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支农支教项目的持续开展浅谈志愿服务常态化综述_志愿服务常态化举措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以支农支教项目的持续开展浅谈志愿服务常态化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志愿服务常态化举措”。

以支农支教项目的持续开展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 摘要:志愿者是人类最美丽的理想之一,是一种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尚行为。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爱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公益性服务,是非政府领导与掌控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民间力量。大学生志愿者是进行志愿服务中最具有朝气与活力的一个群体,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制约。本文以我校支农支教项目为例,就如何使志愿服务得到常态化发展做出简要论述,以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体制完善、平台搭建、项目推广为主要促进手段,使得志愿服务得到长久实效地发展。关键词:志愿服务

支农支教

常态化

一、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的问题简析及常态化的意义

1、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的问题简析

(1)以有限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学生小团体为志愿者群体,服务面、参与面狭窄。大学生被称作是象牙塔内的理想主义者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大学生志愿服务途径有限,项目开发量不足,大多服务项目局限于校内,甚至是校内的一小部分群体,不能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难以达到社会上的参与度与认可度。这就要求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将眼光放远,以“走出去”为方向,以发动更多公益力量为目标,开创与发展志愿服务项目。

(2)志愿者热情与责任心难以持久,志愿者队伍不稳定影响服务质量。很多普通人都曾在心里萌发过做志愿者的念头,但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找机会将自己的公益梦想实现,而其中又只有一部分会将公益持续下去。志愿者队伍的不稳定给志愿服务的持久性与专业性提出了挑战,也使得志愿者队伍不易管理。一个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应该摒弃行政化、形式化倾向,不打击志愿者做公益的理想性与纯粹性,以志愿服务的崇高性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此外应当形成统一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从而避免志愿服务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的出现。(3)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形式化、运动化严重,未见实效性。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活动的行政化、形式化、运动化容易扼杀并贬低志愿服务的价值,伤害志愿者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和热情。志愿服务的行政化、形式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严重,志愿服务的运动化更是在各组织轰轰烈烈的“雷锋月”显露无疑。由此导致的志愿服务只是昙花一现,不可能做出深远的影响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该就行政化、形式化、运动化严重的问题深入思考,增强组织的独立性与自治能力,为自己的组织谋求良性发展。

(4)缺乏有效健全的机制约束志愿服务行为、激励志愿者服务积极性以及服务持久性。志愿者管理是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中最为繁琐与庞大的一项工作。志愿者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角色千差万别,且数量多、流动性、随意性大,这就给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在志愿者管理方面带来很大的难度。一套完善的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上岗考核及评优机制,以及先进的网络数据库管理共享机制可以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志愿服务组织者应当尽量去尝试。

(5)资金不足,立法不全,政府支持不够,无法保障志愿者基本权益,进而无法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资金支持对一个项目持续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志愿团体是无固定收入的群体,无法为公益事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应当想办法积极吸收社会公益资金的支持,设计比较好的公益服务项目,然后请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公司或个人进行定向捐助。在中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全,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甚少,不能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利于志愿服务规范化进行。我们大学生志愿者要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推动志愿立法的进程,为今后的志愿服务谋求长足发展。

国内一些热心于公益的慈善组织与个人习惯于捐赠钱物,某些地方基金会的年度经费预算通常是应付救灾、济贫,但社会困难群体缺的不仅是钱物,更缺少发展的能力,而有效的志愿服务可以为这些困难群体提供发展能力。因此,捐助志愿服务往往比捐赠钱物更重要。公益基金也应当积极资助社会志愿团队开展经常性社会志愿服务。

2、常态化的意义

在以往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扎堆献爱心”的现象,每年3月5日前后,一些敬老院、福利院里,志愿者们“一拥而上”,一张桌子被擦拭十几次,一位孤寡老人被反复梳头……而平日里,这些需要我们关怀的群体却得不到我们应有的重视,这样的现象让志愿服务进入一种尴尬境地。在此,我们提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何为常态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在浅的层面上指,将一项有益的志愿服务坚持长期以一定的频率做下去,并能持久深入,而产生正方向的影响。志愿服务常态化能够规范志愿服务,保障服务效果,体现服务价值,避免形式主义,实现志愿服务的有形化、时尚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优秀项目获得持久效益的保障。

二、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支农支教项目的坚持探索之路

1、支农支教项目概况

以“同一片蓝天”为主题的支农支教项目,将关注农村及城市边缘地区儿童的教育以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心,自2009年立项推广以来,经过对未央区小学生家庭情况及西安周边农村的深入调研,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先后于2009年、2010年建立三官庙小学、杨善寨小学支教基地,并在2011年建立冯家村支农基地,建立起一系列孵化品牌项目的基地。与此同时,“一对一”爱心家教活动在我校教学区指定教室每学期定期开展,至今已走过四个年头。蓝天计划主要分为支农与支教两个方面,两方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支教计划主要服务对象为处于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弱势群体子女,以课程辅导为主、兴趣特长培养为辅的教学支点,定期开展覆盖课堂内外的支教活动,包括参与式课堂教学,“一对一”爱心家教、特长培养班等特色支教形式。蓝天支农计划主要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指导方向,以人性化按需服务为基点,并结合支教项目的开展,成功举办文艺汇演、爱心捐赠、全家福拍摄以及科技、卫生、法律的普及宣传等活动。

参与蓝天计划支农支教项目的志愿者逐年增加,持续3个学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近16000小时,参与服务人数已逾600人。该项目以其服务时间长、质量高、影响广而在校内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认可,在面向的服务对象中获得良好口碑,是我校青年志愿者践行志愿精神、实现常态化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

2、支农支教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在传承既有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支农支教项目部 以“创新式教学,亲情化服务”为两大特色,坚持前进摸索,持续为项目提供最新的力量之源。

在上一学年的总结中,项目团队认识到原有项目中存在服务时间短、形式主义明显、志愿者随意性大、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特色等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修正,(1)加长服务时长,加深志愿服务影响力;(2)规范管理志愿者,加强志愿者培训;

(3)改善项目实施机制,摸索最合理最高效的服务模式。(4)坚持创新,挖掘专业特色

经过以上完善,支农支教项目部成功举办了国防文化周、国际交流周、爱心家教小学生书画大赛、“饮水思源,回馈农村”支农活动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使志愿服务常态化得到更进一步体现。

3、围绕项目开展的平台建设

在长期的项目开展中,我校支农支教项目经过一届一届传承完善,形成了一套合理有序的项目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的策划、实施、宣传、总结等。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立足项目发展的需求,打造出了包括外场宣传与网络宣传的特色平台,也已具备能够保障日常项目高效进行的志愿者管理机制,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选拨、注册以及考核与奖励机制。这一系列平台的建设使得能够高效完成项目发展任务,并承担起长期的服务项目,平台的建设在项目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4、项目纵向与横向的延伸,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项目若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致力于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横向与纵向的影响力综合说明一个项目的价值。所谓横向,即项目涉及的领域、影响的范围、面向的群体等,所谓纵向,即产生影响的深度、力度等。

要想切实做好项目横向与纵向的延伸,需要做到以下五点:(1)注重团队建设,完善组织体制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基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组织得以生生不息的保障,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制度的拟定,培养新一届学生干部,保障日常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2)传承精品活动,积累项目经验

精品活动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的结晶,是比较成熟比较有意义的项目,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的模版。在传承精品活动的同时,要学习前人的经验,积累经验,得到项目中共通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新开发的项目中。

(3)创新服务形式,践行志愿精神

创新是一缕清泉,是项目的生命力,但创新并不仅仅指“无中生有”,合理的改变就是创新。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改变,每一次的改变都赋予它更多的意义,都能更好地传达志愿精神,项目的发展鼓励改变,不要固步自封。

(4)开拓项目基地,培养品牌活动

项目基地是为项目搭建的平台,开拓新的项目基地是项目横向延伸有力手段。项目的基地化、品牌化可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加深项目的影响。并因为基地的约束力,将对我们的志愿服务常态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打造广阔平台,公益走向社会

公益是社会性的,若是永远躲在校园的象牙塔内,公益的意义微乎其微。大学生志愿组织要致力于打造校园外更广阔的平台,积极与社会上公益组织联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走出去”为方向,将公益做广,做实,做好。

三、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措施:

1、以公益心、责任心、创新能力、开拓精神武装团队。哲学家康德曾经说:“世界上有三种最美的事物,那就是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以及人类心中的道德良知”。志愿服务是人自发性的一种自我奉献,是人道德良知的一种展现。志愿服务能够唤起人类心灵深处最纯净的道德良知,这种良知与情怀是支撑志愿服务事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使,而是靠“使命”的凝聚和引导形成强烈的责任心。然而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仅要有一颗公益心、责任心,还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创新是生命力的源泉,开拓是行走的勇气,这样的团队才能在公益的疆土上越走越远。

2、建立项目基地,以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促进常态化。项目基地是孵化品牌项目的平台,一个项目基地随之带来的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长期坚持的项目,以长期坚持打造品牌,以品牌发展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校支农支教项目的常态化发展即以这个模式摸索前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想更好地促进常态化,在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还将继续拓展我们的项目基地,以一个组织管理者的身份统筹管理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与参与服务的志愿者。

3、建立健全高效的志愿者管理与激励体制,保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任何一项志愿服务都离不开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尝试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包括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上岗考核、评优激励,使其得到约束的同时得到应有的保障与激励。结合志愿者库的建立,以院级志愿者库为辅助,以统一的标准量化志愿服务,例如以服务时长为标准,制定星级志愿者、优秀志愿者、骨干志愿者的成长模式,激励志愿者投身于志愿服务中,最大限度保证志愿者的有序管理。

4、通过宣传搭建大众平台,倡导全民公益,将志愿服务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宣传是另外一种对志愿者的肯定与嘉奖,能够给予志愿者正方向的指引,以志愿服务的崇高性鼓励志愿者以长久的热情参与。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应当具备宣传意识,发展优秀的宣传员,打造实体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的宣传平台,寻求社会上的媒体持续关注。通过大众平台的搭建,宣传志愿者精神文化,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把志愿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正、扶贫济困、理念倡导”的公益行为中,争取到更多的人力物力保障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进行。

5、推广优秀项目,以优秀项目的社会化长期运营为最终目标。考虑到项目服务面和参与面狭窄的问题,要想扩大项目横向的影响力,必须要致力于优秀项目推广,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生小团体走向社会大众,让其生命力得以彰显。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应该积极与同类学生组织交流,以达成合作共赢;积极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联系,做优秀项目交流,在优秀项目推广上达成合作;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根据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寻求合作。项目的推广与社会化长期有效运营是一个项目要达成的最终目标,通过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即可在共同探索的公益之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四、结语

“在公益中行走,在梦想中铭记”。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非营利的梦想,我们作为公益类学生组织的一员,怀揣着这个梦想,将在公益的路上铭记。愿志愿者的队伍壮大,愿世界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党秀云 《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03期

甘满堂 《志愿服务急需公益资金“输血”》

福建日报

2011-05-02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我校自2012年3月起开展了一系列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情况如下1.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行动。2012年3月4日由德育主任杨妹牵头组织实施,带领师生5......

志愿服务常态化计划方案

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常态化计划方案信誉四季花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品牌1、誉春兰之雷雨春锋节系列活动 (1)“学雷锋”志愿服务(2)“科普教学”义务教学进社区、进校园 2、誉......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思考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思考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以及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文化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

学雷锋志愿服务同城行动常态化倡议书

学雷锋志愿服务同城行动常态化倡议书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下......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 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 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华北电力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在第49个学雷锋日到来......

《以支农支教项目的持续开展浅谈志愿服务常态化综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以支农支教项目的持续开展浅谈志愿服务常态化综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志愿服务常态化举措 志愿服务 支农 常态 志愿服务常态化举措 志愿服务 支农 常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