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_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就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优点:
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与血管相容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留,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血管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留置针适用范围:
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禁用范围: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大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时禁用。
血管的选择
1.操作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
2.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留置针的临床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前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有无破损、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输液前的护理
首先是肝素帽的消毒,常用消毒液:酒精,复合碘/酒精 擦拭时间:15s消毒技术:多方位用力摩擦。
穿刺部位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断式消毒,范围不小于8×8cm,消毒面积应大于透明敷料面积,皮肤消毒剂应自然风干。
透明敷料使用的要点
3M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塞。在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做到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
冲管及封管的护理 冲管的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封管的定义: 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束后。一般儿科用0.9%NS 3~5ml封管,冲管液体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推荐使用一次性冲管装置。
封管护理
正压封管,边推边撤针头,推得速度>撤针头的速度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小调节夹。
留置针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穿刺点无菌,以透明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黏性丧失或卷边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沿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除留置针,进行相应处理。
(4)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5)输液完毕后正压封管并以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确保正压效果,以免堵管或有血栓形成。
(6)更换穿刺部位时应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
(7)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管。
(8)如果发生堵管,应拔管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推注,以免将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9)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静脉留置时间为72—96h。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液体外渗
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紧绷,水肿。(1)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2)用无菌透明辅料妥善固定。
(3)嘱患者避免留置针侧肢体过度活动,勿使肢体受压,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导管堵塞
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数过慢,冲管有阻力或无法冲管,不能抽吸回血。
(1)发现输液过慢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如通气管反折,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输液侧肢体受压等。
(2)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多种药物输注时,两种药物之间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
(3)采用正确的封管手法。
(4)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有条件者可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5)注意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 静脉炎
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热、痛、水肿或条索状改变,有明显束缚感。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导致静脉炎的常见药物:20%甘露醇、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多巴胺、七叶皂甙钠(80 %患者使用 3~5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高糖、高钾、脂肪乳等
静脉炎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穿刺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静脉炎的分级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a.导管留置状态
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b.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c.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d.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e.微粒物质:胶塞、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
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感染所致(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分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相关因素: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当; 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 多次穿刺. 预防: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急诊状态下置入的套管针应在48h内拔除。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 化学性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1.pH值、渗透压;
2.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 小静脉,粗导管。3.留置时间过长; 4.消毒剂未干;
5.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冲分的冲管。 药物性质(PH值):
• 血液PH值为7.35-7.45;
• PH值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pH值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pH值=6.0-8.0
内膜刺激小
pH值>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药物性质(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
低渗溶液:
如 0.45%氯化钠 溶液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 0.9%氯化钠溶液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如 甘露醇 • 药物的渗透压越高,对静脉刺激越大。
•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渗透压 阿霉素
280 环磷酰胺
352 5-FU
650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 一旦发生静脉炎 ,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影响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
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使用透明贴;消毒后充分待干再行穿刺。
静脉炎的治疗:
传统方法:1.冷、热毛巾湿敷2.50%硫酸镁湿敷 3.50%酒精湿敷
4.喜疗妥湿敷5.自制的中药(芦荟、蜂蜜)外敷。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一. 浅静脉留置针的定义,应用意义。1.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它是由不锈钢的针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齐刺入血管......
静脉留置针应用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被广泛采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进展严静武清区人民医院[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在临床工作中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患者多......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学习目标: 认识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封管使用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 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一、认识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由生物......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如何更好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