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_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问题研究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状况优劣,不仅决定着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巩固与发展,而且决定着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人心向背和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否。xx县自2000年实行“村财乡管县监督”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农村财务管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涉及农村集体资金问题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明显减少,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状况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x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我县150个村共有集体资金11415819.24元,其中现金598488.45元、银行存款10817330.79元;债权31045143.94元,债务2080.48万。村集体资产54486.79万元,包括村办公阵地资产8503.99万元,羊88661只,牛553头,农机具61台。村集体资源农村集体经济田(机动地)157117.2亩,林木3341427棵。集体资金盈余村51个,盈余资金853.87万元,负债村99个,负债资金2080.48万元。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度,正逐步向规范化发展。一是大部分村都执行了民主理财监督制度;二是每季度或半年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三是县农经局每年对各村财务检查指导,使多数村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但是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从登记造册、建章立制到核算管理、流转处臵等各环节都存在明显的遗漏与缺失。除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以外,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生产性资产资源没有列入帐内核算管理,农村集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流转处臵大多存在发包价格低,时间
长,明显与市场规律不符的情况。
1、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方面。突出表现在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乡政府管理,县农经局无法直接监督,个别村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干部自用自批,挥霍浪费,甚至收入、支出长期不报账,直接导致了财务无法正常结账,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面。突出表现在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村组报废资产不按有关制度执行,行为随意;有些村组明知账面反映资产实际早已不复存在,却因担心承担责任而不作任何处理。业务不精或责任心不强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无法在集体账面得到正确核算,有的甚至存在私自保管集体资产,长期挪用资产收益不报账等现象。
3、农村集体资源管理方面。突出表现在缺乏资源管理台账,相关合同文书的订立、变更、使用很不规范。这样很容易造成漏管漏报集体资源,资源面积无法核实到位。集体资源的发包合同不规范,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或不符合其他法定要求等,集体利益自然得不到保证。
二、xx县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查工作,摸清村集体家底。根据自治区农经局的统一安排,2010年12月xx县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摸底清理的通知》,在县农经局的组织下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并完成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摸底工作。
首先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指定专人负责“三资”清理工作。16个乡镇(场)也相继成立了“三资”清理摸底工作小组。
其次明确清理的对象范围:①资金清理,重点清理现金、银行存款等;②债权债务清理,重点清理2010年新增的债权债务;③资产清理,重点清理固定资产及公共财物;④资源清理,重点清理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未发包的土地(包括机动地)、水面、土地、果园、林地等。
第三认真摸排登记。各村按要求成立了“三资”清理核实小组,在县督导组和乡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填写统一制定的《xx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摸底登记表》。一是在资金清理上,查是否账实相符,是否挪作他用,是否白条抵库,是否存在“小金库”;然后是对村集体近几年来的收入、支出事项,依据原始凭证逐笔上墙张榜公示,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逐笔唱票,查收入是否全部入账,开支是否真实合理。二是在资产清理上,采取盘点的办法,先是对村集体的固定财产,采取实地查看和张榜公示的办法,查是否账实相符,计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记的现象;然后是对债权债务、投资采取张榜公示和走访调查办法,查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受资人是否认可、其增减变动情况是否及时登记。三是在资源清理上,以组为单位张榜公示资源(现状)登记汇总表,并召开村民会议公布资源清理登记资料;在张榜公示后,组织群众座谈,征求意见,并根据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复核,由村民代表签字确认后,形成了集体土地、林木、水面资源台账。四是由乡农经站将村集体“三资”清理汇总归档,并报县农经局和纪委监察局。
通过清查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家底,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各村根据“三资”清理核实结果建立了“三资”台账。
2、制定完善 “三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xx县委组织部、纪委监察局和县农经局先后制定印发了 《xx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xx县农村集体经济田管理办法》、《x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严格依法审计。xx县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当作干部监管工作重要环节和村级组织换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抓实抓好。2011年12月以来,全县15个乡镇场140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各乡镇(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成立村“两委”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场)纪检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农经站站长和财政所所长担任,审计工作人员从乡镇政府、农经站、财政所抽调,具体负责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共成立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15个,审计小组24个,抽调审计干部93人对全县140行政村2009年至2011年三个年度的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法纪执行情况和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审计。监察局、农业局、农经局成立三个督导组对审计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各乡镇场把任期经济审计工作纳入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好公示关和责任关,并创造必要条件,保证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如期完成。
三、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我县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的现状看,利用率低、效益低;流转不规范、处臵不规范;流失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
1、个别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不清。一是个别乡镇、村对“三资”清理工作不重视,抱着应付差事走过场的态度,没有严格按程序操作。部分村集体的资产资源长期以来处于模糊状态,不清楚自己拥有的资产资源究竟有多少,在家底不清的情况下,提高和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就成了无稽之谈。例如黑英山乡11村、亚吐尔乡4村和托克逊乡2村三资清查结果公示后,部分村民群众提出质疑,县农经局成立工作组进点复查,规范了清查程序,并就复查情况对群众作出了解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二是个别村财务未纳入核算中心集中管理,例如我县康其乡的11个村帐套不规范,账目不清,凭据不全,给三资清查带来极大困难。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保护不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保护不仅是法规缺位,同时人员也不到位,致使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开展。农经站下放乡镇管理后,工作由乡镇分管领导安排,与县级农经业务主管部门关系脱节,无法专人专用,农经干部主要工作简化为村会计,而“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只作为乡镇政府的一项临时任务来抓,无法形成农村资产资源有效管理与保护的综合职能。
3、监管不力导致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部分乡镇的村账代理业务竞由一人承担,多达10余个村,监管不善导致村里坐支现金严重,集体应收款长期挂账未收回,支出类尚未付款票据已入账,甚至个别村干部和报账员贪污挪用村集体资产。例如近期对全县140个村的审计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一是白条入账数额较大,全县有25个村出现白条支出338.3万元。
二是部分村经审计发现账面短款,共有72个村短款23.6万元。三是部分村还存在坐支现金的现象,共查出11个村坐支现金40.2万元。
4、部分乡镇村集体“三资”台帐不规范。我县目前大部分乡镇还没有将农村集体“三资”基础数据录入管理系统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蔓延,不仅严重挫伤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感情,而且直接损害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党群干群关系。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关系到当前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逐步实现共同致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县今后要重点从村级财务管理入手,狠抓村财乡管县监督以及村级财务电算网络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基层组织政权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1、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体系,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保证。基层农经干部是监督管理农村“三资”的主要力量,将乡镇农经干部人事、工资、福利关系统一由县农经局管理,县农经局根据乡镇大小和工作任务轻重分配乡镇农经干部人数,工作由乡镇政府协助管理,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依法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工作。农经干部专职专用,负责“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以及农村财务审计、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严格执行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这样有利于县乡两级
农经干部的队伍稳定、管理使用、工作调配、经验交流,提高整体战斗力,确保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壮大。
2、明晰产权,建立台账。在做好“三资”清查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各村建立“三资”管理台账,认真登记造册,严格产权界定,做到对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主体、产权、范围、分布、存量、结构和效益等状况心中有数,这样不但可使“三 资”管理工作有账可查,而且也能增强管理和处臵的透明度。
3、认真落实“村账乡管县监督”制度。由县农经局对各乡镇场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制度,每年年初,各行政村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站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4、全面实行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电算化是规范“村财乡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各乡镇农经站要按照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规程,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实行电算理财。将财务处理、集体资产管理、财务公开、农村统计报表、农村土地承包等农经工作纳入电算化中,改进和完善管理手段,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把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5、加强审计监督。县农经局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农村财务审计人员,成立专业的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办公室,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乡村检查、指导和督促工作。也可以根据需要,联合纪检、审计部门开展对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或重点项 7
目财务收支审计,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6、增强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管理透明度。村集体经济田、果园、水面、“四荒”、工程项目建设等发包方案,必须经村 委会集体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形成决议后方可实施。同时,使用规范文本签订相应承包合同,由县农经局依法予以鉴证,乡镇农经站存档备案,最大可能消除土地纠纷隐患。对水面、果园、机动田进行发包时,承包租赁期不宜过长,以防“寅吃卯粮”和时间太长,市场变化难以预测,造成因承包指标过低致使集体收入流失。
7、抓好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按照《xx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的规定管好村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生产资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均应列为固定资产,并设立明细账。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收发、保管、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须经村集体讨论,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固定资产报废的残值收入要入账。
8、建章立制,强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相关制度,并认真做好落实工作,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以制度 约人,真正将“三资”工作抓出成效,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范化研究摘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农村集体“三资”,它归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当......
我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刍议俞世晋 郑丹丹 庄丽平杨蕊旭 2013-01-07 14:37:54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8期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决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本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保护农村集体“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本村......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议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