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_家庭不良因素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庭不良因素”。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及对策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15129)金茂峰
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未成年人得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能够受到更多的教育和锻炼。但我们必须看到新的情况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未成年人良好行为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家庭的诸多原因,使许多未成年人身上染上了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多年教育工作过程,笔者对此现象进行的分析。
未成年人得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处在“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懂得了一些书本知识,但很不丰厚;他们有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但较脆弱稚嫩;他们奋发向上、个性突出,但往往容易消沉、缺乏理智;他们喜爱活动,但有沉重的学业负担;他们生理有了较快发育,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重视情感,但心里发育不健全。总之,他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过渡期,处在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进来在新闻媒体频频见到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养成不良行为,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深入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家庭的存在。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至关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每一个人从读书识字到认识社会,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都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对子女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恶劣往往是引发青少年养成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
一、家庭结构不健全
家庭破碎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有的父母伤亡、残疾、离异等,使家庭教育功能欠缺或不健全,子女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约束,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导致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因而转向外界寻求感情慰藉,这就很容易被坏人引诱、教唆,养成不良行为。据统计犯罪率高达40%。单亲孩子、单亲家庭,1
已日益凸现为社会上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学生左某,上初一时,由于父亲好吃懒做,经常赌博,母亲感觉没有指望就离异了。从此他就变得非常自卑,学习也没有了任何积极性,成绩也开始下滑。到了初二由于家庭缺少必要的监管,在社会上交到了几个不务正业的青年,时常旷课。
二、家教方式不正确
(1)家庭过分溺爱。有些非常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迁就放纵,百依百顺,一味无原则地接受和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其好逸恶劳、自私自利、骄横任性、逞强好胜等不良行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袒护包庇、放任纵容,使孩子走上邪路。学生金某,父亲弟兄几个,就他一个男丁,因此爷爷、奶奶当成了心肝宝贝。有时父母在教育小孩时,爷爷奶奶就会插手,说小孩还小,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的,你们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久而久之,在小孩的印象中,一旦犯点错误有爷爷奶奶顶着,因此胆子越来越大,在学校、家里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父母对他束手无策。
(2)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对孩子学习要求苛刻,子女稍有过错,就训斥谩骂或拳脚相加,实行棍棒教育,甚至撵出家门,使其流浪社会,结识一些品行不好的人,沾染不良行为,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生陆某,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过。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知道干活,但父亲脾气不是很好,加上家庭原因,逐渐酗起了酒来。每次小孩犯了一点小错,轻则大骂一通,重则被打一顿。因此小孩逐渐不敢回家,有时住到同学家里甚至整夜的泡在网吧里,后来对学习有点失去了兴趣,连学都不想上。
(3)家庭放任自流。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生意,疏忽了对子女的管理教育,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不闻不问,导致子女在社会上放荡、小偷小摸、夜不归宿,甚至打架斗殴。
学生金某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一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平时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吃、住都在爷爷、奶奶家,由于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的话根本就是耳傍风,时间一长,就成了无人监管的状态。由于学习上无压力,又没人督促,所以从一开
始不做作业,到后来索性发展到了旷课。经过几次家访家长虽有所重视,但由于是遥控指挥,作用不大,最后小孩只上了个普通的技校。
三、家庭环境污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不务正业,酗酒、赌博、行为不检点乃至违法犯罪,对识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意志薄弱、涉世不深的小孩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鉴于以上的几点因素,如果因家庭教育,使子女误入歧途,父母将遗憾终生。因此,必须校内、校外一起抓,作为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子女的人格,平等地与子女对话、沟通思想,多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以身作则,给子女营造一个和谐、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使自己的子女都能健康成长。为此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利用网上家长学校等平台,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对策一:家长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随着家长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再到模仿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领子女的健康成长。
对策二: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家长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地爱。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和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对策三:社会、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活动,共同研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进入青春期阶段,特别是在十四岁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与朋友相处。这一阶段,父母应及时地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种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
子发展独立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馈,形成大教育网络,通过密切配合把未成年人不良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对策四:学校可建立单亲家庭或家庭情况特殊的未成年人档案,倍加关心,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通过组织活动来努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其感情世界。有针对性地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不迁就他们所犯得错误,以严格要求体现爱心。引导他们热爱生命,勤奋学习。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这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并应特别关注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让我们共同联合起来,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发表在《苏州德育》2011年第1期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1、什么是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不良行为划为......
泰山学院毕业论文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表现为:低龄化、团伙化,犯罪诱因简单、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未成......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以警示那些离家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