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威老师谈生物新课改教学_新课改生物学教学
朱正威老师谈生物新课改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改生物学教学”。
朱正威老师谈生物新课改教学
陈 香(整理)
编者按:2006年12月22日,人教版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主编朱正威老师在江苏省苏州市就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中对新课改以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就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课改时期的十个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一、提高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的八点建议 1.应该有明确的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
很多课改实验区的老师在实施新课标教材教学时,会将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人为地拔高,力图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完美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但是一节课只有40~45分,要在这段时间内兼顾这三者很困难,而且,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需要慢慢渗透,不是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快速培养起来的,所以,老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目标要明确且是可以达到的。
老师在讲授科学方法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比如,老师在讲科学史时,经常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在这段科学史资料中哪些地方是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是作出假设?科学家是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的,等等。其实,老师大可不必固守这套教学思路,科学方法是需要学生领悟的,老师在刚开始讲科学史时,可以借助这套思路帮助学生分析,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由学生自己阅读资料,自己分析。
2.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 有些老师将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一节课内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讲述同一个知识点,课堂气氛很活泼,学生参与性也高,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却很少。实际上,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功能等五个方面的改革,而不仅仅只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课程改革不能只偏向教学方式改革这一方面。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在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本节聚焦”栏目,里面列出了这一节的知识重点,可供老师上课时参考。一堂好课,不仅应该生动活泼,还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把握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并能科学、准确、严谨地进行表述 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课程目标,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中学生,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的不够科学严谨,这个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也可能是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老师可及时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准确、严谨地表述科学知识。
4.寻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课改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讲、问、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要注意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5.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
课程标准强调要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S教育,老师要在课堂中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补充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6.将新学的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并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
老师在讲授新课时,不要孤立的只讲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在讲新课前,引导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并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快下课时,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由本节课的知识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在教高三时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但事实上,老师在高
一、高二讲新课的时候就可以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7.在探究性活动中应给出经常性、形成性的评价 有些老师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学时,比较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而对活动结果不重视,活动结束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因此老师有必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8.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机会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是小组中的差生可能很少有机会发言,主要是好学生在主导发言,差学生只会随大流,在小组讨论结束进行成果汇报时,也多半是好学生上台发言,所以,建议老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差学生发言或当组长,不要总是让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这样会使得一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得更厉害。
二、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的十大关系 1.知识与创新能力
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很多老师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知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总是矛盾的,我们应看到两者的统一性,知识多的人,往往创新能力也强;创新能力强的人,也更会学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作出个人决策还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老师在讲授不同的内容时,应根据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不要所有的课都采用同一种形式。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现在,有些人觉得“教师主导”不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处于次要的位置,但是,在今年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教师主导地位,要尊师重教,强调了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难从“学会”上升到“会学”的层次。
4.过程重要性与结论重要性
有些老师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教学时,比较关注探究活动的过程,而对活动结果不重视,活动结束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因此老师有必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5.课堂设计与教学生成有些老师在写教案时,写的过于详细,老师提问什么问题,学生如何回答都写的一清二楚,以至于老师一直追问学生,直到听到想要的答案才罢休,其实这没必要,课堂设计只要有个大概的框架和步骤就可以了,要留有余地,要重视师生交流时出现的新思想,由此生成课堂内容。
6.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美国的教科书一般都比较厚,里面的各种活动很多,但是,教师并不是把教科书里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活动都讲授给学生,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些老师觉得新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很难做到全部都完成,其实,老师可以参照课程标准对探究活动加以区分,课标里面规定要完成的探究活动是必须要做的,里面没有要求而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活动可以视各学校情况灵活掌握。
7.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
有些学生课堂发言声音很小,老师不但不纠正,还凑近学生身边去倾听,结果学生到底是如何回答问题的大概只有老师和那个学生自己知道,希望老师能注意这个事情,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在学生发言时,要让学生学会科学、严谨进行表达。
此外,还有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传统教育工具与现代媒体技术等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评阅教学设计所受到的启示》朱正威报告财富:1、2、对课标的高度重视:反映三个维度和行为动词的表述。 教科书的内容有了深入钻研,高于或不同于教科书,但仍在课标内。如《计划......
谈永威二年级时父母将我送到了永威念书。第一个星期我因为打架就扣了班级5分,当我去对老师说“对不起”时,老师却微笑的对我说“没关系,下次改正就行”。老师单单一句话就深深......
谈永威二年级时父母将我送到了永威念书。第一个星期我因为打架就扣了班级5分,当我去对老师说“对不起”时,老师却微笑的对我说“没关系,下次改正就行”。老师单单一句话就深深......
观《青春雷锋》有感金慈实验小学160班----朱思威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励志而感动的电影《青春雷锋》。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是一部传......
剑胆琴心朱志威何锹 认识你是在早春三月的一个午后,你刚侦破一起案件,便风尘仆仆地赶来,带着些许疲倦的身影被春日温暖的阳光拉得长长的。你穿着一件米黄色的短上衣,悄然地起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