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_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上海市奉贤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5月11日至13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延利带队,市农委和怀远县政府、县农委有关同志,赴上海市奉贤区考察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团与奉贤区农委相关同志进行了交流座谈,听取了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介绍,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实地参观了上海申亚乡村度假农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山合集团。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海市奉贤区农业基本情况
奉贤区地处上海市南郊,区域面积720.44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开发区,常住人口近100万人,户籍人口52.28万人,农业人口18.45万人,其中从事纯农业劳动力4.8万人。
奉贤区耕地面积37.4万亩,占全市的11.4%。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4.5万亩,小麦、油菜、绿肥种植面积12.5万亩,蔬菜7万亩,花卉林地11.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4.67万亩),全区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1900个,存栏生猪40万头、禽300万羽、奶牛4000头。
2010年奉贤区水稻产量8.55万吨、蔬菜总产47万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285家,实现销售额18亿元,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达6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3180元,增幅连续6年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考察中,我们边听、边问、边看、边学,精神振奋,感慨万千。奉贤人敢闯敢试,积极探寻符合上海都市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点上有精品、块上有特色、面上有提升”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创意农业、从单一农业到融合农业、从低端农业到高效农业、从城郊农业到都市农业的跨越,形成了功能多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布局园区化、服务体系化、安排制度化为内涵特征的“高效、生态、创意”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被誉为“奉贤模式”。此次考察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一)对现代农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奉贤隶属国际大都市上海,农业发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充分说明他们对农业的认识非常深刻。从市到区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据了解,2010年,各级财政对奉贤区“三农”投入资金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18.45%,财政支持“三农”资金稳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二)不断更新农业发展观念。这是奉贤农业发展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统领奉贤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奉贤农业发展不是一个产业、一个部门的单兵作战,而是多产业、多部门、多方面措施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三大优势”,做强产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优势,着力提升品牌内涵、打造特色品牌,获市级农产品品牌58个、上海市名牌9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11个。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开展跨区域合作,在15省、市、自治区建立水产外延基地3.5万亩,与哈尔滨、吉林等地联手建立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奉贤的特种珍禽、特种水产、特色食用菌、特色果品四大优势产业分别占全市份额的70%、50%、40%、和20%;二是与其他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坚持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接二连三”推进产业联动、协调发展,高标准发展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通过园区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业,加快技术创新,使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通过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使农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形成产学研、工农贸、产加销的一体化功能。
三是推进“六化模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高度。推进农业经济特色化,在“特色”上下功夫,重点建设“一核四园”现代农业园区(一核:上海现代农业园区;四园:庄行现代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和海湾都市菜园),总面积达6.6万亩,以全区17.6%的农业可耕地,创造了20.7%的农业总产值。推进特色经济产业化,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做强、做精、做优四大优势产业,培育水产、食用菌、都市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链14个。引进和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70多家。推进产业经济规模化,在“集约经营”上找突破,依靠企业带动,注重联动发展,形成庄行蜜梨、青村黄桃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板块。推进规模经济品牌化,在品牌内涵上抓提升,推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农产品品牌认证总数达80个。推进品牌经济科技化,在“科技兴农”上抓深度,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完成科技项目140多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00多项,创新成果70项。农业主推技术入户率超90%,带动农民增收10%-30%。推进科技经济市场化,在“市场拓展”上抓力度,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搭建平台,加大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市场份额最大化。
(三)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奉贤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一是发展“要素市场”激活农业资源。奉贤区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农业要素交易所,充分挖掘和激活农业要素资源价值。建立了农交中心网、农买网、帮帮农网等一系列电子交易平台,分类经营产权、产品、物资等板块,累计开发农业企业股权、知识产权、农业旅游经营承包权等项目190个,发展会员120个,实现平台交易3000多万元,平台外交易更是高达185亿元。二是“三田机制”创新为农服务平台。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在田头搭建产学研、农科教、产加销对接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和推行“田头研究所”、“田头学校”、“田头超市”为农服务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市场流通,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出一条促进农业科技支撑、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流通的特色之路。共组建“田头研究所”27家,取得成果100多项;建“田头学校”50家,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建“田头超市”61家,年销售额2亿元。三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推进农民宅基地归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统一规划、建新拆旧,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统一土地复垦整治,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实施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组建村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使用权统一入股,明晰村级经济,明确分配方式。通过综合整治,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农业更趋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四是创新合作社模式,提升组织化水平。按照“三个三”的工作理念(确立三大目标、抓好三个规范、建立三项制度),推行“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技部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促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创新合作社模式,组建谷华粮食种植合作联社等更具规模、更具实力的合作联社;鼓励组建资源型、土地入股型村级区域合作社。成立农产品新经济组织联合会,吸收合作组织成为联合会会员,抱团组合、协同发展。目前,奉贤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285家,实现农产品销售18亿元,组织化程度达到68%。
三、几点启示
此次学习考察,使我们对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产生了许多有益启示:
(一)要正确认识并真正重视“三农”工作。通过考察发现,但凡农业农村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当地干部群众对“三农”工作的认识都比较全面、比较到位,各级领导也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奉贤区作为大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反观一些传统农业地区却无法相比。工业强市或工业强县的口号一定不错,但更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得更足。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重视农业、大力支持农村、快速致富农民。
(二)解决“三农”问题,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我们要坚
持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加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
(三)必须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需引入先进的工业经营理念,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缺陷,以工业化为推动力,通过行政和市场双重推动,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广大农户与现代技术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必须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做活市场。考察中发现,奉贤特种珍禽等四大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市占比非常高,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与其它农业产业,这充分说明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必需依托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建设大基地、引进培育大龙头、做响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结合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把糯稻、蔬菜、生猪、肉牛、甲鱼、螃蟹、泥鳅等一些具有较强生产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五)发展现代农业,政策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投入是保障。要坚决贯彻“三化同步”的战略决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共创和谐;要强化科技意识,在新品种引进、新的种养技术、农业科技等方面加强创新、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信贷投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农”,切实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
(六)坚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示范建设为引导,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缺钱、工业化城镇化缺地、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市各县、区也在加快推进此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必需坚持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和“111”示范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让农民主动参与、全程监督,土地整治工作要让群众满意;二是坚持农民新居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建设新型农民社区的同时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统一土地复垦、规范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出效益,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三是结合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典型村、样板村,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一周多的时间以来,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听取了孙立诚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途径”的讲座;参观考察了成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公文近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率领区委区政府考察团赴**市考察学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
冀州市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魏家屯镇位于冀州市东北角十五公里处,这是本次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对象,魏家屯镇镇政府驻魏家屯村。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2.08万人。辖29个行政村。包......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一周多的时间以来,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听取了孙立诚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途径”的讲座;参观考察了成都......
湖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姓名: 姚城镇学号: 院专业班级:电话: 4632047指导教师: 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安徽省舒城县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