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优秀)_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

2.“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C.皇权和神权相结合B. 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4.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 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 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

5.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6.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C.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7.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臧荼、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地方,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汉高祖广封同姓诸侯王 A.有利于确保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B.导致汉王朝陷人混乱并短期而亡 C.迫使继任者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D.加快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步伐 8.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B.设置郡县、管辖地方 C.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D.控制思想、文化专制

9.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官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 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 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

11.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12.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13.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14.“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

A.影响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反映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 D.体现对人情伦理的重视

15.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16.下列选项中,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男女公民在政治权利上一律平等 B.五百人议事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C.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陪审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 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

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 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

18.下图中的十二块铜牌陈列于罗马广场,详细列出了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

B.保障了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19.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

A.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B.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C.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D.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0.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维护奴隶制 C.都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15分)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元史·卷91》 材料二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6分)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1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8分)

22.(15分)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在北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取士无如本朝路狭,唯有进士、明经二科。虽近设制举,亦又取人不多。是三者,大抵只考文辞、念诵而已。天下之士,有大才大行而赋性不能为文辞就举试者,率皆遗之。向时天下无事,则此等人或在场屋,或在农亩,或为商贾,或为僧道,屈伏不能有所为,但怨望思乱而已。今昊(西夏王元昊)贼寇边,西陲用武,覆军杀将,中外震恐,兵寡粮匮,调发无所。当是之时,乃此等人踊跃快意,皆欲助贼为患,或更有盗贼屯聚,则为之倡首,惊劫州县,自图富贵之时也。其间忠义者,尚思因时驻屯而愿为朝廷之用者。然朝廷至今未悟,不加搜访。臣恐为他人所得,则中国处处皆为敌国也。

---(北宋)富弼《上仁宗乞诏陕西等路奏举才武》

材料二 统治者首先是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本身,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科举考试程式 方面的不公。实行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殿试、覆试等,尽力减少在考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考试的相对公正与公平。对于考试过程中官员舞弊现象,予以严惩,以此减少落第士人的不满心理。其次是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充分发挥科举制度的縻士功效。

---黄云鹤《唐宋落第士人抗争及政府对策》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科举取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应对科举弊端所采取的措施。(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4分)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制度有何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8分)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什么相似之处?(1分)

24.[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梅文鼎平生著述“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是制定历法,梅文鼎对传统天文学的研究就是围绕着历法沿革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梅文鼎对传统数学的研究当以《方程论》为最早。对于中西之争,梅文鼎基本上能够持中平公正之心,这与他对数学本质的看法是有关系的。他生于明代官宦家庭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来却蒙受清朝皇帝的恩宠,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通过梅文鼎这一人物,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由尖锐对立到开始交融的历史过程及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进行学术研究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梅文鼎在学术上的贡献。(8分)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史林判断(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

山西大同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山西大同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语文3.23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

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1-2012届初三年级第二次调考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分(fân)外襁(qiǎng)褓恪(kâ)尽职守恣......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优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优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宁夏 学年 高二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宁夏 学年 高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