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_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第74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第74课 英国群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
(2)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基本史实;
(3)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4)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2)情境再现分析材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归纳、概括;(3)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复杂性和曲折性;(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她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4)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方法】
1. 采用概要讲述法,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2. 利用问题探究方式,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3. 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议会和国王的斗争:
(1)提交《大抗议书》:
①背景:查理一世的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长期议会的召开,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的领导中心。
②内容:反对专制,要求自由和议会权利。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
③意义: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①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②两次内战,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3)共和国时期: ①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②1653年,克伦威尔掌权。(4)“光荣革命”:
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
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3)代议制度的发展。
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为主要特点。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
【教学重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2.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热点试题】
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 2.《大宪章》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异同。
3.17、18世纪英国在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采取了那些重大举措?而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如何?这种不同说明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4.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开始设立内阁制?当时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是谁?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和英国内阁制有何根本区别?
5.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
【课堂小结】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3.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余江一中:邓耀吉一、对学生的分析高一新生整体学习水平偏低,历史基础几乎为零,政治思维也十分薄弱,学习......
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
课程目标: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运作。环节一:导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初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初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