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初探_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初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初探
让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愉快学习的境界。在信息爆炸、信息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创设一种高效低耗、气氛愉悦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且必要。如何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技能,而这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达到。因此,我的语文课堂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把课堂自能习得的快感,增长学习的信心。这种摒弃传统教学专一垄断的“教”或“讲”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成了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学生们能更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
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把握每单元阅读教材前的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并将每个目标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对课文“定向”后,再按照我设计的“初读质疑——再读解疑——三读巩固自测”的思路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我还尝试开展
“今天我来当老师”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课文的提问,设计课堂学习的流程,交流评选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充当一节课的老师。在这个构思问题、构想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习得了知识,更在充分体验到成为课堂的主体后的愉悦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可以说:“情”是文之要,文之魂。把观文、赏文变成“沿波探源”、“顺藤摸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过程就可由情感活动、审美活动带动知识点的求知、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使语文教学的知、情、理三者统一起来。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课前在讲台放置一面国旗,在教室黑板上写三句标语,如毛泽东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等。上课时,全体起立,课件里播放中国近代屈辱史录像,并安排一位同学读出旁白:“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密不可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创设这些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饱含激昂情感的情境,学生受到感染、震撼,高昂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投入地学习了课文,这样很好地体现了知情理的统一。
又如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美文。为了强化文章的美感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以“感染”—
—以情、以趣、以美感染学生,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主要手段。我用美画、美读、美乐,极力渲染一个情趣盎然、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和教师一起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学生怀着欣然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全身心倾注于教学内容,近一半的同学当堂背下了课文。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时期是人的大脑最容易疲劳的时期。要肩负学习重任的中学生在一堂课里自始至终保持连贯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是不可能的。为使“教”与“学”两者和谐,必须优化教学过程,除了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外,还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多种多样的艺术教学手段,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济,激发学生的热情、化解学生的疲劳,使学生始终走在一条充满轻松、愉悦的学习道路上,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高效低耗的教学效应。
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情感强烈,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我知道圆明园的过去与未来”的活动。一上课,就展示各组收集的各种资料,如圆明园的简介说明、圆明园的图片、名人笔下的圆明园、献给圆明园的歌等。学生在欣赏着自己的成果时自然就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今日的颓败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文
中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与对劫掠者的鄙视就这样在学生目不暇接的展示活动中迎刃而解.有一个学生甚至还总结出了雨果这种“把美毁灭给人看”悲剧效果。这节课不仅充分发挥了学子们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更以这种变换了的课堂形式营造了活跃、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收效甚佳。
美的课堂设计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舞蹈、小品、戏剧等艺术手段。如教《核舟记》,通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了解了核舟上物件的位置;教学《雷电颂》,让学生看暴风来临时的录像片段,感知雷电的特征,从而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借助这些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可是“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科学、更自然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节奏有张有驰、有起有伏,使课堂教学有情节美、整体美。
只要我们能多从“让学生愉快学习”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假以时日,语文学习将不再是学生敬而远之的高山,而是学生欣然向往的、乐于耕耘的百花园。
http://作者:宁围初中 崔霞2003/04/20一、问题的提出JEFC新教材主要针对小学有一定基础的初中学生,对初一才设立英语教学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新教材经常......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 凡以学生全......
浅谈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突破方法【内容提要】戏剧文学体裁的文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陌生、很新奇的。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也就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怎样让学生......
心得一:我在进行愉快教学法课题研究中,有诸多体会,现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一、明确“愉快教学法”的研究目的如果辅导教师连“愉快教学法”的研究目......
读“《音乐教学技能》——快乐型音乐教学”有感快乐型音乐教学,其实就是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