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_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中学生体验和感知多声部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的良好途径,但现阶段,合唱教学并未引起一些学校及音乐教师的重视,成为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通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作用,也探讨了优化合唱教学的诸多有效方法,期待在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促进本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优化
在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合唱的歌曲,如《红河谷》《故乡的小路》《小小少年》《美丽的黄昏》等,可谓是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这些宝贵教学资源的应用,有些教师只教一个声部,甚至是干脆跳过不教,致使合唱教学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缺少对合唱教学的正确认识,缺少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效果。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儿童音乐教育依赖于指导者,因此,这些指导者必须是最好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从柯达依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理解,音乐教师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认识合唱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广为借鉴,形成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从而肩负起自身使命,不辜负自己光荣人民教师的称号,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徜徉于音乐海洋中。
一、审视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合唱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彰显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面貌。以下是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优化例谈。
1.途径之一: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中国自古就有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动听的音乐不但能够带给人美感,也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放松,给人心灵慰藉。合唱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歌唱呼吸训练是合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科学的歌唱方法讲究“腹式呼吸”,用鼻子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至15秒的时间,然后再徐徐呼出,长期进行此类呼吸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肺活量,提高学生控制膈膜、腹肌和腰肌的能力。(2)合唱教学重视咬字吐字训练,不同风格的歌曲对演唱者吐字咬字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唱缓慢抒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柔和圆滑,字头音符占据较长的时值;演唱热情欢快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咬字轻快敏捷;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要求演唱者演唱韵母时要保持不变,但演唱声母时要喷薄有力。在上述原则的约束下,学生经过长期的演唱练习后,咬字吐字能够变得更为灵活,学生变得口齿更为伶俐。(3)视唱是合唱的基础,练耳是合唱的保障,合唱教学不能缺少视谱即唱与听觉训练,其中,视唱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按乐谱要求准确唱出曲调的能力,听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辨别音乐节奏、记忆音乐以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向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使学生能够同时运用脑、眼、耳、口这四个器官,达到协调一致,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2.途径之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世界前进,想象力较知识更为重要。合唱教学活动将歌曲旋律与音乐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如,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黄昏》,这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歌曲的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所以当二部轮唱时,两个声部非常和谐协调,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在学生的脑海里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再如,该册书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在饱满的情绪和亲切的和声中,学生能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蓝天、白云、碧波、少年……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仿佛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综上所述,在聆听和感悟优美音乐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音乐的神奇,感悟音乐文化的魅力。
3.途径之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现阶段,学校的培育对象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家庭成员的娇宠溺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缺少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合唱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矫正性格上的不良习惯,合唱教学强调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从而使自己与他人的声部融合起来。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初学合唱的学生易于受到他人演唱的干扰,往往试图通过提高嗓音来掩盖他人的声部,却往往使整个合唱变得刺耳难听,声部变得极为不协调。其实,合唱中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成的,合唱是一门群体合作艺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长时间的排练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心灵上的默契,树立起责任意识,扮演起应有的角色,学会尊重他人,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途径之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首好歌曲,往往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作品意境,而合唱艺术是一项带有综合美感的艺术,凝聚着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与复调美,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传达的美感,在将歌曲的优秀元素展现出来的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带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如,四年级下册的《红蜻蜓》,这首歌曲旋律抒情、节奏舒缓、音色柔美,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聆听和合唱这首歌曲,都能激荡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再如,六年级下册的《飞来的花瓣》,歌曲有优美的旋律、细腻的语言和力度的对比,学生用心演唱这首歌曲时,能够体悟到学生对教师的质朴真实情感。面对高难度的音乐作品,很多学生明显存在技术缺陷,但通过欣赏合唱视频和聆听合唱录音,能够令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的节奏、和声、曲调、力度等,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适当引导学生感悟合唱作品中节奏、和声、曲调等元素对作品情节及情感变化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作用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5.途径之五:完善学生品格修养
除以上论述的诸多作用外,合唱教学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实现升华,完善学生品格修养。这是因为,我国优秀合唱曲目众多,如三年级下册的《嘹亮歌声》、四年级下册的《东方明珠》和六年级上册的《同一首歌》等,都寄托了一些美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中国俗语有云:“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美好的合唱也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合唱往往一训练就要几个小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合唱教学易于学生形成刻苦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也利于学生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在坚定了学习态度之余,也强化了学生挑战困难的决心,提高了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品格修养的形成,对于合唱教学的开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优化合唱教学的有益尝试
众所周知,虽然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合唱教学是颇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在领悟到合唱教学诸多作用的基础上,很多音乐教师认真开展合唱教学,但却往往遇到共同的难题,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歌曲,歌曲分外动听,令很多学生陶醉其中,但当教师兴致勃勃地要教学生演唱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显出畏难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发出嘘声,最终合唱教学艰难地进行,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出有益尝试,来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在进行合唱教学中进行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功,但基础训练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柯达伊手势教学法,通过这种游戏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手势教学还能够让学生训练自己的音准。
2.由易到难,在进步中不断提升自己
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合唱相对齐唱要难一些,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用手势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的安排,适当地提高教学的难度。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这一课的时候,在能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歌曲的后半段让学生采用轮唱的方式进行演唱,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表达荡秋千时的欢乐心情。这种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3.从细节做起,注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是提升合唱教学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节奏练习,诸如平稳的节奏、变化的节奏等,这样还能让学生养成对节奏变化良好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今后的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4.均衡发展,训练学生的反应灵敏度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灵敏度是衡量一个人合唱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识谱的灵敏度,要眼快于口,统一的灵敏度、校音的灵敏度等等,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的音准和节奏以及各声部的音量等都要达到一个均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灵敏的辨音能力。
5.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于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多么有趣的教学内容,只要被引入刻板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进行合唱练习,这些优秀的作品能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选择各种合唱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并且在引导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合唱节目。比如,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氛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立体的感受,眼观、耳闻、身感同时进行,这种引导中就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比如,在多声部合唱歌曲面前,学生的耳朵就远远优于自己的嘴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另外,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比如可以教给学生一种合唱操。
6.认真总结,在教学中不断探寻规律
俗语有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合唱基本功的养成不是等到学生升至中高年级才开始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开始其人生中的第一节音乐课,这种累积已经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自身特点,活泼、好动、有好奇心,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寻合唱教学规律,使这项教学活动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与音乐实践活动实现互补,悄然提升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兴趣。具体介绍如下:(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合唱教学同样如此,在正确、科学、合理地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而教师也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愉悦性。(2)合唱教学与音乐实践交织互补,既是指在音乐教学领域,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交织进行的,也是指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多种音乐能力均应在音乐实践中得到提升,学生在合唱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自信心更加坚定。(3)注重趣味性,悄然提升音乐魅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使他们“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为此,合唱教学应尽力避免那种成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枯燥技能训练,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多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充分体悟到合唱的美,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若想将合唱教学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除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外,也要掌握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做出积极努力和尝试。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我们的教学中来。最后,用柯达伊的话与大家共勉:“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授音乐和唱歌,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的心灵,这种热诚将会延续他们的一生。”有幸,我们成为音乐教师,有幸,我们能成为将渴望更好音乐的热诚倾注于孩子心灵的人,但愿我们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杨玮娜.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J].艺海,2011(11):149-150.[2]孙丽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3(05):108.[3]黄秀丽.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3(07):124.[4]孙艳侠.浅谈怎样教好小学音乐[J].学周刊:C,2012(05):188.[5]李伟.谈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2(09):175.[6]蔡萱红.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海峡科学,2009(04):96-97.编辑 韩 晓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何春萍论文摘要: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而班级合唱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思考新课标中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以及小学教师的......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近些年来,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新课改要求下,合唱教学正以全新的脚步迈进音乐课堂。在小学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合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对于鼓励小朋友去唱歌,培养其歌唱兴趣,增加其歌唱信心,同时激发他们的团结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