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1类切口抗生素_一类手术切口抗生素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外科1类切口抗生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类手术切口抗生素”。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四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由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教科、药剂科、院感科、护理部、外科、感染疾病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成立工作协作小组,负责我院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细则贯彻落实。

第五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七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八条 一般情况下,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九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十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十一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等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等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二条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科室,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第十三条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计算。

第十四条 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十五条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2小时至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十六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十八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第五章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十九条 实施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

第二十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二十一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二十二条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二十四条 尽量不放引流装臵,如需放臵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臵,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臵引流装臵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二十五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六条 需连台的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二十七条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用药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

第二十九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各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并根据本机构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种类,并及时通报。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院药事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预防用药......

抗生素

1、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大家实际上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

抗生素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作用是杀灭导致疾病的细菌,因而对细菌引发的疾病有治疗作用。总体来说,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它对病毒引发的疾病......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摘 要: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及时进行手术是最好的手段。外伤手术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

出口水产品慎用抗菌抗生素类渔药

出口水产品慎用抗菌抗生素类渔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量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正面临着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和效益型的转变,加入WTO以后,虽然关税壁垒的坚冰已经打破,但非关......

《外科1类切口抗生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外科1类切口抗生素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一类手术切口抗生素 切口 抗生素 外科 一类手术切口抗生素 切口 抗生素 外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