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练习卷_期中考试练习题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期中考试练习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期中考试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一)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踌躇()绮户()簸箕()()秫秸()()鬼鬼祟祟()归省()jī()身咬文jiáo()字

2、默写(11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

(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5)。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6)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3、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0分)⑴楚人有涉江者()⑵先自度其足()

⑶项为之强()鞭数十()以丛草为林()

(4)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6、.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3分)

例: 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8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3分)

⑵、后人对王建的炼字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或词,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5分)

(二)(20分)

8、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0分)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

(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

(三)(10分)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9、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试为这幅“风俗画”命名。(2分)

10、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8分)

(四)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10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1、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2分)

12、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2分)

13、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14、甲段中作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请找出来。(4分)

(五)(12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5、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2分)

16、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18、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思想品德练习卷

测试卷(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第2课 花季中的男孩女孩练习卷(全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 (选择题 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

应用文练习卷

迈成教育专转本应用文练习卷(一)1.找出请假条中的两处毛病,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张老师:您好!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需要请假,望老师批准。2013年5月20日请假人:李明2.按照要求修改下列......

宏观练习卷

【注意:答案按序号写在答题纸上,答毕后试题与答题纸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__________。A..亚当.斯密的《国......

《政治生活》⑦练习卷

2014年《政治生活》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各级人大代表......

名著练习卷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编写:俞仙台名著知识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部分: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期中考试练习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期中考试练习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期中考试练习题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练习题 期中考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