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_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因为爱,她走上科研路。

1954年出生的她,在那个特殊岁月没能实现儿时的大学梦想。年仅16岁的她踏上了讲台。打小不甘平庸的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可是,当她面对表情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越来越呆滞的学生时,她开始拷问自己:难道要永远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出于良知与责任,她走上了教改之路„„。读完她的成长之路,我非常惭愧。比照过去的自己,除了勤恳地工作,对学生是“恨铁不成钢,爱你没商量。”我有关注过学生的喜忧吗?以考试成绩衡量工作的优劣得失,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直到新课程的出现。面对孩子的痛苦,吴老师的自责与痛心,都缘于她对孩子的深爱。寻找快乐课堂、“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她的初衷,今天写进了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数学课堂实践的教学理念.二、爱,让她上下求索而无怨无悔、她拜师学习以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每天早上天未亮,她先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再去听第一位师傅马芯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然后回到自己所在学校上两节数学课。其中的路途比较远,可谓东西两边跑,可她心甘情愿。边听课边思考,学习与反思相结合,让她认识到教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更多地融入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灵魂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与第二位师傅一起策划设计小学数学教改蓝图。经历了教材重组,教学实践,成果汇报总结等阶段。其中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整理了《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笔记。为了充实自己,她阅读了学科以外的很多书籍,如《中国通史》、《唐诗三百首》、《教育心理学》„„。随着她的教改深入,她的工作愈发地忙碌,可是她总能做到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三、爱心羽化智慧。

在听了张梅玲老师的《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系列讲座后,吴老师对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爱从此充满智慧:

她对寂寞的课堂形成的原因有了顿悟——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汗水绘出精彩。

思想理论的成熟用苦练与积累浇灌。勤于笔耕的她继续记录着《教学有感》、《值得回味的课》„„她的教改文章,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渐渐地出现在全国多家教学刊物上。著书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我与小学数学》等。荣获“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等多个含金量很高的称号。面对先天不足的吴老师所取得的成绩,我想起这几年常用于鼓励教师的一句话:写十年教案,不如写三年教学随笔的收获大。确实啊,这是提升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的最好办法。

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小括号的认识》:学生用——12×(3+4)的办法解决了——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样的数学问题后,很多学生都接受了小括号。不料,学生小维向吴老师发起挑战“我认为小括号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算式:12×3+12×4,吴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时试图说服他接受小括号,小维说,“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面对偶发事件,吴老师沉思片刻,她看到讲台上摆放了许多学生为灾区捐献的图书,计上心来,说,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他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了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试列综合算式解答。故意让小维上前板演,小维边写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老师不温不火地将了一军:“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小维急了,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步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旁边的同学说,你现在是不是和我们大家一样喜欢上小括号了,小维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小括号挺好的。”这个细节的精彩处理,使“白开水变成了茅台。”而茅台的芳洌,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尊重,得益于她平时教学的积累,凸显她高超的教学机智之魅力。

为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同圆半径相等这个特性”。吴老师对学生说,请同学们坐上不同车轮的汽车,好好体验一下。屏幕上出现了不同形状车轮的汽车在行驶,车轴心运动的轨迹清晰地显示在同学们的眼前:(有方轮、椭圆、圆,路线有一高一低的折线,一高一低的弧线,还有直线)随着不同形状的车轮的滚动,孩子们各自寻找着自己的感觉,身体随着摆动,如身临其境一般。最后,学生们感受到只有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才会平稳,因为同圆的半径都相等。此时,她是快乐与哲理的使者。

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吴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还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既出现在策略学习的课堂上,又出现在估算的课堂中。她博学的魅力,让古今中外名人趣事为她所用,同时数学也为此蒙上神秘面纱,教育充满诗情。

“判断一又三分之一是不是最简分数。”、“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吗?”等象这样每每意见分歧的时候,吴老师大多采用反方与正方两大阵营展开辨论的办法,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把理辨明,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她仿佛是课堂中一只无形的手,把学生推到主角的位置。在阅读课堂实录文本时,我冥思苦想,也无法知道她这种活力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后来,看了《相遇问题》的教学视频,那是前年她去边远山区送教时的一节示范课。面对山里的孩子,她在课堂中完全充当合作者的角色,以学生的姿态参与提问,她这样做是向学生传递着学习数学的方法——“弄清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比怎样做”更重要。我终于明白,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首先要有耐心,要等待,要宽容。说到底还是教育思想在起作用——课堂上,你想让你的学生学什么,你就会组织怎样的数学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把“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作为她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于是有了精彩辨论、仔细倾听和彼此接纳。此时,她是课堂这个舞台搭台布景的高手。

合上书本,我痴痴地想,我要是能成为她的学生,那才叫一种享受„„嗯,目前的现实是,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学生喜欢我、让我的学生喜欢数学、会学数学?好好努力吧,我对自己说。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我的成长之路一、傻孩子,长大了二、父亲给了我什么三、生活的磨难是成长的加速器四、“残渣余孽”也到过中南海五、“站起来”的感悟六、只争朝夕,用心......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最近我认真品读,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漫漫教学路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挑战自......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吴正宪从一个70年代毕业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发现工作的不足后拜师学习,艰辛探索教学改革之路,终于在苦练与积......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 吴正宪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 吴正宪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