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全文]_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进而让大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现知荣辱求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难点:
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该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问题。
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帮助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
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法制教育,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内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1、什么是大学?
一般认为,大学产生于中世纪,1087年在意大利波罗尼亚市创建了第一所大学---波罗尼亚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涵义是大家来学。
按照儒学经典《大学》解释,大学是指“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和统治之学。《学记》中解释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学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场所。大学有系统训练和严格教育。
大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
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概而言之,大学是从事人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传播科学与民主,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场所。
2、大学的社会职能
培养人才——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
发展科学——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社会服务——当代大学职能的延伸
3、大学的特点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4、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要求
大学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创新精神、批判精神
人才培养要求: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维、学会与人共处。②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长有所用。
③学会生活的能力、掌握生存的本领、提高生命的质量。
5、大学生活的特点
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特点
生活的集体性与自立性
学习的选择性与自觉性
课余生活的丰实性与多样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广泛性
大学管理的 “三自性”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学会自理生活,学会理财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学会学习,掌握自学方法
大胆实践,积极参加活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善于驾驭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分析
1、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
3、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
4、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5、收费和就业制度改革带来的危机心理
6、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荷华德〃加德纳(美国心理学教授)
文字语言型学习者
逻辑数学型学习者
视觉空间型学习者
人际关系型学习者
音乐韵律型学习者
身体动态型学习者
个人内在型学习者
四、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4.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任务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目标一:学习好
目标二:全面发展自己
目标三:学会做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知荣辱、求发展
1、荣辱观的内涵
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实施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舆论对某种行为所做出的肯定性或赞赏性的道德评价。二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肯定的一种道德意识。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七字歌谣”:“八荣八耻”要牢记,“八荣八耻”要明晰。爱国爱校爱集体,为了祖国齐努力。做人不能顾自己,服务他人记心里。好逸恶劳是耻辱,参加劳动要积极。勤俭节约不能忘,铺张浪费要摒弃。尊老爱幼是美德,团结友爱创美誉。诚实守信最重要,做人诚信要牢记。克服困难争上游,崇尚科学数第一。自觉遵纪又守法,不要违规又违纪。知晓荣辱会做事,争做文明大学生。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①“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②“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③“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
①胸怀坦荡,具有坚定正确的信念。
②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知行统一,具有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④和而不同,具有高尚的个性品质。
⑤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
5、大学生校园荣辱观
(一)以刻苦学习为荣以讨厌学习为耻
以认真听讲为荣以交头接耳为耻
以不耻下问为荣以自骄自傲为耻
以学习成绩为荣以比吃比穿为耻
以互相帮助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
以团结同学为荣以拉帮结伙为耻
以尊师敬老为荣以自以为是为耻
以关心集体为荣以损害集体为耻
(二)以追求理想积极拼搏为荣,以胸无大志消极涣散为耻;
以乐于奉献志愿服务为荣,以斤斤计较贪慕虚荣为耻;
以刻苦学习恪守诚信为荣,以贪图享受弄虚作假为耻;
以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为荣,以傲慢自负不讲礼义为耻;
以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为荣,以迟到旷课自由散漫为耻;
以关爱集体关注社会为荣,以个人自闭狭隘自私为耻;
以同学和睦宿舍整洁为荣,以互不团结宿舍脏乱为耻。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臵,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完善自我可借鉴陶行知的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四个基本概念
1、思想道德:是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的品质。道德素质: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
3、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思考题:
1.你准备如何度过大学生涯?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4.大学三年如何塑造自己?
推荐阅读: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4月30日。
2.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3.[德]J•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什么是大学?大学是什么?有什么?进入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先来认识大学。(一)大学的内涵1.大学有大文化......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大学生活是人生发展的新历程• 要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设计大学阶段的科学而全面的成长目标• 成为德才兼......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章节与课题: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学习,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