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备课环节_备课环节
夯实备课环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备课环节”。
夯实备课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实践研究
[ 2009-12-1 14:16:00 | By: yangmanli ]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也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在每一个40分钟的音乐课堂上,我们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能否真正融入其中且都有所收获,都取决于备课质量的优劣。也就是说,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宗旨已逐渐从缜密的“作战计划”转变到无效的“机械劳动”,形成了“备课”、“上课”的两张皮现象,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 现象一:应付检查,蒙混过关
不少老师把备课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当成应付检查的“苦差事”。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敷衍的“绝活”竟相上演:“勤快”的老师捧出自己的老教案一课一课抄下去,心想:这样省时又省力;“上进”的老师找来名师的教案集,原搬照抄,心想:质量好,检查时评分也高;“能干”的老师到音乐网站搜刮到一套全册的配套教案;“聪明”的老师则给旧备课本换上了新包装,简单快捷。好一招掩人耳目!
◆ 现象二: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当前推行的集体备课,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把我们从书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可是,解放的结果是什么?一人备课,集体模仿。众人只轻松地做一回“看客”和“听客”,现成的教案让大家如获至宝。可是,用在课堂上却捉襟见肘,怎么上怎么不舒服。
◆ 现象三:教后反思,肤浅失真
教学设计尚且借助现成的教案,写教学反思就更不用说了。从现有的教学反思来看,空话连篇者居多,如“这节课上得很好”,好在何处,没了下文。有些教师是教过且过,懒于反思。有些则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要求抄录下来充数。更有甚者,把别人的反思,克隆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也不看是否合适,只要有空隙就插入,读之令人啼笑皆非。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这无不取决于他们预约这精彩的能力——备课。这种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自深度的教学感受和长期的积累总结。如果他们备课只是一味抄写,亦步亦趋,没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会有如此精彩绝伦的教学效果吗??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备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深究,结合学情,充分挖掘音乐作品内涵,创设性的运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有效预设生成等,才能备出高效、灵活的音乐课,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教学。
鉴于此,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音乐学科质量步上新台阶,我们提出了“夯实备课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小学音乐优化备课过程的实践研究”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方案。
二、概念界定
1、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包含三重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备课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
2、备课:备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即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容了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教案。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但备课又不等同于写教案。
3、小学音乐的有效备课: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观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在吸收传统备课经验精华的同时,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备课时深入音乐作品意境,与作者对话,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沟通,再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出发,把对音乐的个性解读和审美体验充分地融入到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其理论,有效备课就是在备课中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为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特点来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备课的策略及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它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有效备课就是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和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的备课,是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的备课。
3、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①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 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④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⑤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提出了教师应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对小学音乐备课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找到影响音乐有效备课的因素并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2、通过研究,总结出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理念、原则、具体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等,真正提高音乐备课的实效性,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发展。
3、通过研究,刷新教师的备课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五、研究内容和操作措施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音乐教师的备课现状,深入剖析并研究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2、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3、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形式和具体操作策略。
4、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理念及应侧重的关键部分。
5、研究衡量小学音乐备课是否有效的标准。
(二)具体操作措施
【一】备课的高度——在教材与学生的磨合中找到“共振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并评价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刷新自身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做到“备学生”与 “备教材”的同行。
1、备学生:分析学情,找准起点
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有音乐知识和艺术素养,预测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之外,在备课中多参考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让他们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
● 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关注个别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2、备教材:理解透彻,胸有成竹
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多透彻,准备的教材有多充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吃透教材,熟悉音乐作品,沉浸到音乐意境中去,与作者对话,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沟通,然后再把对音乐的解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自己富有特色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
● 深入研究教材 ● 准确制定目标 ● 把握好重难点 ● 明晰教学主线 【二】、备课的宽度——在已知和未来的穿越中找到“联通点”
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价值取向,跳出“教教材”的圈子,把备课的焦点聚集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于是,有了“备学法”与“备过程”的同辉。
1、备学法:关注主体,重在引导
传统的备课较侧重备老师的教法,从老师的角度来思考这个知识点怎么教,重难点要怎么突破,而忽视了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结果,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很辛苦,且成效不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激发学生思维,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侧重备学生的学法,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拓宽学习渠道,力避主观臆造。对关键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课题性、开发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并设计相应对策。
2、备过程:不拘一格,彰显个性
要想课堂教学达到流芳溢彩的效果,我们在流程的设计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彰显个性化风格,使教学环节上烙上“我”之痕迹,以别具一格的设计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备课的深度——在学科与生活的互通中找到“链接点”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备课所占有的材料必须充分而有意义。于是,从建立知识联系和应用角度出发,有了“备整合”与“备经典”的同路。
1、备整合:立足本体,拓宽视野
教材资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优势,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在钻研音乐作品过程中精心选点、设点,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让知识向生活延伸。
● 单音乐教材的重组,拓展艺术思维 ● 跨学科教材的重组,拓宽人文视野 ● 与日常生活的沟通,拓宽教学空间
2、备经典:关注细节,彰显魅力 ● 创设亮点,焕发异彩
一堂好课的精彩必定来自于其独特的教学亮点。但教学的亮点不在其外表是否华丽,关键要看能否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的良好教学境界。
﹡ 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 独具匠心的提问技巧 ﹡ 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 ﹡ 别出心裁的创编活动 ﹡ „„
● 预设生成,预约精彩
用自己的慧眼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学生在生成中感悟。【四】备课的力度——在个体与集体的关联中找到“平衡点”
备课,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于是,从关注教师群体品位的角度出发,有了“备自己”与“备大家”的同心。
1、备自己:自我修整,精进不休
备课中的其他环节,如备学生、备教材等,在一般理解下都属于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与之相比,备自己似乎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笼统地说这是一个在备课过程中,不断研究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和反思自己的过程。
● 备心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挑战。● 备思想:变课堂中的“独裁者”为“平等中的首席”。
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
备课和上课环节的主要内容一、备课环节的主要内容1.备学生我们常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育思想也要不断改进。因此,......
师德论坛材料:夯实“四个环节”,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及把握环节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1、备课标。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和提示的原则、方法,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准,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每一......
对数学教学备课环节的反思施兵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看了暑期培训的视频,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