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

[关键词]:生命;课堂;希望;情感;智慧

[摘要]:建构生命课堂就得进行生命课堂教学设计。它要求教师在明确和牢记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之外,还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促进学生生命形态的健康成长,实现和谐的生命课堂的有效生成。而情感、智慧、希望是使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不可缺少的要素。

生命是什么?

诗人席慕容说: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我们教育者认为,生命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中的肉体与精神的成长。而生命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生命力的综合生成过程,是道德建树和生命发展的过程。

建构生命课堂就得进行生命课堂教学设计。它要求教师在明确和牢记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之外,还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促进学生生命形态的健康成长,实现和谐的生命课堂的有效生成。而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氛围的创设,是使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样的课堂,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的,他们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这样的课堂,生命得到尊重、关怀、拓展、提升;这样的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有特色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却忽视了我们课堂中的受教育者的生命需求,忽视了教育的生命性价值。于是,认知、理性取代了活生生的生命存在,训练、灌输堵塞了生机勃勃的生命的成长,日复一日、单调与乏味消磨了学生生命的情趣。因此,要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中获得肉体与精神的成长,生命的课堂就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情感、智慧、希望。

一、生命的课堂应投入生命的激情

什么是激情?心理学中的解释是: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 1 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我们的教学必然要有师生激情的投入。例如,在语文学科中,“言为心之声”,“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课文在课堂的外显,必然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儿童是最情绪化的。刚刚哭的,马上可以破涕而笑;刚刚笑的,转眼可以嚎啕大哭。我常常想,这么情绪化的小孩,他们在课堂上何以面对老师轰炸式的提问而泰然处之,处惊不变?他们人在课堂,其实早已游离到学习活动之外了。他们没有情感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在课堂上胆小如鼠,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下课却立刻变成了小“老虎”,叫呀、跳呀,生龙活虎,情感特别丰富。他们上课的激情哪去了呢?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用一句话点醒了我们:“我们所诅咒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所塑造的,所以教师逃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说得真好,我所埋怨的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造成课堂中学生缺乏激情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教师本身上课缺乏激情,学生的的激情在单调枯燥的教学中干枯了;二是我们的课堂纪律严格、刻板,学生的热情被扼杀了。

特级语文教师孙双金为一堂好课提出了一个很生动的“四个小”标准:学生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就是学生课堂激情的最好体现。没有激情的参与,不会有“小脸通红,小眼闪亮”的激动表现,没有激情的推动,就不会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表达欲望。

有了激情,学生的学习才是投入的、积极的,思维才是灵动的、活跃的。在学习的激情中,学生有一种学习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快乐、是难忘的。伴随着学习高峰的体验,也许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不吐就难受。于是,课堂中,有的学生举手不行,嘴里还叫着“我说,我说。”有的冒险也要把自己的答案公布于众。甚至情不自禁的大声插嘴了。

当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时,老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中而得到激励,把课讲得更好。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只要这样讲课,我们每一位教师谁都能得到这种切身体验。

当然生命状态的课堂是多变的。如果,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仍然激情洋溢,难以安 2 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引导,而决不能靠简单的纪律和粗暴的压制来维持纪律。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自我控制和尊重他人。

二、生命的课堂应飞扬生命的智慧

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英国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沦落到学校的教材知识,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我们教育缺什么——缺智慧。那么,课堂的智慧来之何方?来之于有智慧的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了有智慧的学生。因此,智慧首先来之于教师的课堂智慧,其次学生的智慧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中萌发,在主体的体验中生成,在生活的情景中激发,在质疑争论中碰撞,在讨论想象中放飞。

三、生命的课堂应关注生命的希望

生命为什么存在?生命因为希望而存在。那么,学生的希望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希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希望被尊重,希望被承认,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赞许和赏识。为什么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声表扬,会让学生高兴好几天?就是因为它满足了生命的需要。

一位老师的教学随笔令我颇有感慨。“不知什么时候起,每天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期待。用他们的话说,每天的语文课成了他们紧张生活中的一点亮色,一点神往。说来惭愧,学生这么盼望语文课并非是因为语文的吸引,而是由于音乐的吸引。因为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可以听到一首他们喜欢的歌。”是呀,如果我们的课,每天都给学生一点期待、一点希望,那学生每天的生命存在,岂不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希望的存在呢?

1.生命的课堂要多给学生被尊重、被赏识的希望。

周弘在书中写道:“没有赏识就没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与我们一样,不,他们脆弱的心灵比我们更渴望被尊重、被欣赏。在生命的课堂里我们要时时为这些生命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

2.生命的课堂要满足学生渴望欣喜的愿望。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学生的希望之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出人意外并符合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对学生的精彩表现,我们的教师要么奖一声“正确”,要么奖一片掌声,表扬凝固成了模式,热情僵化为表演,久而久之,学生乏味了,麻木了,倦怠了,这种评价怎能满足学生内心涌动的多彩的希望呢?

本学期,我上了一堂课,利用作文来评价激励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课后学生追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还讲评作文?”

我感受到,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获得新鲜、生动的科学认知,使学生不断得到欣喜,那么学生就会天天都带着幸福而美好的希望,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接受充满生命色彩的学习。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整合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过程。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教学课堂就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英国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2009 [2] 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2008 [3] 丁燃.《新课程,你我同行》之卷三.光明日报出版.2010

陈小云(浙江省龙泉市绿谷教育集团 821804139@qq.com 邮编:323700)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为例江门一中李月珍上学期,我在学校省内公开日中上了一节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受到了省内兄弟学校老师的好......

让课堂焕发智慧的色彩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让课堂焕发智慧的色彩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让课堂焕发智慧的色彩论文

让课堂焕发智慧的色彩论文摘要:基于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富于创造性的特点,在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法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任务驱动法教学,要求以完......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活力是旺盛的生命力、是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也可理解为朝气蓬勃,刚劲有力。学生生命活力在......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为期三个月的国培结束了,作为一名国培成员,我深感荣幸,三个月的培训很扎实,三个月的熏陶让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在培训中,能够聆听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

《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