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方法的指导
《读书方法》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书笔记方法的指导”。
11143217
张若松
《从铅笔入手经济》
“铅笔不过是平常之物,远离经世济民之道,从来不是热门话题。”却有人以铅笔之名结社研究经济,周老先生提出疑问,研究经济,为什么要从铅笔入手?殊不知,对经济学毫无研究的我也同样觉得没有头绪,“从真实世界的一支铅笔出发,解释经济,这是源自亚当·斯密的传统”,“我们谨以铅笔为名,成立经济研究社,来表示对这种伟大传统的致意和学习”。这是答案?“不过从真实世界里最平常的现象出发,却的确是源自斯密的伟大传统。”原来真正的答案在这里,铅笔是最平常最细微的现象的代名词。研习经济学不是从深奥的理论入手,而是从人人都可以观察的现象入手。记得老师在讲课时不止一次提到《富国伦》开篇的工人们的分工合作,想来效率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可能是读了多篇之后思想有点混乱了,这个例子无论是老师课上讲解时、还是在周老的这篇文章提到时,我都似乎很震惊。但和铅笔的故事相比,程度还是小了些,因为....读过高中的学生,都会受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比如,强调市场存在各种缺陷,必须依靠政府干预。对于这种观点,我在很长时间内是深信不疑的,并且当作真理。《铅笔的故事》 却是让我对自由市场产生了信仰,这篇文章讲述了铅笔的生产是需要千千万万个人,不需要任何指令,但是他们却可以很好协作生产铅笔。在这些人之中,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铅笔,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生产铅笔,但是却参与这场铅笔生产之中。接着上一段所说的,震惊是在这威力实在是十足啊,工人分工合作还是有人在支配着,铅笔的故事是将市场完全自由化,怎么说也应该是个浩大的工程,或者说时间上也是慢慢形成的吧。
从铅笔入手经济,也是说从真实生活中入手,曾经选修过一门课叫经济决策,课上老师举例的时候总是离不开企业、公司,本以为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例子,一直一成不变传承至今,课下向老师请教的时候,老师笑了笑,说经济这门科学,就是不能脱离真实世界,就算是举例子,也要贴近真实情况。后来想了想,也是,如果说整天在黑板上公式来公式去的,金融危机也分析不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发生变化,而研究者毫不知情,那么就会偏离这门学问的。
然而没有拜读过斯密的著作,仅仅从周老举得几个例子我很难理解出为何提到斯密,不是“看不见的手”,就是“自利和理性”? 我想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在读过更多的文章才能逐渐有所体会吧,暂且画个大大问号留着这里,有机会也一定要亲自看看这个开篇“不是思辨,也不是真假难辨的奇闻,而是任何人都不难观察到的普通现象。没有深奥的术语,更没有花拳绣腿,就是用明晰优雅的英语——而不是当时英国的饱学之士喜欢的拉丁语言——娓娓道来。”的著作。
读到最后的时候,我忽然想明白了老师让我们课下读这些文章的原因,这些浅显又深奥的文章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经济学的殿堂。读过的文章像是一个个符号留在脑海里,却无法完整的将其拼凑在一起。总结一下,从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立场,就是任何理论都要从普通、平常的现象出发。最后我也想引用这句很经典的话——“科斯和我都认为,最蠢的就是试图解释不存在的现象”。
起初拟题目为《寻觅》,是认为一方面,十几年来一直在寻找好的读书方法;另一方面,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相当于在寻觅精神食粮,滋养自己的心灵家园,读书笔记浅谈—《读书的方法》读后感......
读书笔记方法1 上传: 谢秋晓 更新时间:2013-2-23 19:48:42 读书笔记方法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
小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而要学会读书,做读书笔记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好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甚至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珂宝利(新加坡)北京商务中心董事长谈如何读书我特别喜欢逛书店,前几天,趁太太和儿子在上电子琴课,因为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所以趁机又逛了一下广州中华广场的小书店,以前我没......
读书方法一、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会不盲目、有目的。二、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