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黎永凯工作单位:瓦鲁学校联系电话:***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一、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创新能力的内涵 现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大多都采用讲授法教学。国内还是国外的小学数学课堂,讲解法虽仍占主力,但其所占的比率在下降,其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家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提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问题。但国外讲求避免“多次单调的重复”,认为教学方法要注重科学有效,要加强理解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练习和复习要得当。而中国讲求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学生才能掌握的更牢固。各国改革的步子大小不尽相同,对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也不完全一样。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很重视应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了。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基础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中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

[1]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通过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思维不再令人陌生。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的核心将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成与败将会看谁拥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2]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

[3] 生发展的促进者。” 遵照这样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应创设师生互动的氛围,努力成为

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驰骋想象,开启心灵,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乐于探索,乐于创新。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多采用举例、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特地多角度地看问题,以着意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1.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的教育环境。这里所致的教育环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也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 少

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度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少师生的双边互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4]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时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5] 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相信学生智慧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敢于发表意见,有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有这样一道题 “39+23”,我让学生的积极展现各自的思路:⑴39+23=39+20+3=29+3=62 ⑵39+23=30+20+9+3=59+3=62 ⑶39+23=39+1+22=40+22=62⑷39+23=40-1+23=40+23-1 =63-1=62 ⑸39+23=40-1+20+3=40+20+3-1=60+3-1=63-1=62 ⑹39+23=(9+3)+(30+20)=12+50=62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启迪,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探索、发现、创新的快乐。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习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一种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 “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例如,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用媒体出现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这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然

后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学生每人都有一套学具,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我还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的棱、面的特点。学生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长方体的认识”一节,学生听到下课铃响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神态,发出的是不情愿的长叹,这都说明学生的创新活动没有停止。应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还在摆弄学具。试想,他们放学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创造出什么呢?我们应该使学生的创造 欲望形成于课堂,满足于课外,伴随着终生。

又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计算时有意安排三种实验,即:圆锥与圆锥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紧张愉快的实验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当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给以肯定和赞扬之后,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圆锥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2倍,则高是它的1/2时,或圆锥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l/2,则高是它的2倍时,圆锥体积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从实验中解决。(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再次进行实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勇于实践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促进知识的深化。

因此,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引导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从而去体验在学习中发现和创造的乐趣。[5]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通过给学生介绍阿基米德洗澡时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瓦特从水开时壶盖掀动受到启发而发明了蒸汽机等科学史上的创新实例,鼓励学生敢于幻想,敢于实验。总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只是利用数学知识的模仿,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形成,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设想,丰富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启东.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数学通报,2001(1):40-50

[2] 王福杰.浅谈数学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 [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7(2):78

[3] 王欣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7(2):29-30

[4] 董丽华.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保持[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7(2):39-40

[5] 赵华杰.小学数学开放梯队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J].中华现代教育,2007(5):49-51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如何在小学教学中......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1.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没有创新,就难有......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