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_资阳市委五大行动
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资阳市委五大行动”。
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决定
(2010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资阳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下简称“两化互动”),进一步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中共资阳市委二届十三次全会对推进“两化互动”进行了研究部署,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两化互动”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两化互动”是资阳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经济社会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资阳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以“两化互动”为突破口,培育新的增长极,探索丘陵地区实现追赶跨越的发展之路。
(二)推进“两化互动”是资阳抢抓战略机遇的迫切需要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把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推进“两个加快”的重要路径。当前,中央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正在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建设。资阳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新兴城市,正面临着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大力推进“两化互动”,对资阳当前加快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推进“两化互动”是资阳实现“两个着力”的现实选择
建区设市以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实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工业化、城镇化互动不够,对经济社会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较大。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4.3%,城镇化率比全省低6个百分点,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12.3个百分点。要实现“两个着力”目标,必须把推进“两化互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二、推进“两化互动”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以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统筹规划,集约发展,创新机制,良性互动,加快促进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创响宜居宜业的“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城市名片,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
(二)总体目标
——以“两化互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逐步提升,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2010—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非农从业人员占比力争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
——以“两化互动”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实现城镇化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和谐进步。2010—2015年,全市财政对公共服务事业投入的年均增速超过财政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加1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3个百分点。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以“两化互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10—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
三、推进“两化互动”的工作重点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配套、组团架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发展规划要将促进城镇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从提供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工业发展要求,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要注重相关规划与上级规划、周边城市规划的对接,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
优化空间布局。围绕打造“雁江简阳三岔、简阳乐至安岳两条特色经济带”的总体思路,引导人口和产业重点向资阳中心城区、县城、重点城镇聚集,形成雁江—简阳城镇密集带,环成都片区、天池—童家—劳动片区、岳阳—文化片区、龙台—石羊片区等“一带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建设以资阳中心城区和简阳、安岳、乐至县城,龙简新城、三岔、临江、迎接、童家、劳动、文化、龙台、石羊等城镇为重点,园区发展以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侯石工业带等“十园一带”为重点,科学布局、统筹推进。
(二)建设园区,搭建平台
以两个10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两化互动”示范区。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推进方式,努力把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分别建设成为100平方公里的“两化互动”示范区。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25平方公里起步区,要按照规划、建设、招商、融资“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思路,重点发展造车、节能产业,努力建设成为资阳加快新增长极。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16平方公里起步区,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汽车和工程机械配套制造业,努力探索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新模式。
以建设“十园一带”为载体,整体推进“两化互动”。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和“五向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十园一带”。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就业增长促进人口集聚,助推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两化互动”为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雁江区要坚持依市兴区、市区联动,改造提升旧城区、开发建设沱东新区;简阳市要充分发挥资阳融入成都的“桥头堡”作用,重点推进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和“两湖一山”开发建设;安岳县要围绕创响“中国柠檬之都”、“中国佛雕之都”品牌,重点打造“两极一带”;乐至县要打好“帅乡”牌,突出打造“两城一带”。
(三)做强工业,培育支撑
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一手抓现有产业的做大做强,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坚持以大企业带大产业,着力壮大“1+4+1”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造车产业要以南车集团、南骏集团等企业为龙头,提高整车生产企业带动力、零部件本土配套率和造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着力打造国家机车制造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1000亿元造车产业。努力建设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力争到2015年建成500亿元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医药、纺织、建材产业,力争到2015年,分别建成300亿元产业。节能产业要以节能照明、节能装备和节能材料等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为重点,力争通过10年努力,形成1000亿元节能产业,把我市建成“中国西部节能产业之都”。
(四)壮大三产,促进互动
按照“以二产带三产,抓三产促二产”的思路,加快培育壮大服务业。将产业园区作为城镇发展的组成部分,大力实施“1555”工程,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以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围绕服务工业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和完善以产销对接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围绕服务城镇发展,加快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发展以配送连锁为基础的生活消费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提供最终消费服务的行业,建立多层次消费需求服务体系。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产业。打造大众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丰富城市内涵,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创业型、和谐型城市。
(五)完善设施,强化配套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两化互动”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按照“打通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交通“43111”工程,加快高速
公路、快速通道和铁路网络建设,形成干支相连、通达周边、畅通市内的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明确主体、共建共享”的思路,扎实推进城镇建成区和产业园区市政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新区拓展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两化互动”发展活力。
(六)开放合作,拓展空间
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借助合作外力,激活互动内力。将资阳放在全国、全省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定位,特别要在融入成都、对接重庆上有新突破。充分发挥简阳、安岳“双桥头堡”作用,加快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安岳·重庆山洞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合作建设,创新“飞地”产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弥补缺失链条,做强薄弱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抢抓成渝经济区加快机遇,充分发挥资阳在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中的独特优势,主动对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重庆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依托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资渝高速公路等交通轴线,发展“通道经济”,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
四、推进“两化互动”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牵头负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等重要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综合协调服务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要将推进“两化互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严格逗硬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创新体制机制
一要推进城乡统筹。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城乡经济社会相融,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镇落户的限制条件,吸引农村居民、外来人口在我市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整合和引进科技资源,加速科学成果转化,以技术改造和创新为引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城镇集约发展水平,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供持续动力。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拓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大对用工企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的监管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强化要素保障
一要强化土地保障。用好、用活、用足土地政策,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优化用地布局,调整用地结构,创新用地保障机制,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确保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用地需求。二要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增大金融信贷投放,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建立健全“借、管、用、还”的运行机制,增强投融资能力。三要强化能源保障。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电、气、煤、油等要素的监测分析和协调调度工作,为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四要强化人才保障。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养职业经理人等企业管理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储备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积极引进工业发展、城镇建设急需的技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与“两化互动”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四)优化服务环境
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安全阀、环境是战略资源”的理念,着力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营造“政策更优、审批更少、门槛更低”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落实扩权强县政策,逐步向经济开发区及“两化互动”重点镇下放产业发展、建设管理、项目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进一步放开搞活,扩权强基,增强发展活力。
(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腾出环境容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督管理,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 (2010年7月20日中国共产党资阳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为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下简称“两化互动......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学习考察报告2012年1月2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推进“两化互动”工作先进经验......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2011年10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在百忙之中莅遂视察指导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工作......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各市( 州)、县( 市、区) 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
宜宾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思考宜宾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丁应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结合宜宾县实际,更加深刻认识到宜宾县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尤其是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