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_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四章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农业与我们和农业的地区分布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第三课时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中国人来说,2001年12月1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加入了WTO。但前任总理朱镕基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情况到底如何呢?从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我国的农业,看到底有哪些原因使朱总理产生这样的担心,这种担心最终能否消除。(板书)
一、农业与我们 1.概念:(自由发言)同学们虽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引导总结)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练习巩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养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草药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种橡胶树
(承转)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板书)2.农业分类
(读图分析)课本图4.11:主要农业部门,依次引导:(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2)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劳动对象的不同)(3)棉花生产、花生生产应该属于什么生产部门?为什么?(种植业。它们都是在耕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教师说明)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承转过渡)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许多物品都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同学们,我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哪些是来源于农业呢?
(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体会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老师同时与学生进行归类板书。
(读图分析)课本图4.12: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提问:农民、工人、决策者是怎样看待农业的?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这三人的观点都说明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从人口多这
一基本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饭、穿衣等基本物质需求量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2.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只有农业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基于上述原因,决策者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板书)3.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教师讲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板书)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读图分析)课本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提问: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读图:有关种植业、林业、渔业情况。提问:1.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提问启思)按照东西部农业区的划分,河北省在哪一部分?(东部农业区)到过江西、广东的同学,有没有留心那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水稻)(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板书)2.a.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学生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用电脑打出),对照课本内容,通过自学,填写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表格如下。
(补充说明)1.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2.可播放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业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耕地类型。3.三大产棉区并说明。
(引导分析)1.北旱南水的耕地类型由什么原因造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板书)2.作物熟制北方少于南方是什么原因?(热量差异)(读图分析)课本图4.15:西南山区随海拔变化植被的分布图。提问:山体上从下往上的植被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类似于地球表面上植被从哪儿到哪儿的变化?(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这说明农业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方向上有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分异。(板书)3.垂直差异
(活动练习)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部位: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玉米、小麦,一年两熟;C.玉米、荞麦、燕、一年一熟;D.适宜发展林业、牧业。(A、B、C、D从下往上排,具体图略)并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安排。(根据农作物的水热要求及山体的水热分布规律,水热条件要求高的在山下,耐旱耐寒的往上排)(新课总结)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从农业上来看,物博是指农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而这“地大”即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正是这“物博”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承转]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滥垦滥伐等。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挑战有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学生讨论]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好的办法吗? 3.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学生活动: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2,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变废为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3.科技兴农教师讲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加入了WTO,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活动(3):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②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参考答案:
①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
地形条件: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
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多,市场大。
②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教学内容的处理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关键。“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这一标题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作为结论的验证还是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作为探究结论的素材来处理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这样一个从实例到结论再到实例的思考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学生对这些实例比较感兴趣,否则先给结论再去验证,学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相关]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因地......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2.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教学准备】自制相关课件、图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