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_免费黄山奇石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黄山奇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免费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一、课文解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我国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 石、怪石。课文描写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开篇即点明黄山的奇石有趣,接着介绍各种奇石,想象独

特又有趣味。全文共 6个自然段,第 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秀丽景 色,还特别指出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 2~5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具体介绍了“仙 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神奇怪石。第 6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其他怪 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

课文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 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是“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的场景,与第3、5自然段 相对应,方便学生了解奇石的形状,借助画面发挥想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区、秀”等 14个生字;正确书写“升、闪”等 7个字。

2.正确认读“风景区、景色、秀丽”等词语;正确读写“黄山、奇石、好像”等 词语。

3.借助图画理解“陡峭”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5自然段。4.抓住“奇”字感受奇石的特点,能用比喻句描述奇石的样子。

5.能简单介绍一个地方;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向往、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展开想象,体会黄山怪石的奇特、有趣。

教学难点:用比喻句来描述其他奇石的样子。106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读准字音:“膊”读二声,但是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天都峰”中的“都” 读(dū),要提醒学生读准多音字;“形、状”等字是后鼻音,“仙、闪、岩”等字是前鼻 音,发音易错,可组成词语反复练读。如“神仙—闪现”“岩石—杨树”。(2)识记字形:“区、巨”的部首都是“匸”,字形相近,可组成词语强化识记。

“神、抢、胳、膊、臂”等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偏旁表意,启发学生结合字理识记。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 ①形声字规律识记:“胳、膊、臂”都是月字旁的字,这类字大都与身体部位有关。可启发学生再说几个学过的月字旁的字,如脖、背、腿。“神、抢”让学生说一说哪部分 偏旁表音,哪部分表意。

②辨析字形、词语强化:区——区长、山区、风景区;巨——巨大、巨人、巨星。③与熟字对比识字:神(神仙)——伸(伸直);秀(秀丽)——季(四季)。④猜字谜识记:一个人,在山边(仙);山下的石头(岩);守门员(闪)。

(3)识字检测。学文后,可出示儿歌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 黄山石,形状4 4 奇,山峰巨4 4,岩4 石立。小猴子,胳膊4 4 举,伸4 手臂4,看仔细。金鸡啼,很 神4 气,仙4 桃石,天下奇。2.写字。

本课要写的 7个字中,“升”是独体字,要提示学生关注笔顺;“闪”是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要加以强调;“琴”是上下结构,上边部件横画较多,要指导学生 认真观察笔画之间的疏密,及每一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球、弹、形、状”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球、状、弹”左窄右 宽,“形”左右同宽。本课 7个字的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升 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横位于田字格的横中线上;第三笔是竖撇;最后一笔竖要写得长一

些,高于短撇。

闪 先外后内,里边“人”字中的捺变为点。

球 左窄右宽;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求”字由 7笔组成,其中的第五、六笔撇和

捺不要连写;不要遗漏最后一笔点。

弹 左窄右宽;弓字旁的笔顺是横折、横、竖折折钩。107 字 书写指导要点

琴 上面的两个“王”略有不同,左边的“王”最后一笔是提;下面“今”的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是横折。

形 左右同宽;右边的三个撇要疏密得当,起笔在一条直线上。

状 左窄右宽;左边的笔顺为点、提、竖;右部最后一笔点不要遗漏。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1)黄山奇4 石。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生动逼真,课文就是围绕 “奇”展开介绍的。

出示课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奇”组词,如奇怪、奇特、神奇、奇妙、稀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谈谈“奇石”的“奇”是什么意思,进而感受黄山石的 奇和怪。

(2)在一座陡峭4 4 的山峰4 4 上,有一只“猴子”。

“山峰”一词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下文的“山头”理解。“陡峭”用来形容 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陡峭的山峰,高且 险峻,像被一把神斧劈开。然后结合插图说说图中的山峰是怎样的,进而理解“陡峭” 的含义。2.课文内容理解和朗读指导。

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黄山奇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再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插图展示的是哪些奇石,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进而理清课文内容。

第 1自然段,可让学生读后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 的?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疏通语句。“闻名中外”可以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北京 有故宫、长城等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新疆也有许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如天山天池、喀 纳斯湖景区、那拉提草原等。“尤其”可以通过换词的方法来理解,如“尤其是那些怪石” 可以换为“特别是那些怪石”。还可以结合课后的“读读说说”,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 介绍黄山。然后朗读“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4 4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4 4 ”,表达对黄山奇

石的赞美,并引发阅读期待。

第 2~5自然段描写了 4种奇石,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奇石之 “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续表108 学习第 2自然段,可先出示“仙桃石”图片,让学生说说因何而得名。再读第 2自然 段,读出作者的想象。出示句子“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4 来的一个大桃子,落4 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这个比喻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学生句子 运用了动词“飞、落”变静为动,把这块石头写活了,读起来很有画面感。第 3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理解“陡峭”“蹲”“翻滚的云海”等词语的 意思,说说这块石头为什么叫“猴子观海”。然后默读,用横线画出写猴子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猴子动作的词语,再练习用自己的话介绍。

第 4自然段,没有配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仙人指路”的样子。先让学生理解“仙 人”一词,让学生想一想他知道的“仙人”有哪些,说一说。然后联系“神仙”和后文的 “仙女”一词再理解,让学生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之后,猜另一个词的意思,掌握理解词语 意思的方法。

第 5自然段,可先让学生练读课文,再提出问题: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它是什么样 子的?用曲线标出雄鸡的动作,再用自己的话介绍。第 6自然段,首先让学生理解“奇形怪状”,就是“奇怪的形状”的意思。可引导学

生交流:黄山还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课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使学生体会到 省略号的列举作用,在此处表明黄山奇石之多。

可以结合课后“说句子”的练习,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先说最后一段里面讲的“天 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再说其他不知道名字的石头。引导学生看更多的图片,说 说名字,然后说像什么。可出示以下句式,指名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话的共同点。①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②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这两句话都加入了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石头的样子和特点。然后让学生任选课后一幅 图照样子练习说话。以“天狗望月”为例,可以让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再想象“天 狗”望到了什么,它心里在想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性:作者介绍奇石,有的先介绍名字再介 绍样子,有的先介绍样子再介绍名字。另外,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如讲完“猴子观 海”,课文说“‘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一个“更”字,使文章自然地过渡到后面要介 绍的内容。3.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2~5自然段。

本题是希望学生能够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可以在 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提示,如图片或短语(“仙桃石、猴子 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辅助学生背诵课文。(2)读读说说。

可启发学生先对比例句,结合地图发现“安徽省的南部”是比较大的范围,“黄山”109 是其中的一个地方,范围比较小;同理,“新疆吐鲁番”也是比较大的范围,而“葡萄沟” 只是其中的一个地方。因而可以说黄山在安徽省南部,也可以说安徽省南部有个地方叫黄 山。在学生熟悉这两种表达方式之后,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3)读句子,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写图片里的石头。

3个图片都各有奇怪的形状,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丰富自己的表达。可结合着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鼓励学生能给这些 石头起个名字。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家乡附近有什么山,它们像 什么。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二题 1.状4(zhuàng)

琴4(qín)2.胳4(gē)

脖4(bó)

第三题(以下为正确的字)

1.奇

2.巨

3.伸

4.状

第五题

一(①)山峰

一(③)桃子

一(⑥)雄鸡

一(②)仙人

一(④)马路

一(⑤)葡萄

第六题

1.(1)春姑娘。(2)②①③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学习第 1自然段;书写“升、闪、球”。第二课时:学习第 2~5自然段;结合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体会黄山石之奇;书写 “弹、琴”。

第三课时:学习第 6自然段;发挥想象介绍其他奇石;书写“形、状”;背诵第 2~5 自然段。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黄山等风景区的图片;生字生词卡片。11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说说参观过哪些风景区。

2.教师借助图片介绍黄山风景区,或播放介绍黄山的视频。3.板书课题,让学生用“奇”组词。

(二)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

②指名读课文,正音。提醒学生注意“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等读音问题。③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朗读全文。2.多种方法识字,记忆字形、字义。(详见“教学建议”识字部分。)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怪石”。

(三)学习第 1自然段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了解“风景区、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的意思。

1.理解“闻名中外”和“风景区”的意思。为什么说黄山“闻名中外”?可以结合老 师对黄山的介绍来说。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新疆有什么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2.提问:什么样的景色是“秀丽神奇”的?能不能结合你旅游过的地方说一说。看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图片,能不能用“秀丽神奇”来形容图片上的景色。给学生出示黄 山、九寨沟等风景区的图片。

3.通过换词的方法大体了解“尤其”的含义,知道它有“强调突出”的意思。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①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②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四)书写“升、闪、球”

1.课件演示笔顺,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交流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3.学生书写、展示、讲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复习生字。111 1.猜字谜的方式检测:一个人,在山边(仙);山下的石头(岩);守门员(闪)。2.朗读儿歌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详见教学建议。)

(二)学习第 2~5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第 2~5自然段,思考:这四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奇石? 2.学习第 2自然段。

(1)出示“仙桃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岩石像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课文是怎么介绍的?朗读第 2自然段。

(3)结合插图说一说:这块石头奇在哪里?从中体会:形状奇(像一个大桃子);位 置奇(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再读第 2自然段,说一说这个大桃子作者是怎么想象的。(5)教师点拨: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可以称它为“桃石”,为什么前边要加一个 “仙”字呢?理解“仙”的意思。

(6)让学生比较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①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②就说“仙桃石”吧,好像一个大桃子放在山顶的石盘上。

一个是经过想象加工了的动态的过程,一个直接陈述现在的状况。从中体会:课文中 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这块石头似乎“活”了。3.学习第 3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的插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课文的哪个部分是写这幅图的?(2)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可以借助插图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3)默读第 3自然段,用曲线画出“猴子”的动作。教师点拨:“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使猴子一下子栩栩如生。“一动不 动”则写出了猴子入迷的神态。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猴子观海”。(5)引导朗读,注意其中的动词。4.学习第 4~5自然段。

(1)理解“仙人”的意思。引导:说说你知道的“仙人”吧!

(2)引导学生理解“神仙、仙女”等词,掌握通过知道一个词,理解另一个词的方法。(3)朗读第 4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4)学习第 5自然段,可先让学生练读课文,再提出问题: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它 是什么样子的?用曲线标出雄鸡的动作,再用自己的话介绍。5.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让学生默读第 2~5自然段,让他们说说每一段介绍顺序上的不同。112(2)“仙桃石”和“仙人指路”是先介绍名字,再介绍样子;另外两块奇石,是先介 绍样子,再介绍名字。

(3)小结:写同一种东西,在顺序上有变化,别人在读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重复和 单调。

(三)书写“弹、琴” 1.出示生字,指名领读。2.指导书写。(详见书写指导要点。)

(1)出示课件演示笔顺并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老师黑板上范写,相机指导。

(四)作业

1.熟读第 2~5自然段。

2.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同学们,安徽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课后大家可以通过问家长、翻阅图书、上 网查寻等方法找找有关黄山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个“我知道的黄山”小型汇报会。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一)学习第 6自然段

1.朗读第 6自然段,理解“奇形怪状”。

2.提问:课文中还说到了哪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二)说一说第 6自然段的奇石

1.引导:课文没有具体地描写这些奇石,请你仔细观察,放飞想象,给大家介绍介 绍这些奇石吧!

2.先说最后一段里面讲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提示:

(1)就说天狗望月吧——什么样的天狗,望着什么样的月亮,它在想什么?(2)在什么样的山峰上,有什么样的狮子,在怎样抢球,抢什么样的球?(3)有几个仙女?她们是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

(三)想象奇石,写比喻句 1.引导:“还有那么多的石头,正等着你去起名字呢!”

2.先出示课后第 3题的两个例句,指名朗读,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话的共同点。113 这两句话都加入了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石头的样子和特点,而且想象的时候加入了动 作的描述,让想象更加生动有趣。

3.引导学生看课后第 3题的图片,先给它们起名字,然后说像什么。

可以把“天狗望月”作为例子,让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再想象“天狗”望到了 什么,它心里在想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再写下来。

4.让学生分组合作,一起来给石头起名字和用比喻句写介绍。

(四)书写“形、状” 1.出示生字,指名领读。2.指导写“形、状”。

(1)出示课件演示笔顺并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老师黑板上范写,相机指导。(详见书写指导要点。)

(五)“我知道的黄山”交流会

1.背诵比赛。借助图片,背诵第 2~5自然段。

2.展示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丰富对黄山的了解。

六、教学资源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 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 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 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1. 学会8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认读4个字,能够读写6个新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4.朗读课文,体会黄......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对......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肃宁县邵庄乡北窝小学 石素梅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2)、查阅资料,了解黄山概况。二、教......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黄山奇石1假期里,我和妈妈去黄山游玩。黄山很有名,我在二年级的课文里学到过《黄山奇石》,这次去黄山,那里的石头真的很奇特。我看到了“飞来石”,“金鸡叫天都”,“猴子......

黄山奇石

2、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教学重点、难......

《黄山奇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黄山奇石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免费黄山奇石 黄山 奇石 免费黄山奇石 黄山 奇石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