他人的行为,并能为其情感和行为承担责任,而这也反过来增强了他周围员工的自尊。
相反地,如果戴夫表现为自我保护,坚持自己在所有事情上正确无误,断定比尔是一个诉苦者,那么他所营造的将是一个疏远、抵抗的氛围。可以想象那种”倾听”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将是如何的严重。
3、从理智上看,真正不愿观察倾听的企业家是很少的。而根本问题可能在于,一方面人们很难完全排除自己心中存在的各种内隐的主观假设,从而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干扰了有效的观察倾听;另一方面由于真的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以使得人们愿意提出与自己的不同看法。曾有某企业的老总谈到,他每次召开公司中层干部会议前,都反复提醒自己,要特别注意多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只是觉得与会者似乎提不出什么好想法。但其与会下属却反映,该老总一点也听不进人家的意见。之所以产生这种认知上的反差,其根源就在于这位老总的习惯做法,也就是在实际开会中,一听到谁发表了不同意见,他的本能反应往往就是与其争论,希望借此机会弄清到底谁对谁错。这种做法的后果显而易见,一方面由其所处的企业老总位置所决定,下属一般不太愿意与其争论太多。开始时由于不明就里,往往会与老总争论,而后来发现老总有点认“死理”,就只好表面“服输”,再后来遇上类似情况,就以沉默回应。另一方面,受人们观察角度与思维假设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观点争论是分不出对错的,如果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表面上就总是老总对、下属错,这样在人们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老总听不进不同意见了。
还有位民营企业的老总谈到,他很想听下属员工的意见,可这其中有些人似乎故意与其作对,就是不愿谈他所希望听的内容。他举例说,有一次专门召开公司中层干部会议,计划围绕员工如何以企业为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便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向心力。但是一开始发言,马上就有个干部提出,要让员工以企业为家,首先企业要像个家。他一听就觉得这个干部是因为心中有意见,故意借机捣乱,于是马上就说,今天先不讨论企业如何像个家的问题。此话一出,一下子就使原本设计良好的讨论会陷入了僵局。事实上,在这里,只要该老总适当地启发一下,问一句:“你觉得企业应该怎样才像个家?”也许通过讨论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对于回答老总提出的“员工如何以企业为家”的问题并不矛盾。
4、原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在自己的第二本书《赢》中写到:“年轻的CEO大卫·诺瓦克,他把百胜公司超过33000家的连锁餐厅变成了新的经营思想的实验室。”
“我很开心他这么说。”大卫对记者说,“不过,世界上只有一个韦尔奇。”
“很多领导者都会说,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可是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其中含义,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大卫甚至开玩笑说,他几乎不自己做决定,而是在人们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我不在乎好主意从哪里来,关键是它最后可能会成为公司最高层面的决策。”
52岁的大卫穿着一件蓝色花格呢西装上衣,没有系扣,灰色衬衫有点皱。这位全球最大餐饮集团的老板时常打歪或松散的领带结,已经像他卖的炸鸡一样有名。
无论对待下属、供应商还是谈判的竞争对手,大卫总像个友善的倾听者。然而,另一方面,大卫手下的这家公司———百胜全球却极富扩张性地显示着他的征服欲。
10月中旬,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该公司旗下肯德基位于中国的第1500家门店在上海开业,而对手麦当劳的数量仅是他的一半。
大卫接手百胜时,该公司刚从百事公司剥离,只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等三个曾隶属百事、却不被看好的品牌。
“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
和许多梦想成功的年轻人一样,大卫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世袭的爵位,也没有万贯家产。从密歇根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广告公司企划。巧合的是,百事旗下的必胜客正好是广告公司的客户。不久,他进入百事,先后负责百事薯片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
转机发生在1994年。多年以来,百事旗下的肯德基依靠特许加盟方式,在美国本土开始扩张。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百事的高层们发现,特许加盟虽然有助于增加门店数量,但要有效控制管理和产品质量却极具挑战。加盟商和百事之间开始互相心存芥蒂。肯德基财务持续不乐观,他们决定收回加盟商手中的“特权”。
这像一颗重磅炸弹,使肯德基的加盟商们大声斥责百事高层,态度强硬地抗议,双方关系迅速僵化。大卫临危受命。
“选择我,除了业绩,也许他们认为我比较好说话。”大卫打趣道。
这项工作,远非大卫的语调那般轻松。他迅速召集各地加盟商,8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他们有些人简直疯了,我不得不低调,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谦虚。”大卫说,加盟商们在会议上冲着他大吼,“嘿,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百事派来的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小喽啰。”“激励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大卫深有感触。
几轮头脑风暴后,大卫注意到了一个事实:加盟商们掌握着肯德基一半以上的餐厅;如果加盟商的利润没有增加,肯德基的利润增长也将为零。“如果没有加盟商,肯德基很快就会完蛋。”
这个结果让百事高层非常诧异。大卫赢得信任的原因是:他理解别人的感受,同时懂得尊重事实。大卫成功说服了高层,随即召开大会,要员工消除与加盟商的隔膜,“从现在起,我们和加盟商就是一家人。”
同时,大卫奔走在9个加盟商区域间,用最为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我喜欢肯德基的炸鸡,可是我不懂如何来经营炸鸡业务,但你懂。我希望知道,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大卫凭借这句话,很快征服了加盟商。
5、小马里奥特(J.W.Marriott,Jr.)是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喜欢走动式管理,以四处巡视旗下酒店为乐事。
他有一次巡视酒店,注意到顾客对餐厅女招待的服务评分不高。他问问题出在哪里,经理说不知道。但是,小马里奥特注意到了经理不安的身体语言,接着问女招待的待遇是多少。得到回答之后,他接着问为什么待遇比市场标准低。经理说:加薪要总公司决定,而他不想提出来。
对话不过30秒,但是小马里奥特发现了三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总公司管得太多。第二,高层重视利润胜过顾客满意度。三,经理不敢提加薪要求,说明他的上级是糟糕的倾听者。当然,小马里奥特解决了所有三个问题。
这是关于怎么做决策的完美案例,但是在小马里奥特看来,这更是一个关于倾听的案例。他说:“我所做的,只是改变这位经理什么都不说的习惯,并且告诉他,有人愿意倾听他的问题—这是他的上级主管显然不愿意做的事。”
小马里奥特很重视倾听,也善于倾听。作为倾听式CEO,他至少有十点经验值得其他经理人学习。
一、倾听基层员工。小马里奥特习惯直接倾听员工的声音。
二、倾听对方的身体语言。要从身体语言中,发现对方想要隐藏的信息。
三、善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示自己对正在谈论的主题很有兴趣。
四、保持适当的沉默。不要太早表示自己已经作了决定。
五、不要以表达方式是否迷人,来判断信息是否准确。小马里奥特发现:“一个人能言善辩、善于表达,并不表示他的想法都正确。相反,有些人内向害羞、不善言谈,他的话可能值得一听。”
六、不要选择性倾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酒店业的过度扩张已经很严重,但是小马里奥特盲目自信,只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消息上,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小马奥特总结说:“选择性倾听,几乎和完全不倾听一样糟糕。”
七、要主动倾听,也就是说,要提问。“这个技巧队高层主管特别重要(董事长、总经理),这些人因为位高权重,通常与资浅的员工不那么亲密。”小马奥特推荐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呢?”
八、倾听顾客。“在万豪,我们依靠顾客告诉我们,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这是确定我们是否提供他们所想要的服务的唯一方法。”比如,酒店以前为了美观都尽量把插座隐藏起来。通过调查商务旅客,万豪发现插座需要调整: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流行,商务旅客希望房间里的插座要看得见,而且要随手够得着。
九、化倾听为行动。听到问题之后,要解决问题,这才是倾听的本意。
十、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倾听。到了某个时候,必须停止辩论和收集事实,要根据已经拥有的信息来做出决定。
小马里奥特认为: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倾听,是测试公司整体倾听技巧的关键时刻。显然,小马里奥特不仅自己倾听,还在打造公司整体的倾听能力。
善于倾听的小马里奥特,带领善于倾听的万豪,进入了《基业长青》一书赞誉的“高瞻远瞩的公司”的行列,跟IBM、通用电气、花旗银行、迪斯尼、索尼等公司排列在一起。
传递信息形式:4--5人时间:10-12分钟材料:一则摘自报刊杂志的简短文章。场地:教室及可利用的教室外的场地(比如走廊)/应用:(1)沟通技巧训练;(2)聆听技巧训练目的演示说明信息在通过各种“......
管理沟通案例07MBA田玮娜20720318X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外贸商品生产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公司下设有一个船务部,主要负责货物的进出口相关事务。由于公司内部的一些历史原因,这......
管理沟通案例小王3个月前被提拔为一家合资药业公司的业务主任并负责一个小城市的医药推广业务。他进入这家公司已经1年了,在开拓本地市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来单纯做业务时......
案例涉及人员:主管:营销部主管马林 下属:营销员小刘 案例情景:小刘刚办完一个业务回到公司,就被主管马林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小刘哇,今天业务办得顺利吗?”“非常顺利,马主管,”小刘......
案例一:石油集团裁员 (30%)1998年底广州某跨国石油公司因在中国的业务进展不顺利,为降低成本,力争1999年收支平衡,进行大规模的公司改革,并进行机构调整。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