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产业布局_行业分析阿里
阿里产业布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行业分析阿里”。
结合列表(表1)中的投资案例,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行为背后隐含相对清晰的产业布局战略——阿里的投资战略基本围绕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为基础及核心优势,进而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尤其是O2O以及移动社交为重点,缩小阿里与百度,特别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差距,进而围绕用户在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医疗服务等不可或缺的生存需求及更高的精神生活需求打造综合性的服务业平台,最终建立强大的且用户高度依赖的商业生态系统。
第一阶段: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
电子商务是阿里的立足之本,因此其投资与收购的前期布局主要是围绕其主业,逐步形成行业垂直发展优势,最终建立电商、物流、支付三大核心生态体系,这一布局是其能够立足产业发展巨头地位的核心根基。
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主要围绕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服务商,比如宝尊电商是为品牌企业和零售商提供整合式电子商务的公司。通过宝尊平台粘合起来的数百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将平移到淘宝平台开店,互补效益明显。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阿里先后入股百世物流、星辰急便,联合银泰、顺丰等企业启动“菜鸟物流计划”,20亿元投资海尔集团日日顺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同时通过投资新加坡邮政,建立国际化的电商物流平台。2014年6月,阿里与中国邮政物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邮政将向菜鸟网络开放其全国十几万个服务网点。
第二阶段: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
受移动端入口分散特性的影响,和竞争对手相比,阿里在PC端的海量流量优势并没有被成功移植到移动端。通过对UC、高德地图、新浪微博的投资与全资收购,阿里在移动端掌控了多个大流量入口,弥补了与腾讯等竞争对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差距,未来可能将地图资源、支付、电商等资源打通,形成涵盖用户日常生活学习、商业活动、社交等领域,最终形成包含吃、穿、住、行等综合需求的数据收集和汇总的生态体系。此外,通过在VC阶段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少数股权投资进行多点布局投资,阿里进入了所投公司的董事会,可以有效阻止竞争对手涉足。与腾讯、百度相比,阿里在社交流量入口方面的布局一直比较被动,腾讯通过积累多年的QQ用户群,特别是移动社交应用微信等工具已获取明显的领先优势,百度则通过搜索以及91无线等工具同样拥有强大的用户数据以及流量优势,而阿里试图通过力推“来往”对抗微信的实际效果相对较差。而通过入股新浪微博、陌陌,尤其是全面收购UC,此举或可扭转阿里在移动流量入口方面的劣势。而布局本地生活、打通线上线下商业关系是阿里在投资2.0时代最重要的举措——收购口碑网,入股美团网、丁丁网布局O2O,投资快的打车拓展支付宝支付体系,大手笔投资银泰集团,阿里力求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传统的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经济的双向融合。同时,围绕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闭环目的,阿里全面收购高德地图,借助高德地图开发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服务(LBS: nLocation basedService),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同时获得O2O重要的流量入口。
第三阶段:满足用户更高的生存与精神生活需求
如果说阿里在投资的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布局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通过线上线下移动商务闭环布局,完善本地生活和基于LBS功能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在社交、衣、食、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阿里在投资的第三阶段力求通过全面布局满足用户在医疗、教育、金融,特别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在此目标下,收购文化中国、推出娱乐宝产品、投资优酷土豆、21世纪传媒,以及收购恒大足球队50%股权等案例,本质上是围绕用户在文化娱乐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展开——娱乐宝实现新的影视剧投资模式、文化中国等生产内容、优酷土豆是播放平台,而同华数传媒的合作,可借助其在内容资源、牌照和渠道方面的优势。通过以上布局,阿里已经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金融是阿里商业帝国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在金融行业的布局核心发力点集中于互联网时代的“小微”以及个人消费。阿里的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客户以及数亿的个人用户,这些用户有良好的互联网习惯以及黏性,深入开发这类客户需求将是阿里金融的重中之重。而小微金融及个人消费金融都是传统银行忽略或者不愿意触碰的领域,阿里控股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投资P2P平台拍拍贷等都印证了上述逻辑。
而今年1月阿里1.7亿美元投资中信21世纪以及1亿美元投资VIPABC则是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以及教育领域重要布局尝试,阿里未来不排除在健康和教育产业方面有更大的动作。
图4:阿里巴巴三个投资阶段演化
阿里投资布局的得与失
回顾阿里过去十年特别是2013年至今的投资布局,它俨然更像是一家产业投资集团。对投资机构来说,无论是长期的少数股权投资,还是控股型的产业并购,投后管理尤其是后期的业务整合永远是投资界最具挑战的难题。在阿里互联网帝国的版图里,面对数以亿计的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互联网的需求和不同的使用特征,马云试图把众多的鸡蛋都装入他的篮子里,这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最有效和最合理的方式把鸡蛋分到每个篮子里,并互相形成协同效应,这几乎是很难攻克的难题。
通过对电子商务服务环节、物流和支付的布局,阿里巩固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优势,通过对UC、高德地图的全资收购,以VC方式参与投资陌陌、丁丁网、美团等初创企业,阿里获取了部分移动互联网社交、O2O和本地生活入口,弥补了自身在移动互联网的差距。2013年10月以来,阿里通过对传统成熟行业的大规模并购和战略投资,拓展其在文化娱乐、健康、教育等更高层次用户需求方面的存在,阿里控股天弘基金并在较短时间内使其成为行业翘楚,搅动互联网金融格局便是成功案例。
目前评价阿里投资战略的成败为时尚早,无论是针对初创型公司的少数股权投资,还是针对传统行业的战略性布局,都需要时间来检验成败,但回顾过去十年阿里投资的部分案例,多点布局的弊端同样非常明显。
VC思维主导的长期少数股权投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在物流领域,2010年阿里以7000万元投资星晨急便,获得30%的股份,之后又增资2000万元,尝试性地在物流领域投资。双方期待改变物流行业的格局,然而仅两年之后,这家新星企业即由于加盟制的混乱陷入空前危机、高管失联。快的打车是阿里布局O2O的尝试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打车软件接入支付宝的支付方案和信用体系,但背靠腾讯的滴滴打车加入用户争夺战争,双方通过恶性的“补贴战”,靠烧钱维持了一段时间,目前趋于平静,加上不确定的政策监管因素,快的打车的未来难以确定。阿里力推的“来往”是为了响应马云当初杀气腾腾地开战宣言“杀到企鹅家里”去,而如今成了“扶不上墙”的阿斗。2014年,阿里对美国移动视频聊天服务商Tango和“约炮神器”陌陌的投资基本宣告了“来往”的失败。同时,阿里对新浪微博的投资也难言成功,至今没有找到高效商业模式的新浪微博还在亏损,面对微信等移动社交超级APP的挤压,以及面临微博僵尸粉众多、活跃用户数并不乐观、营收模式不清等问题,新浪微博的未来难言乐观。同时,阿里似乎也无法掌控所投公司的发展方向,如阿里投资美团。随着美团进一步做大,在寻求新一轮融资时,美团并不愿意阿里再次增资以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再如,阿里曾经投资搜狗,但在2012年却从搜狗撤资,仅充当了财务投资人。
控股型收购项目:业务与文化整合面临挑战 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获取阿里巴巴40%的股权。2013年8月31日,雅虎中国正式下线。当年雅虎邮箱和雅虎通两款产品均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但阿里拥有雅虎中国之后,一方面是把雅虎中国的技术力量转移到淘宝搜索上面,另外一方面雅虎中国的战略不断在门户与搜索之间徘徊,导致雅虎中国的没落与失败。很多人为阿里而遗憾,普遍认为阿里付出的代价太大,舆论甚至把10亿美元等同于40%股权,曾经领先的雅虎中国就这么被无情地忽略了。
2006年10月,阿里收购口碑网,曾经的口碑网一度是大众点评网最强有力的竞争者。10年后的今天,口碑网只是淘宝网旗下一个无足轻重的本地生活平台,其当时的竞争对手58同城、大众点评网都已经发展成各自领域的翘楚。阿里收购口碑网的愿景是美好的,希望口碑网成为与电商业务紧密结合的本地化生活信息社区平台,最终为阿里旗下的各类服务带来用户黏性,以及信息互动。但收购后口碑网在餐饮和分类信息定位上摇摆不定,最终失去竞争力。
探究阿里未来投资收购方向
2013年至今,阿里疯狂进行投资布局,除了为提高其上市估值的想象空间——投资与并购是提高公司价值的最快捷的途径,核心仍在于阿里的目标在于围绕电商、大数据和金融塑造庞大的互联网帝国,覆盖电商商务、社交、文化传媒娱乐、医疗、旅游、物流、金融服务和O2O生活服务等线上到线下的商业闭环。展望阿里未来的投资收购重心,有以下几点:
防御性投资为主。VC思维主导下的长期少数股权投资,例如对新浪微博、陌陌、墨迹天气、Tango、高德地图、UC等的投资,其战略在于弥补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社交方面的短板,拖住对手,同时提高资本市场的溢价。
加强文化传播、娱乐、物流、医疗、金融乃至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战略投资。投资标的基本以成熟的、有一定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力求形成线上线下强大的商业尤其是服务业闭环,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不排除暂时放慢投资,尤其是针对大型标的收购行为。重心转移到并购和投资后的业务整合,与阿里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近期,阿里COO张勇正式出任银泰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而文化中国改名阿里影业,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也已经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这些举动意味着阿里正在对其并购的资产进行加速整合。加大海外,特别是美国优质项目投资。投资的主要方向为移动互联网公司,除了配合阿里在美国上市以及国际化步伐外,重心仍是为了抓住移动互联网潜在的爆发型应用。
正如所有大型公司的发展路径一样,一个公司变大之后,不排除其创业精神开始丧失,想要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中,迅速发展出一个独立的新业务,打败一个在某个细分领域更为专注的创新者,其概率微乎其微。有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投资或者收购这类公司。如果初创公司是以在某些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而形成优势,那么考虑被阿里收购的机会较大,这也注定了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未来不会停止战略投资的步伐,当然这对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不失为一种利好。(来源:互联网经济)
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发布时间:2011-03-29 来源:昆明信息港昆明市人民政府文件 昆政发“2010”47号 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2010-2020)的通......
旅游产业布局现状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企业主要布置在两个地区,或近旅游资源地布局,或近旅游中城市布局.近旅游资源地布局的企业一般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企业,包括餐饮、住宿、娱乐......
1、数据库范式a) 1NF:属性不可分割成更小部分b) 2NF: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集 c) 3NF: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R的候选集 d) BCNF:每个属性不传递依赖R的候选集2、垃圾收......
煤炭“十二五”产业布局推陈出新(来源:中国能源报)"尽管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依然高达70%左右,但随着煤炭供需压力的不断加大,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间的逆向分布、生产......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6年-2020年)的通知(台政发〔2007〕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6年-2020年)》已经2006年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