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_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
破解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
“有效解压”是破译教师职业倦怠的密码
引子一:
一份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77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比例高达59.5%。调查中感到疲惫不堪的占88.5%,时常担心出事的占86.7%,经常焦躁不安的有65.9%,而常常只想一个人呆着什么话也不说的教师则有65.6%之多。(摘自《中国幼儿教育报》)引子二:
成都市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3.2%的教师希望自己接受心理咨询,其中10.36%的教师还认为自己急需接受咨询。在调查中回答“工作中感到最焦虑的问题”时,很多教师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压力过大”。在回答“教师工作量呈什么趋势”时,88.6%的教师认为呈上升趋势,只有1%的教师认为呈下降趋势。有89.1%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工作量过大;而对自己目前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时,51.8%的教师选择了“疲于奔命”这个答案,只有7.25%的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游刃有余”。(摘自《幼儿教育》)引子三:
对我区3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8%的教师不时有离职的念头,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不想再当幼儿教师了;12%的教师想提前退休。
统计数据显示,教师呈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3.5%,呈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8.8%。比全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20%)高出一倍多(《中国教工》2002年第6期)。在不同教师群体中,心理问题存在差异。[摘要] 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一直被社会所忽视。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被广泛接受,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几年幼儿教育领域的改革让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和稳定的物质待遇面临巨大的挑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地位、经济待遇的忽视与其对幼儿教师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鸿沟,也就造成了教师超负荷的压力。由此可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加以应对是幼教界的当务之急。关键词:有效解压 缓解压力 定位
沟通 倾诉 放松
专家认为,被调查教师的状况不容乐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教育改革须关注教师压力,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包括定期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由此可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加以应对是幼教界的当务之急。
一、工作压力来自何方
据专家介绍,幼儿教师的压力在生理心理方面表现最为明显。依据二十几年教学管理经验,对压力来源做简单分析。
1、来自教师生理方面的压力:
工作时间长。据数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10.06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多出2.01小时,但睡眠时间都比一般职工日平均少1.92小时。
工作量大。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不仅要照顾几十名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处理接连不断的突发事件,以及大量的案头工作外,还要接受上级部门的验收检查,领导的随堂监督,个人职称评定,家长方方面面的要求等。幼儿教师在一天中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到“眼快、嘴快、手快、腿快”,大脑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抓伤、挠伤或推打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可想而知,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2、来自教师心理方面的压力
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角色期望太高,让幼儿教师感到较重的心理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代家庭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名园,成名人,学出点名堂,高人一筹。从上到下又经常搞一些评比,目的是想出名师,成名园。面对家长渴望的眼睛,领导高标准的要求,让我们的教师如芒在背,身心深感疲惫。而在非专业人士眼中,幼儿教师只是“孩子王”,只要带孩子玩玩即可,是否专业并非重要,看好孩子轻松自由。让教师承受心理落差。
幼儿教师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心理专家分析说:“有的幼儿教师期望值过高,高期望值需要个体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有时竭尽全力仍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冲突越激烈,产生的压力感就越大”。其次,幼儿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当个体文化水平不高、职业能力有限、经验不丰富,与职业要求形成落差时,但个体又想得到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成就感,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许多地区从上到下,经常搞一些教师培训或荣誉评比活动,而幼儿教师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往往面对的一些活动通知,局限在中小学,我们幼儿教师只能望而却步。一旦参与某项评优活动,幼儿教师的竞争力及地位自然就有明显的差距。给一些积极向上的教师自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二、并非压力都能变动力
幼儿教师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思想敏锐的群体,心理敏感度大于其他职业,自然压力也大。而在许多人眼里,幼儿教师是一个轻松、浪漫的职业,每天被那么多可爱的孩子围在中间,欢声笑语萦绕耳边,工作中充满了乐趣。怎么会产生职业倦怠呢?其实不然,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同时也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尽管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因此,降低工作压力,缓解教师的压力是预防和干预教师职业倦怠的良药。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压方法。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定位。“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一个人固然有短处,但更多的有很多长处,万万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就全盘否定自己。因此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到好处,既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骄傲固然不好,妄自菲薄也非常有害,不利于认同自我。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自己确定目标和发展的方向。我们知道,幼儿的可塑性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照料幼儿的饮食起居,另外还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培养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知识的更新,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有自己的专长,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有信心,有成就感。另外,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名利,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可以减少情绪的纠葛,减轻压力。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不能一味地责备自己,从而自酿压力。其次,要学会沟通和倾诉。作为教师,我们可沟通的对象很多,除了家人、朋友、同事之外还有家长。通过与别人的沟通,我们会了解到别人的生活可能比我们自己还艰难,压力比我们还要大,我们就会感到心理平衡,压力也随之减轻。我们的倾诉有很大一部分是抱怨,抱怨实际上是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是倾诉的主体。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分掉一半忧愁”。因此,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最低级的需求是人的生理需求,这对每位教师来说都很容易满足。但是高层次的情感和价值需求无法靠个人的力量而获取,必须借助于社会,只有在社会大背景下通过和别人的沟通,通过向别人倾诉,才能让别人了解并理解我们,别人才能向我们表现出同情或欣赏,我们也才能从中得到情感或价值的满足。第三,要建立并不断巩固自己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适当帮助你缓解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理顺一些杂乱的思绪,帮助你调整来自外界的郁闷并分解一些忧愁。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为三个部分,即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交往中的友人的关系。在家庭中,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幼儿园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使你感到幸福和欢乐。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幼儿园里每个教师因知识经验、环境经历、个人爱好的影响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长处。所以在单位这个大集体中,尊重同事的人格,容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切不可嫉妒和贬低有才气的同事,虚心学习,取人之长、避己之短;对待同事尽量坦诚豁达;遇到摩擦,多份宽容、多份接纳。因此,与同事关系良好可以使你感到自我的价值和信任感。同样与旧友的良好关系可以使你感觉到生活轻松与和谐。
第四、要学会寻找自己放松心灵的港湾。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人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疾病。因此作为育人的教师除了会工作还要学会休闲,通过休闲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这既是为自己的身体,也是为教学工作。开阔的视野,广泛的兴趣,一定会增加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体育锻炼,让我们精力旺盛,情绪饱满;而音乐又让我们情感细腻,心旷神怡;外出郊游,更让我们放松身心,忘记烦恼„„试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骑车沐浴在春日的夕阳里,看那返青的麦苗,看那鹅黄的嫩芽,看那回家的燕子,吻那泥土的气息,野草的芳香,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忙碌了一周,利用星期天,去逛逛街,购购物,赏心悦目,不也十分惬意吗?
最后我真诚地建议每位幼教同行,健康是最永恒的东西,守住健康才能守住我们最爱的幼教事业,守住健康才能关心、呵护每棵幼苗。健康并不意味着不吃药不看病,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要有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宽容的心态、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和谐的家庭关系、融洽的同事关系等,我们要学会坦然去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学会忍孚现实、学会如何劳逸结合,做一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教师,让快乐一直伴随着你工作到永远。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1.《国际心理学手册》
主编 鲍利克(德)罗森茨维格(美)主译 张厚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2.《心理诊断》 [荷兰]j·j·F·ter拉克著
陈会昌译 华文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3.《信息时代与心理调节》 颜世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第一版
4.《中国教工》、《扬子晚报》、《东台日报》、《幼儿教育》等报刊
5.《上海教育科研网》、《中国教育先锋网》、《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网》等网站
作者:卞凤荣
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幼教中心 职务:园长 邮编:222023
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龚洁琼 梅城镇栗林学校 我是一名刚上班两年的90后教师,对于“职业倦怠”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职业倦怠”这个词的切身体会倒是可以说没有。我走出大学......
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一直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破解措施韩国勇摘要: 当今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巨大,竞争惨烈,使的处于助人行业的教师身心俱疲,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各种社会因素也都能使教师产生职业倦......
乡村年轻教师心理职业倦怠调节之我见近年来,我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年轻教师多安置于偏远落后的乡村学校。我也是其中一位,这种措施虽然很大成分上是锻炼的机会,可在现实面前,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