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迎国检知识要点内容_两基国检知识
两基迎国检知识要点内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两基国检知识”。
一、两基国检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是最后一年 该国家级验收了 所以是国检
二、两基攻坚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下简称《计划》)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实施《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四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该《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到2007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而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 的意义。
(1)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推动西部“两基”攻坚,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2)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五个统筹”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3)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三、“两基”迎国检意义和作用
(1)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推动西部“两基”攻坚,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2)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五个统筹”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3)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4)免教科书费,标准与现行标准一致。即:小学35元/一学期,初中70元/一学期。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四、我区“两基”“国检”的意义是什么? “两基”“国检”既是对我区“两基”工作水平和成果的认定,也是对区政府和全区各级政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依法行政的考核;既是对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两基”工作部署和措施的全面检查,也是对各级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考查;既是对西藏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次检阅,也是对西藏形象的一次展示。因此各地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维护西藏整体形象的高度,坚持把“两基”迎“国检”工作抓实抓好。
五、“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
“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涉及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扫盲”工作等7个方面。
(1)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
(2)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有编不补的问题,教师学历、专业、职称和区域分布结构情况,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情况。
(3)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大班额、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配备不足与利用率不高问题,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施配套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情况。
(4)教育经费。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情况;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的情况;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情况;地、县财政地方性收入20%投入教育情况;“三包”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侵占、挪用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
(5)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问题。
(6)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
(7)“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盲”工作开展情况,青壮年文盲情况,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六、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
1、普及程度:主要检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辍学率等;
2、师资水平:主要检查落实教师编制情况;
3、教育经费:主要检查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公用经费落实情况;
4、办学条件:主要检查校舍和基本办学设施;
5、扫盲工作:主要检查每年扫除青壮年文盲数,现有青壮年文盲数。
七、“两基”国检的主体
组织“两基”国检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督导团,接受“两基”国检的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
八、“两基”通过国检的条件
“两基”通过国检的前提条件是:全省所有县(市、区)的“两基”均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审查,并由教育部公布;省级上报的 “两基”自查材料通过国家审查;所抽查地区(州、市、县)的“两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九.“两基”国检的目的通过“国检”,督促全区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教育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促进教育和谐进步、学校稳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使教育受益、学校受益、学生受益的目的。
十、西藏“两基”迎国检工作要求 自治区“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同志在2011年1月19日召开的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我区的迎国检主要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控辍保学这一重点;二是落实好教育经费投入;三是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四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五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六是积极做好“扫盲”工作;七是做好自查与整改各项工作;八是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九是充分展示西藏“两基”工作的特色与成就。这“九点工作任务”是对全区各地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基本要求。
十一、中小学“三包”政策
根据《西藏自治区中小学“三包”经费、助学金、奖学金管理办法》(藏教厅[2005]108号)规定,“三包”经费是指国家财政对我区中小学农牧民子女在校生提供的“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经费。
十二、个人脱盲的标准
根据《西藏自治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藏教督[2004]5号)规定,我区个人脱盲的标准是:
(1)藏文脱盲标准:会读且能拼写藏文常用字词,能阅读较通俗藏文文章,会写常用的应用文,能够记简单的帐目。
(2)汉文脱盲标准:会认、会写1500个以上汉字,能看懂浅显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和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3)凡上过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人一律按脱盲统计。凡达到 以上三个条中的任何一条要求,均视为脱盲。
十三、国检对教育经费的要求
依法做到“三个增长”;地、县财政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全部用于教育,专款专用,使用合理,不得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三包”经费按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管理规范。
十四、《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安全责任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十四、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个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十五、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任务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确定了以下五项基本任务: 一是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二是“两基”攻坚与巩固提高相结合; 三是资助困难学生;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是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十六、自治区关于残疾儿童、少年如学的法律规定
《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对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投入和建设,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义务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不得歧视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十七、中小学“三包”经费开支范围
根据《西藏自治区中小学“三包”经费、助学金、奖学金管理办法》(藏教厅[2005]108号),我区中小学“三包”经费和资助金开支范围如下:
(一)可开支的项目:
(1)学生生活用米、面、茶、糖、糌粑、肉类、蛋类、油类、乳制品、蔬菜、调料等食品;
(2)学生生活、学习用燃料;(3)学生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4)学生校服、被褥等必须装备;(5)学生生活日常用品;
(6)学生食堂卫生防疫用品、饮水保温桶、小型炊具等。
(二)不得开支的项目:
(1)汽车、拖拉机、电视机、冰箱(柜)、消毒柜、床铺、桌凳、图书资料等公用设备及零配件;
(2)物资运输费、车辆维修费、水电费、医疗费、门诊费、保健费、防疫费、消毒费等公用费用;
(3)学校教职工和其他用于照顾学生而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个人经费;
(4)学校办公费用和其他不得开支的项目。
十八、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等义务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是指实现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义务教育。
十九、“普九”的对象?
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小学适龄儿童指7—12周岁人口,初中适龄少年指13—15周年人口)。《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的监护人应当送气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推迟到七周岁。
二十、扫盲的对象?
15-50周岁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青壮年,或小学三年级以下学历的半文盲,这部分人要通过各种形式文化补习扫盲。二
十一、察隅县“普六”、“扫盲”、“普九”工作是什么时候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的?
察隅县2001年水利实现“普六”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面完成了扫除青少年文盲工作。2006年通过了全区“普九”验收,并在其后连续三年通过区、地“普九”复查。
二十二、什么是“控辍报学”?
控制学生出学,加大治理辍学工作力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普九”质量和水平。二
十三、为什么一定要拆除D级危房?
因为D级危房承重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栋危险,所以一定要拆。二
十四、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要求
《西藏自治区“两基”教育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藏教督[2010]10号)要求,各县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在“两基”攻坚工作中总结的控辍保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坚持依法控辍保学;
2、坚持行政控辍保学;
3、坚持安全管理控辍保学;
4、坚持服务控辍保学;
5、坚持质量控辍保学;
6、坚持情感控辍保学。二
十五、国家教育督导团什么时候对西藏“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意见和西藏自治区安排,拟定于2011年9月至10月对全区“两基”工作进行检查。
二十六、《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二十七、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相机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讯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两基”迎国检知识问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范围的教育普及,是最宏伟的计划、最伟大的壮举、最艰巨的工程,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
两基迎国检知识“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一、两基迎国检内涵介绍(一)“两基”国检的含义指国家教育督导团对省级政府“两基”工作进行的全......
“两基”迎国检知识问答1、什么叫“两基”?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2、“两基”国检的意义是什么? 答:“两基”国检既是对我省“两基”工作......
“两基”迎国检知识问答 1、什么是“两基”? 答:“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2、什么是“两基”国检? 答:国家教育督导团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
两基国检\“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我地区于2007年实现“两基”目标,其中洛隆县是我地第一个实现“两基”目标的县(2004年),2005年实现“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