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七课_政治必修三第七课习题
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七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政治必修三第七课习题”。
2013年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七课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A.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B.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以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1年3月2日,我国已从利比亚撤出3.5万多名中国公民。一声声“欢迎回家”,让多少同胞眼泛泪花。“回家的感觉真好!”——真诚感谢祖国,是许多归来儿女的心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5.“定于
一、尚同一、一天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质 B.以礼仪之邦享誉中外
C.开拓创新、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精神
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在《望故乡》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主人公方达在灾难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但倔强坚强的他最终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以下最能体现方达身上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是()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2年3月15日,我国海军开始了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与第十批编队的首次联合护航行动,也是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进行的第431批护航行动。护航行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远海运输线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大军事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表明中国人民具有()A.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反对霸权的斗争精神 D.勤劳自强的高尚品格
10.“为仁由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1.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科研之路告诉我们,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①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知识分子身上才能体现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2年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下列对“广东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C.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D.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1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民族精神()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②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当前,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①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②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2011年10月12日晚,2011体操世锦赛进行了男子团体项目的决赛,中国男队在预赛落后5分多的情况下,实现大逆转,从东道主日本队手里抢走金牌,实现了男团五连冠,为祖国赢得荣誉。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②为我国提供了投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发挥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心骨”作用 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
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21.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有利于()①抵制外来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2012年广东汕头模拟)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优秀传统文化
23.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创造。广大青年志愿者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青年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包括()①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 ②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 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5.“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舟’七号发射这三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再一次汲取巨大精神动力,迈向新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说,“这是灾难和盛典留给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你用《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6.2012年4月25日下午,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省委隆重举行,向今年获得全国和省劳动模范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和奖章。今年广东省共表彰劳动模范266名,先进集体100个。另有32名同志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大会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奖章和证书。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赤诚之心、辛劳之力、创造之功,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
(1)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2)结合材料,请简述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性。
27.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广东精神的灵魂。“厚德”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于德”,即具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厚于德”是我们传统文化之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概括,也代表了广东人的道德情怀和价值追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广东精神”。
28.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13年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六课
1.D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C项说法错误。B项中的“决定因素”和D项中的“物质力量”说法均错误。故选A。
3.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描写物的诗句,与民族精神无关,故排除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爱国主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自强不息,①③符合题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错误人生价值观的表现,故也排除③。故选B。
4.B 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爱国主义是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选B。
5.D 材料反映了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6.C 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项不选。B、D两项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C。
7.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选①。两岸同胞对余光中的诗产生共鸣,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8.D 主人公方达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②④体现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故选D。①体现的是爱国主义,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均与材料无关。
9.B 维护世界和平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故选B。A、C、D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都与材料不相符,故排除。
10.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从引述中可知,自强是支持中国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故A项符合题意。
11.B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古已有之,故①的说法错误。④中的“世人普遍认同”说法太绝对,应排除④。故选B。
12.A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袁隆平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绝对化,排除。
13.B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错误。②③④都正确且符合题意。
14.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错误。B项中的“同步”说法也错误。深圳精神是一种软实力,D项也错误。
15.A B、D两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观点错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16.B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原因,强调民族精神的意义,故选①③。②④并非原因,故排除。
17.D ①②③④均正确反映题中的要求,故选D。18.A 在体操世锦赛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
19.D 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③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②④正确。
20.D 题干强调的是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意。
21.B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际上更注重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故①的说法错误;表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的说法错误。
22.C 本题考查时代精神的核心。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故选C。23.D 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涉及“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应排除①。故选D。
24.B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中的“物质基础”的说法错误。
25.[解析]本题的角度是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结合材料不难看出题目是强调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我们必须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审第(1)问时注意“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些关键词。第(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结合劳模精神,运用书本理论阐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可。
[答案](1)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广东省弘扬劳模精神,体现了广东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追求。③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广东省弘扬劳模精神,将有利于引导广东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投身到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实践中去。
27.[解析]设问限制了答题角度“民族精神”,故可以从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角度来谈。注意不能照搬教材理论,要点明“广东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广东精神”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广东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广东的地域体现,这种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推动着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大力弘扬“广东精神”,有利于提高广东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凝聚群众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广东精神”将不断激励广东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从而增强广东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解答第(1)问,材料
一、材料二都是围绕重视民族精神展开的活动,可从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作答。第(2)和第(3)问分别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径,难度不大。
[答案](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013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试题同步测试(必修三)2.1感受文化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7月上旬至12月上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办2011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在......
【教师用书】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1.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大力繁荣文化、发展文化、丰富文化,提升文化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A.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 B.中国共产党......
版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人的民族精神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目的是......
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精)
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9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就土耳其、叙利亚边境炮击交火事件表示,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克制。中方呼吁有......
【教师用书】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1.2012年8月16日,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饮用水安全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在这里,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行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