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推荐]_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我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5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①井田制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百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3.孔子、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系是()A.同时代的思想家 B.学术观点水火不容

C.思想上的总结、改造和发展 D.学术上都吸收了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 4.“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有()A.儒、道、墨、法家 B.儒、道、兵、法家 C.儒、道、墨、兵家 D.儒、兵、墨、法家 5.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这反映了()A.文化教育被儒墨垄断 B.民间私人办学增多 C.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D.各诸侯国重视教育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据此回答6--8题。

6.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人无有不善”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

7.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哪些还有继承和发扬的价值()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正确表述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性恶论““性善论” B.“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仁政” C.“仁政”“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仁”“仁政”“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 C.“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 10.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君权神授 ④仁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确立儒家正统地位的过程包括()①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 ②“五经”为首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 ④郡县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又不乏叛逆精神。据此回答:12----15题。12.明清时期,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并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3.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A.批判儒家思想 B.提出工商皆本主张

C.强调经世致用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日‘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15.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①孔子②孟子 ③王阳明 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宋明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6----18题。

16.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D.其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7.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分歧在于()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天理”所在 C.“灭私欲” 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18.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工商皆本”的学说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9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共40分)21.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

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老师也不要作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了。‛‚只要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亍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二一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lO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上述材料表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2分)(2)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2分)(3)自20世纪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2分)(4)结合材料

一、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3分)

22、一切文化现象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相联系.据此回答:(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有哪些?苏格拉底与中国的孔子大约生活在同一时代,也是享有盛名的历史伟人,简要说明其思想主张及产生的影响。(7分)(2)

17、18世纪西方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激进彻底的启蒙运动,同时期的中国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出现了反思和批判的思潮。

结合当时中西社会的状况,分析中西思想变化的原因。(6分)(3)概括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的共同特点。(3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材料三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敦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4分)(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

【参考答案】

1.A 思路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上述四项均为社会大变革的表现。2.B思路分析:“百家争鸣”中各学派是彼此吸收融合的。

3.C思路分析:都是儒家代表,后者对前者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总结、改造,推动发展。4.A思路分析:考查识记能力。5.B思路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变化。6.C 思路分析:A项为墨家主张;B项为荀子的思想;D项为法家思想。7.A思路分析:“贵贱有序“注重等级划分,在今天已无继承和发扬的价值。

8.D思路分析:D项表述是孔子、孟子、荀子的论断,前后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9.B思路分析:思想统一服从于政治上的大一统。1O.B思路分析:④与题干无关。

11.D思路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它们都是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一个过程。12.B思路分析: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黄宗羲。l3.A思路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

14.D思路分析:本题实际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危害。分析材料可知顾炎武针对的是宋明理学。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是宋明理学的特点。15.D思路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与题干要求无关。16.C思路分析:理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17.B思路分析:两者都属唯心主义哲学,A错;两者都要求人们“灭私欲”,都吸收了佛道的部分思想,C、D两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18.C思路分析: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9.B思路分析:根据材料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选出。20.C思路分析:明确当时的时代潮流应是发展资本主义,只有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1.(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善;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2)孔子死后,经过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正统思想。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

(4)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

思路分析:抓住关键即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学说,结合材料中的阐释回答第(1)问;归纳孔子的儒学两千多年的线索,相应回答第(2)(3)问;联系和谐中国及和谐世界回答(4)问。

22.(1)社会条件: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城镇兴起;士人游说讲学开阔视野、促进文化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见解不同。

苏格拉底:学追求是研究人类自身,强调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即“智德合一”;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专制腐朽的王朝统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资产阶级的壮大等。

(3)反传统,反教条;反专制,倡民主;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不同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解答时要注意从各自的时代背景、思想文化的内容来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

23.(1)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

(2)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3)王守仁是心学的创立者,所谓心学不过是理学的延伸和发展,理学宜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致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而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

思路分析:该题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解答时应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然后用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注意不能摘抄原文。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第一节 百家争鸣一、出现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政治:周王室......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②提出“民贵君轻......

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基础知识整合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一、基础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推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