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_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教法
学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4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石钟山记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丁莉娟,赵志日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与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甚远,其表达方式、结构等与现代的文学形式也大有不同,因而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容乐观。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
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努力为之奋斗。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论文篇一备课是......
总结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如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请大家参考以下范文,了解总结的写作风格。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