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_小学数学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吴正宪[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一] 《平均数》一课上,在吴老师让学生估算平均数这一教学环节中,一位女同学估算出2000张,只见吴老师来到那位女同学身边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请你去问问同学,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得这么准确的。”被采访的是一个小男孩:“你估计的2000张比最大的数还多,这是不可能的,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少,比最少的数要多。”吴老师转过身来,摸着小女孩的头说:“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你想说什么?”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估计的数跑到最高的数外边去了。”一个“外”正表现出了孩子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孩子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吴老师心中的感动再次溢于言表:“我非常佩服第一次估计比较准的同学,你们思考问题有根有据。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姑娘,虽然第一次她估计到‘外边’去了(有意识地用了童的语言),但是她学会了和同学们交流,还能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吴老师紧紧地握住小姑娘的手,小姑娘笑得那样甜。她善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一位发言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勇于创新。在她富有激励性语言的鼓舞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吴正宪老师的激情课堂教学的最大特色是善于巧妙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做到以情促情。
[经典案例二] 在《商不变性质》课上,一开始她就给大家讲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还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显得很慷慨大度地样子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满意了吧”小猴子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听完故事,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笑了。此时此刻,吴老师意味深长地问大家:“你们说,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商不变性质的奥秘。
吴正宪老师还善于把一些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情趣多而意味深的故事或游戏,做到以情导知,以知促情。
[经典案例三]
在《平均数》课刚一开始,她便别开生面地向全班提出:“咱们分两组来做拍球比赛好吗?”孩子们自然喜出望外。“怎么比?”眼看每人都来拍球时间来不及,大家提议“选代表”,于是每组派4人(这蕴含着统计中的“抽样”),并当场根据每一代表的拍球个数作了统计。不一会儿,甲组发现本组拍球总数超过乙组,高兴地欢呼起来。此时,吴老师自告奋勇也参比赛,并把她拍球数加入乙组之中,顿时乙组的总数明显增多,孩子们很不服气,喊道:“这不公平!”(甲组4人,乙组5人)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呢?有的说:“甲组也再加1人。”如果不允许加人呢?矛盾激化了,有个孩子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把每组几个人拍球的个数匀乎匀乎„„。”这一“匀乎”,表明孩子们已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吴老师便水到渠成地引入了“平均数”,随即与大家共同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能真正感悟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经典案例四]
学习“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时,吴正宪老师充满激情地配乐朗诵:“同学们,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算得最早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的道路,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学生激动了,眼睛里充满了对探求知识的渴望,坚定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经典案例五] 小括号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吴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向深处。突然,他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同学们为灾区捐的书,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路产生了。他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术解答。”吴正宪特意请那位同学板演并讲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正宪故意问:“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一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那位同学着急地说。一位同学抢过话头:“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同学感慨地说。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上,吴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划出了不同的1/2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种非常科学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猜测中,她自然而然的引出了1/2的概念,然后问:“那你们看1/2能不能代表你们画的这些图的意思呢?”“如果你认为它可以,就把你画的图擦掉,如果你认为1/2没有你画的图漂亮或不能代表,可以不擦掉。”多数同学都擦了,只有几位同学没有擦。没关系,吴老师等待着,让他们慢慢去体会。
在临下课前,吴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5/100。画着画着,一个男孩对老师说;“画不了了,太麻烦了。”吴老师问:“那你说是画图好还是分数好?”“分数好。”看来他是真的体会到分数的价值了。另一位女同学还在埋头画她的5/100,吴老师又在分母上加了一个“0”,变成了5/1000。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她愿意画就画吧。”5/1000该怎么用画图表示呢?就让女孩继续想吧,最终她会感悟到用分数表示这个关系是又准确又简单的。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四)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三)小括号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我的成长之路一、傻孩子,长大了二、父亲给了我什么三、生活的磨难是成长的加速器四、“残渣余孽”也到过中南海五、“站起来”的感悟六、只争朝夕,用心......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日期:2007-07-02]来源:转载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 (一)平均数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生2:篮球。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