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_中小学教学常规建设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夯实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小学教学常规建设”。

夯实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提出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其实教育教学也有其必然规律和运行路径,也应建设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新常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关键词:常态课 教学新常态 建设策略

一、教学新常态的内涵

教学新常态就是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的革新、优化、调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对教学的理念、方法、评价机制等要重新整合,使教学体系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更好培养适应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字义来分析:“新”就是摒弃教学诟病,建立全新的教学气候;“常”就是建构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一般通用的运行规则;“态”就是教学运行的态势和模式。综上所述,教学新常态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尊重学生人格、顺乎学习规律的教学氛围和态势。

二、常态课概念的界定

火车再快也需要铁轨支持,飞机再好也需要引擎发动。建设教学新常态的着力点在课堂,在于上好常态课;夯实常态课,是建设教学新常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纵观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常态课的回归已是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们的普遍热望。那么什么是常态课呢?简而言之,常态课就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用心打造的朴实有效、自然生成的常态化课堂。不是作秀,不为展示,而是一以贯之、自始至终、善思善研、善做善成,达成“过程扎实、方法务实、效果真实”的教学常态化、长效化。

三、常态课的主要特点

1.真实,注重实际。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学情,以发展学生的素养素质为目标,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水平、层次差别,真实展现教学过程,真实生成教学互动,真诚面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与整体提高相结合,注重个体与梯度推进相结合。摒弃一切形式主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不需要过度的渲染,不需要过于的雕琢,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教案的生成还是课堂的互动,无论是学生的关注还是素养的培育,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的设施设备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状况等开展常态化教学。我们要使整个课堂朴实无华又浑然天成,真实亲切又辉映灵动。

2.自然,注重规律。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能急功近利、加班加点;不能揠苗助长,题海加压。自然是常态课的重要指标,要改变师道尊严,摒弃严师威武,放下正襟面孔,这样教师教得自然顺畅,学生学得活泼自由;教学合作默契生动、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一位哲学家说:“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返璞归真、自然生成,这就是常态课构建的迫切要求,更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3.有效,注重实用。常态课的核心就是构建有效教学,杜绝无效和负效教学。包括教案的设计、课堂的铺展、教学的生成、学生的训练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推敲的。对教学无关紧要的、对学生发展无关紧要的,都要大刀阔斧地删除或者调整、优化;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的,要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以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常态课的基本原则

1.人本化。以人为本是常态课最重要的构建原则,离开人本教育的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人本原则的教育就是昙花一现、断线风筝。要树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才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坚决杜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的过激思想。要更多基于人的培养、人的发展、人的进步;要从实际出发,把一个个学生培养成为精神坚强、人格完美,有担当、有情怀的好公民。从理念到行动都要转变,转强迫为引导,转灌输为交流,转高压为影响,转改造为改变,转被动为主动,转厌学为乐学。

2.快乐化。常态课就是要打造快乐课堂、快乐教育。营造快乐和谐自由的教学双边关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而不是把课堂演变成学生的潘多拉魔盒,变成师生对立甚至对抗的战场。非快乐课堂严重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潜能,因为在高压紧张的氛围里,人的思想是禁锢的、压抑的。快乐是学生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法宝。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气氛上要求轻松惬意、活泼自由;在师生教学关系上要求人格平等、尊重欣赏;在教学互动上要求合作共商、教学相长;在教育目标上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里培养兴趣、乐于学习、激发潜能、提高素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旦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确立,学习就自然成为一种自觉。对学生来说,不求先知先觉,只需自知自觉,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园、家园。

3.生活化。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育必须是生活化的,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才接地气。常态课的建构要注重课堂的生活化,不能板着面孔说教,不能强压强扭地灌输,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而是要对课堂的整个设计进行把握,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方法路径,使课堂生动起来,使教学灵动起来。常态课就是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激情,充满探索的神奇,流淌思考的浪花,绽放思维的彩虹;无论讨论、无论练习,抑或互动交流,抑或辨理求真,都洋溢着常态课的诗意,栖息着常态课的魅力。

五、常态课的建设策略

1.责任担当是前提。常态课并不是普通的课,不是平常的课,更应是教师负责任的课,是一以贯之的长期、经常、坚持的教学常态活动。构建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责任心,本着对学生负责、教育负责、事业负责的态度和胸怀,不花哨、不作秀、不哗众取宠、不华而不实,而是脚踏实地钻研教材,实事求是地设计教案,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从流程到步骤,从教法到学法、从新授到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细心操作、耐心调适,以最好的状态和热情,以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做新型课堂的缔造者,做教学文本的创作者,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做服务教育的忠实者。

2.更新理念是关键。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营造“倡导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的舆论氛围,坚持实用、适用、有用的原则,认真建构每一节常态课。在常态课中,研究学情、钻研文本、提炼方法、拓宽思路、优化设计,牢固确立“教学常态化、方法最优化、效果最大化”的上课导向,杜绝浮躁、功利的形式,注重展示课堂的价值取向,上好常态课,为每一位学生缔造诗意、快乐、和谐的课堂,让学生的灵性自由飞翔,让学生的悟性豁然开朗。

3.创新评价是核心。评价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教学的有力引擎;常态课的评价机制要与其他课型有所不同,常态课的评价首先要重时效性,重周期性,是一个动态科学的评价过程。常态课的评价不能仅限于一节课或两节课的评判,而在于一个周期内的分析和判断。其次,常态课的评价要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常态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实用,摒弃花架子、拧干表演水分,真实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助推每一位学生进步;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要贴近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三,常态课评价重在学生的发展,要真正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把学生发展的情势、动态、生成,作为常态课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正是常态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其四,常态课的评价重在借鉴和推广,常态课正因为是常态化的课堂,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体系,因此常态课有很大的推广和借鉴作用,有利于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琴江中心小学)

□实习编辑:胡波波

夯实常规、推进课改,打造课改新常态

夯实常规 推进课改 打造课改新常态——胡家营镇初级中学课改推进工作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努力夯实教学常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切实减负增效,用新课程理念量身定制......

以作风建设新常态夯实赶超跨越根基

以作风建设新常态夯实赶超跨越根基沿河自治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打牢反腐倡廉的思想根基,凝聚改革发展正......

常态课的教学

常态课的教学我认为一节有效的常态物理课教学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1、整节课围绕课题没有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学得愉快、充实。2、师生的互动活动有价值、有意义,提高了学生......

常态课总结

初中英语常态课评课总结临江市外国语学校周雪峰地点:接待室时间:2012年10月19日 下午 3点 参加人员: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为期一周的教研组内互相听课、学习,教研课活动结束了。共......

常态课心得

常态课心得——杜蒙二中孙长云通过学习“让常态课走向优质”后,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教育改革是对课程改革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寄予无限期盼。课改......

《夯实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夯实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小学教学常规建设 建设 常态 夯实 中小学教学常规建设 建设 常态 夯实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