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在营养不良_腋静脉留置针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腋静脉留置针在营养不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腋静脉留置针”。

腋静脉留置针在高原营养不良小儿中的应用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PICU 陈海燕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儿科 杨晓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高原营养不良婴幼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9 例高原营养不良患儿采用腋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注。结果 经腋静脉留置时间长,有效地解决了营养不良选血管困难,留置时间过短易出现并发症的难题,29例患儿成功的渡过了感染期并康复出院。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术不仅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了输液局部不良反应的出现,而且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关键词: 高原营养不良患儿、腋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23.2 文献标志码:A 我们地处西部高原,由于海拔高和多民族积聚地,喂养知识缺乏,营养不良小儿较为多见。而高原营养不良小儿多由于喂养困难,免疫力低下而易感染,输液治疗对于营养不良患儿来说是最基本的用药途径,我们采用部分静脉营养配合部分胃肠内营养,以补充和提供营养物质,因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且外渗后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我们利用腋静脉渗透压耐受性与中心静脉接近的特点,采用腋静脉留置针代替中心静脉置管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给患儿输液,既能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使家长满意,又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保护了浅表静脉。腋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在高原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PICU入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腋静脉留置营养不良患儿30例为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患儿,男16名,女14例,年龄38天到3岁4个月.对照组30例为2005年5月-2006年12年收治的患儿,女19例,男11例,年龄32天到4岁5个月.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留置,两组病例在性别、体重、合并症以及输液的种类、剂量、疗程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材料选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Y型一次性留置针和3M 无菌透明敷贴,并准备好静脉输注用物。

2.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在患儿穿刺侧肩岬下垫一小枕使其肩膀抬高200~300 ,操作者左手持患儿三角肌处将手臂轻轻向外展1100~1300,使患儿腋窝水平暴露,在上臂内侧近腋窝约0.5 cm~1.0 cm处可见腋静脉的走行此处即为腋静脉穿刺部分【1】。助手站在患儿的头侧,用右手拇指在腋动脉稍内侧垂直按压使腋静脉回流受阻,远端充盈, 操作者常规消毒后在腋静脉下方0.5cm处进针阁,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 mm~2 mm。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后,右手将针芯拔出,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观察输液情况。输液完毕,用5ml注射器抽取3-5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夹紧活塞夹,尽量靠近Y接口端夹上,确保管路通畅。

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1.腋静脉留置时间为(7.5士1.56)d,而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为(2.46士0,95)d,两组具有差异性(P

2.腋静脉留置输人静脉营养出现局部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折管等不

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 1 两 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况〔(n%)〕

组别 n

静脉炎 液体外渗 脱管 折管

观察组 30 0(0.00)4(13.33)3(10)2(6.67)对照组 30 7(23.33)18(60.00)15(50)16(53.33)注: p 值 均

护理要点

腋静脉穿刺应熟悉腋静脉的解剖位置,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保障,手臂拉直背伸位时,不可强力牵拉,防止上臂意外损伤。由于大部分腋静脉只能隐约可见,进针速度宜慢【2】,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大于300,腋静脉留置成功后,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腋静脉区,液体外渗不易被发现,因此应加强巡视,每半小时巡视1 次,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可与对侧腋静脉区作对比, 如小儿哭闹明显也应检查是否为液体外渗所致的疼痛,发现液体外渗时应及时拔针,重新留置,外渗明显的可局部给予33 %硫酸镁湿热敷,拔管后继续观察局部皮肤变化,穿刺部位红肿处立即采用新洁尔灭配外敷。再次输液或静脉给药时,均需先确认留置导管内无血凝块阻塞再接液体。如遇阻力,点滴速度明显低于往日或未见回血,应进一步确认置导管的通畅性。切忌强行推注,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人血循环而发生栓塞。另外,静脉推药时不宜用力过猛,否则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外渗。输液毕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用注射器从肝素帽末端进入缓慢均匀的推注封管液,即正压封管,注毕调紧管夹,拔出注射器,将留置针固定好。每日封管2 次,分别在输液完毕和晚上8:00~9:00 各注入封管液1 次,防止堵管.讨论

首先,腋静脉是贵要静脉汇合而成,位置恒定、管径粗大、走向直,腋静脉为大静脉,血流最大、流速快,留置套管针最大流速可达97 mL/ min【3】,输入的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可迅速改变药液的浓度、液体渗透压,减轻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长时间保留输人静脉营养液也不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又因腋静脉的管径粗大,走行直,留置针套管进人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留置针套管对血管壁的长时间机械性摩擦【4】,也就减少了机械性静脉;而头皮、上肢、下肢静脉血管表浅、细小,静脉回流速度慢【5】,血液回流量不能满足药物稀释的要求,慢慢地将细胞的水分带走,细胞缺水而致防御能

【6】力降低,易致静脉炎、渗漏、血栓形成。其次,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较高,损伤较小;又因腋部的活动幅度相对小,并且腋静脉位置隐蔽, 留置针受活动影响小而不易脱落,不易被患儿抓掉,留置时间长,安全性比较高,减少了穿刺的机会及难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总之,腋 静脉留置针为高原营养不良患儿连续输人高渗透压静脉营养液开辟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通路,以保证营养液的输人,同时又避免了因为高渗静脉营养液造成组织坏死,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了血管的破坏,节约了患儿治疗费,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四川解剖学杂志,2000 ,8(4): 201-202.(2)甄毅贞,陈泽红,黄美清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2,8(3):337一8.(3)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219.(4)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219.(5)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6)崔丽,王秀娟,马瑞华,等。套管针在脐静脉注射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18.作者简介:陈海燕 女 主管护士 汉族 工作单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PICU 联系地址: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PICU 邮政编码:810007 邮箱:432mz0621@163.com

杨晓丽 女 主管护士 汉族 工作单位: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儿科 联系地址: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儿科 邮政编码:751600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学习目标: 认识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封管使用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 使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一、认识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由生物......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如何更好更......

静脉留置针操作、

一、穿刺操作前,首先整理衣帽,评估患者及环境。核对医嘱,请问您是 吗?我是你的责任护士 ,听说今天晨起你有腹泻的症状,(是的),稍后遵医嘱我要为你静点0.9%nacl,为您补液,防止脱水现象的......

静脉留置针流程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3、心里状态及配合程度。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

静脉留置针技

静脉留置针技术(一)目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2)评估患者局......

《腋静脉留置针在营养不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腋静脉留置针在营养不良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腋静脉留置针 营养不良 静脉 腋静脉留置针 营养不良 静脉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