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_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独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而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所构成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4、认知策略: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5、幼儿园的探究型主题活动:指围绕着一个主题(可以使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而展开的以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质疑解惑为过程的活动。

6、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7、针对性原则:指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

8、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

9、正式评价: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10、个体评价:指对但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11、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填空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可以分为: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五类。

3、教育资源极其种类:幼儿园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4、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即通过有目的地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

5、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

6、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三大要素:教师、幼儿和环境。

7、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倾斜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俯视幼儿,幼儿仰视教师,另一种是平行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彼此平视,是一种平等交流式的互动。

8、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简答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目标、内容、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2)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

(3)趣味性:体现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样上(4)动态性: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环境

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教育表述目标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重目标

3、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更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全面性原则:

①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②有“面”的设计,也要有“体”的设计。

(2)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3)可变性原则: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布置是一项持续的活动,空间的安排决不能考虑予以固定。

(4)安全性原则:体现在建筑物、户外场地、园区的安全性上。

6、墙面环境创设的分类

(1)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2)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3)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4)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5)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7、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灵活性原则: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组织与指导中就必须遵循灵活性的原则。

(2)主导性原则:明确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而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传递知识式的直接指导。

8、追随式互动策略

(1)环境创设:①教师要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我探究的环境

②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幼儿积极与材料和他人进行互动的环境(2)变换调整:所谓变换调整的策略是指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的需要与幼儿全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耐心等待: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策略。

(4)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对发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的思考和深究,也是教师教育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9、回应

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1)重复:

①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语 义上的家中和提醒,帮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

②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地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

(2)反问:实质上则是通过一种对话双方(师幼)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3)提炼:教师在对幼儿作出积极回应时,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10、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11、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

③考虑科学性质和教学情境

(2)有效性:①对幼儿经验的提升 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

12、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1)幼儿生长发育方面(2)幼儿认知活动方面(3)幼儿动手能力方面(4)幼儿艺术活动方面

13、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

(1)丰富性:①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 ②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2)层次性:①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

②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

(3)情感性:材料灵性和亲和力,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4)自然性(5)探索性

四、论述

1、家庭资源利用的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①开辟与家长互动的家园联系栏 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 ③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的优势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①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通过幼儿园局域网或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本园已开展了哪些主题活动、即将进行什么主题活动等情况,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②教师还可利用家长的特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服务。③在主题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共同反思。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单元资源整合、二元资源整合或是多元资源整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多元化、丰富化。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5)两者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现学习也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

3、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①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和起点。②教师要能够及时地观察幼儿对活动的材料、环境、组织形式的反应。③教师还应当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

(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作为教师,既应当从语言沟通着手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激励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动幼儿的思考过程或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也应当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通过身体动作暗示、行为示范等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由于教师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4)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活动或学习的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相契合;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所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过程是否体现调动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鼓励幼儿间的合作交往;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及时、适宜而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等。

4、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指导与实施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的观察、即时的指导与互动以及活动后的评价三个方面。(1)区角活动的观察 区角活动的观察方法: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2)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

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①兴趣的关注者 ②兴趣的激发者 ③信息的导航者

④思考的合作者 ⑤愿望的支持者 ⑥关系的协调者 ⑦喜悦的分享者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3)区角活动的评价 1)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题点确立的适宜性 3)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5)活动成果的归属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讲 概述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全国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的院校都使用那些教材2、全国那些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将这门课程列为精品课程(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都行)1教材有:1)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总学时64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人脑的发展与婴幼儿学习婴幼儿阶段处于脑神经网络形成至成熟的建构期,由此形成个体发展中的关键期。 婴幼儿阶段人......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 设计 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 设计 教育活动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